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翎湖++苏玮
摘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从理论与实践上,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研究,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我们不仅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必须借鉴外国的经验包括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切有益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是其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实践,充分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其职业教育事业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可以说职业技术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它的发展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对日本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取得的效果和经验教训等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探讨其在日本社会转型期所发挥的作用、基本特点和一般规律,对改革与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是很有参考和借鉴意义的。
一、知識经济时代给日本职业教育带来的变化
经济发展向国际化迈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传统教育体系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不仅理工科要培养高度专门技术人才,其他各个领域也同样如此。所以,日本大学除了在本科教育阶段加快新学科领域开设之外,在研究生院的硕士课程中也加大了培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力度。
对于企业来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开发找到社会上被积蓄的技术种子,并且在技术开发、产品开发上收到效益。因此,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取得某种技术资格、在产品开发和服务上能够取得收益并且懂得技术和经营的人才。在促进产业界、政府和学校的联合(产官学联合)方面,技术转移的联络公务员、技术种子和进行“组织配对的协调者”的重要性正在增强。大学在知识财产的管理和技术转移机构的设置方面,对“组织配对的协调者”的要求也迅速提高。
日本多数企业和公司在将自己的制造业部门转移至海外的同时,在国内更加重视自身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招聘员工时也比从前更加重视所招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而新的形势对进行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校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它们除了负有向上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职责之外,还得向社会提供合格的劳动力。日本经团连曾就企业需要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会具备哪些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位于需要前三位的分别是“交流能力”68%,“挑战精神”58%,“自主性”46%,这表明企业需要的是既具有自主性,又能够关注周围并积极进行工作的人材。
二、日本职业化教育的特点
近些年来,日本社会正处于少子高龄化社会,而且由于经济产业结构的重组变化、雇用方式的多样化和不确定性致使升学、就职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公司对就业者的要求较以往更高,对员工的评价也从以往的“年功序列制”转向注重员工创新、重视员工业绩的“成果主义制”。为了应对社会的这种变化,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日本中小学校也逐渐的开始重视从小开始培养学生作为社会人、职业人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具备将来进入社会的“生存力”和“劳动能力夕,学会自主决定自己人生前进的方向。为此,职业生涯教育在日本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阶段,都意识到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并根据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开设了相应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意识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日本对大学使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学由原来相对封闭的一片知识绿洲而变为向社会开放的知识宝库。如今,从职业生涯教育观点出发,站在学术前沿的、作为学习型社会中高水准的学习组织而存在的大学,人们当然期待它承担起直接为社会做贡献的使命。因此,日本大学的改革在向着主动与各种社会体系相协调,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构筑起“良好的社会关系”,为毕业生就职创造条件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是培养高科技人才,推进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强与产业界的情报交流,与社会相结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是,克服办学经费的困扰,尽可能向全体国民开放高等教育,使他们都具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人力资源的整体提高而努力。
此外,各大学的研究生院整备社会人学习的环境,如创设了夜间研究生院,函授制研究生院以及昼夜开讲制研究生院制度。加之近年来,创设了一些灵活的学位取得制度,比如,学生可以灵活的超越学业年限的长期学生制度,硕士课程短期在学课程(一年制课程)·长期在学制度等。除此之外,最近,为了方便包括社会人在内的多种多样的求学人员,还设置了卫星校园等,由于这些各种各样制度的改善和社会人对研究生院教育的需求,研究生院的入学者急剧增加,今后的研究生院也会把社会人作为教育重点,灵活运用多种制度,进一步促进研究生院教育的扩大。
三、从日本职业化教育中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
1、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
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与个人经济支付能力的矛盾是扩大高教规模与经济承受能力矛盾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对此,日本政府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利用收费低廉的短期高等教育机构来吸引经济能力不足的学生:二是健全各种学生资助制度。
从我国自身的国情出发,要想缓和这一矛盾,我们应该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一是坚持以国家和地方投资并管理的高等院校为主体;二是鼓励和支持社会与高校联合办学;三是允许创办私立大学或民办高校;四是提倡并支持中外合资办学;五是实行“一校两制‘;六是试办外国人投资并管理的高校。
2、增加学生数量与保证教育质量之间的矛盾
我国在借鉴日本经验的基础上,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专业设置多样化的方式解决该矛盾,即专业设置趋于拓宽,在厚基础、宽口径、专业化之上而组成的课程或者说是综合化、结构性课程体系,形成一个有较大覆盖面和结构化、交叉互补的专业群体。
3、教育机会均等与要求入学者能力和资格差异之间的矛盾
对此,日本政府主要采取相当灵活和极富弹性的高校招生制度,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针对不同情况的适龄青年或成人采取不同的入学政策,既有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研究型大学的“严进严出”,也有一般教学型大学的“宽进严出”,更有众多面向大众的各种短期大学课程、成人高教机构实行“宽进宽出“。
在我国不仅要从以下五方面实现高等教育结构多样化,一要多层次培养人才,二要多类型发展高校,三要多区域设立高校,四是多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五要大力开展远程教育;也可以充分地发展规范的民办高校。对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问题,一方面国家要承担起监督管理的责任;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自身要严格要求,规范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