宋涛
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重要主旨讲话,提出不同国家的政党应该增进互信、加强沟通、密切协作,要在探索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这一倡议甫一提出,立即得到与会政党代表和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大家普遍认为这一倡议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立足世界政党现状,有助于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促进合作,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更加美好世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建立新型政党关系进一步丰富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我们要深刻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价值,并以此为指导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
建立新型政党关系为新形势下开展政党交流合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的基本运作方式。长期以来,由于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政策选择不尽一致,不同类型的政党间如何相处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不少国家还因此出现政治极化现象。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为此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理念、民族、文化、信仰和地域等方面的差异和分歧,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相互尊重就是坚持政党无论大小都一律平等,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尊重彼此的利益和关切,尊重彼此的思维方式和道路选择;互学互鉴就是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通过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不把自己的意志和观点强加于人,不输出自己的制度和模式,也不要求别人复制自己的做法。其中求同存异是前提、相互尊重是关键、互学互鉴是目的,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共同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世界,成为处理政党关系的指导原则和行动指南。
建立新型政党关系是对党际交往四项原则的继承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如何处理中共与世界其他政党的关系,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确立了“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交往四原则。其后,这四项原则的理论内涵、適用范围等不断发展,成为我们开展党际交往长期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再次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新型政党关系与党际交往四项原则精神一致、逻辑贯通,是对党际交往四项原则的丰富和完善,既继承了后者“相互尊重”的思想内核,又立足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实际,把重心放在体现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精神的互学互鉴上,而且超越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双边范畴,为所有政党间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中国共产党方案”和公共产品。
建立新型政党关系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既一脉相承又相互促进。建立新型政党关系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关键都是基于平等原则的相互尊重,但两者的定位和作用又不完全一样。一方面,当今世界,民族国家仍是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主体,政党是存在于民族国家内部的基本政治组织,政党关系必然受国家间关系影响和制约,建立新型政党关系离不开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可以说,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建立新型政党关系的基础。另一方面,政党是各国决策的源头、民意的代表和舆论的引导者,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首先要发挥好政党的政治引领作用,需要政党志存高远、敢于担当,着眼本国和世界,着眼全局和长远,自觉担负起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历史使命。要做到这一点,建立新型政党关系尤为重要。倘若政党间不能做到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而是争个你长我短、陷于矛盾纷争,难以在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势必会外溢影响到国家间关系发展。从长远看,只有两者同步推进、相向而行,才能真正汇聚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
建立新型政党关系是着眼政党格局变化提出的中共倡议,也是着眼国际格局变化提出的中国方略。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新型政党关系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不断优化党的对外工作布局,深入开展同各国政党交往,分享治党治国经验,开展文明交流对话,增进彼此战略信任。精心打造好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这一机制化平台,努力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同世界各国政党和人民一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做出新的更大贡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