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广林
创建良好的班风学风是提高高校人才质量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障,没有良好的班风,就不会有良好的学风,没有良好的学风就不会有过硬的教学质量。因此,如何切切实实做好班风学风建设,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永恒论题,也是推进当前高校改革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对于大学生新生而言,他们进入大学之后,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适应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少方向感,致使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出现集体焦虑现象。若不加以引导,根本形成不了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这成了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基于此,笔者认为,班风学风建设必须以目标引导为抓手,指导学生明确行为目标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进而提出以十分明确的“三零”目标引导班风学风建设,以此来引导大学新生以最平稳的心态、最快的速度和最简单的方式进入学习状态,为其后续学习形成基础保障。
一、以“零事故”目标引领安全教育
安全问题是整个社会的核心问题,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问题,任何一个安全事故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影响,有的甚至会演变为社会舆论焦点,这对维护学校形象与师生利益都是有损害的。但目前高校安全教育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学生所面临的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交通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健康安全、网络欺诈等安全风险无处不在,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安全事故,事故率不断提高;而另一方面,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严重不足。早在新生入校之前,学校就随同新生录取通知书寄发了安全教育资料,入学之后安全教育层出不穷,学校职能部门、学院管理层、年级辅导员和班级导师都不断地在做安全教育工作,但实际上很多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没有提高,致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安全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学生安全意识薄弱。相比以前的学生而言,虽然知识面和视野较为广泛,信息获取量也更多,但他们的社会经历更少,从“学校”到“学校”的成长历程致使其更为单纯,危险意识更为淡薄,风险的预测意识和研判能力相对低下。第二、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心态:在安全事故出现之前,任何学生都认为安全问题是与自己无关的,个人安全不成问题。但事实上,安全事故往往发生在这些掉以轻心的学生身上,尤其是网络欺诈等财产安全事件。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提出“以‘零事故目标引领学生安全教育”,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比较切合实际。一切安全问题一旦出现,最终都是以“事故”的形态呈现,那么安全教育的根本就是提高学生的“事故”防范意识。因为“安全”是虚的,至于“安全”还是“不安全”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但“事故”是实的,是可观可感可体会的。因此,以“零事故”为目标引领安全教育,存在两方面的好处:第一个就是通过突出“事故”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对各类安全风险的警觉性,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第二个就是通过强调“零”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把安全问题从个人问题扩大到班集体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责任意识和集体责任意识,对防范安全事故具有一定作用。
二、以“零处分”目标引领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一切教育的灵魂,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根本保障。一个班级的思想政治以及道德水平,决定着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和发展前景。思想教育不仅是必不可少,而且是至关重要的。而衡量一个班级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到底如何,一般有三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有没有涌现出思想政治和道德模范。第二个标准是班级是否参与了或者在多大的程度和范围内参与了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第三个标准是班内有没有学生受处分,有多少人次受处分。我们在优秀班级评选中,通常以第一和第二作为主要标准,有优秀典型和实践活动的作为入选的先决条件甚至唯一条件。但实际上,第三个标准更为合理,更符合我们通常所说的“为了一切学生”“绝不让一位孩子掉队”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更能够体现一个班集体的集体荣誉和建设水平。
对大一新生而言,所处的学习环境跟中学相比更为宽松,思想更为开放,行动更为自由,思想教育方面的强制性色彩有所减弱,这样导致部分学生放松了思想上的自我管束意识。并且很多学生是抱着“过了黑色六月就好了”的心态来上大学的,家长也认为“孩子考上大学就好了”。无论是家长和学生都存在思想松懈的问题,学生认为四年之后能拿到毕业证就行了,家长认为孩子毕业能找到工作就行了,都忽视了大学学习过程的管理。因此,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把违纪违规当成无所谓的事情,结果慢慢成为了学业困难学生。针对此种现象,笔者认为必须在班级管理当中提出“零处分”目标,要求全班学生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绝对防止违规违纪事件出現,构建以“零处分”为目标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零处分”既是对个人而言的,也是对集体而言的,班级犹如一支舰队,决定舰队航行速度的不是最快的旗舰,而是最后的那一艘。所以,这种充满着底线教育色彩的“零处分”目标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和集体意识。这不仅对学生当下的学习和生活有实际作用,而且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影响更为深远。
三、以“零挂科”目标引领学业教育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准,学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使命和根本职责。大学学业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至少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面是知识教育,旨在培养理论型人才,主要以课程考核成绩来评价;第二个层面是能力教育,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主要以专业实践成果来评价;第三个层面是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主要以创新创业能力来评价。这与富含着应试教育色彩的中小学基础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别。在大学教育工作体系当中,这三个层次是依次递进且不能相互独立和截然分开的,优质的大学教育就应该是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素质教育最优结合的结果,但这三个层次事实上是有先后顺序且依次进行的。
新生进入大学以后,实际上不仅仅是一个学习层级的提高,更是一个学习层次的提高。而学习层次的提高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观念要从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提升。但对于大多数大一新生而言,这是一项较具挑战性的工作。他们刚进入大学的时候都在一定的程度上不适应课程教学方式,也适应不了大学的课外学习方式,进入状态的速度很慢,仍然保留着中学学习习惯。但实践证明,适当让其保持原有的知识学习和应试教育习惯是有必要的。因此,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为其设定“零挂科”目标。“零挂科”目标的提出,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迷茫感,感觉到有一定的学习目标,可以朝着目标去努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观念的转变,这相当于给学生设定了一个过渡模式,通过“零挂科”消除不安感和迷茫感,并且能够找到一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对于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帮助的。
“三零”目标引导属于一种底线教育,不是大学教育的核心指导思想,不太适用于大学高年级学生引导教育,但对大学新生个人和班级来说是具有较强现实意义且容易操作的。“三零”目标引导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规范意识以及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习观念转变和学习层次提升打下较好的基础,对个人成长意义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因为要求保持“零”记录,这既是对每位学生个体的要求,也是对全班集体的要求,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这对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项目基金:湖南省教改项目《“四业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及其实践方法研究》和吉首大学教改项目《基于“四业融合”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