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
2017年11月8日,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在未来将全面实施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这意味着,全国的师范院校将接受一场全面认证。
2017年11月8日,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在未来将全面实施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这意味着,全国的师范院校将接受一场全面认证。
师范专业要认证
政策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习大大曾经高度评价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师范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母机,他希望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但是,目前国内师范教育乱象环生,比如:师范专业高考一志愿录取率不足50%;师范生的集体实习时间很难保证,不能顶岗实习;师范专业因转专业人数太多而面临撤销;师范专业的生师比过高;师范生毕业后不从事教育行业;师范大学去师范化严重,师范专业数不足总专业数的20%;师范专业生均培养经费过低,教具落后陈旧;甚至有国家的免费师范生毕业时因没能考取教师资格证而不能上岗……由此直接导致教师队伍素质下滑,社会热点问题时有发生;中学、小学、幼儿园里一批没有教师资格证的兼职或代课教师上岗,主要分布在音、体、美领域;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率远低于非师范专业;中学、小学、幼儿园师资队伍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有償家教层出不穷,让师生关系因利割裂……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师范毕业生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师范类专业办学质量水平直接决定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是影响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办好一批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改进教师培养机制、模式、课程,探索建立教师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制度势在必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从源头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一项重要举措。
其实,早在三年前,江苏和广西就已经开始了试点工作,用一个个定量与定性的指标逐步规范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三类师范专业,推动了认证标准与教师职业标准相衔接、专业认证与教师资格制度相衔接、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相衔接,效果斐然。
认证有利于师范生
实施师范类专业认证,对师范生是极大的利好。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为指导,希望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能够为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合格教师、数以百万计骨干教师和数以十万计卓越教师提供有力支撑。
专业认证将办学的自主权下放到了专业层面,是精准教育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高校的师范专业来说,通过第二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本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工作。通过第三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本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工作。换句话说,如果某大学的师范类专业通过了第三级认证,此专业就有了自行组织教师资格考试的权利,高校在时间和地点选择上会更有自主权,这无疑对本专业师范生毕业前取得教师资格证具有极大的帮助。此外,认证结果为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用人单位招聘、高考志愿填报等提供服务和决策参考。
专业认证的效果在今后几年显现。也许几年后,高中毕业生会集中报考通过了三级认证的师范专业,因为当他们大学毕业时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机会更大,就业更有优势;也许几年后,国家会以专业为单位,将更多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资格下放到通过三级认证的师范专业,不再完全依赖部属师范大学;也许几年后,通过三级认证的师范专业会获得国家、省市财政更多的经费支持,在教师待遇、出国访学、职称晋升等方面更加便利;也许几年后,通过三级认证专业的师范生会有更多的经费支持,优先获得保研名额、出国资格、奖助补贴等。
此次认证对师范专业建设多了些定量的指标,要求师范生和专业教师的比例不得高于18:1;要求给师范生上专业课的教师60%以上需要有硕博士学历;师范生集体实习实践的时间需要大于18周;师范生的生均培养经费需要高于全校平均水平;每20个实习生不少于1个教育实践基地等……这些认证标准正是针对前面所说的乱象开出的药方,师范生们在大学的存在感、获得感将大大提高。学校将通过建设优质教育教学见习和实习基地,保证学生的教育见习、教学技能实训、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等环节,督促专业与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为师范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平台。
认证服务高考改革
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2.7%,并且每年以接近2%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过渡。
考大学就好像是一场大战,而高考的考试仅仅是这场大战当中的一部分战役,如何选学校、选专业有时比分数更加重要。教育部表示,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而新高考制度改革之一就是“先报专业,后报学校”。先专业、后学校的报名方式,浙江省2017年已经试点实施,山东省将于2019年进行试点。这样,大学中第一志愿报名率不足50%的专业将会面临生存困境。即便是通过二次、三次征集志愿录取满额,分数也可能很低。专业之间录取分数相差悬殊,培养质量如何保证,是个大问题。这就倒逼专业要发挥更多的能动性,办学主力军落到了专业上,而不仅仅是学校或学院。
如今的师范专业认证,是教师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通过了三级认证的师范专业可能会吸引更多的高中毕业生报考,国家、省市财政会给予更多的倾斜。同时,师范专业认证推动各师范专业探索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创新,探索卓越教师本、硕一体培养模式,将本科与硕士阶段整体设计、有机衔接,吸引更多的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专业。endprint
专业认证是专门性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施的外部评价过程,旨在证明专业现在和在可预见的将来能够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在美国,认证关系到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经过可靠的认证机构所认证的专业才能被行业和社会承认,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得到用人单位、各个组织,包括工程师注册等的认可。否则,个人想要被认可,得附加很多必要的要求和条件。对学生而言,如果专业没有通过适当认证,在获取资助、奖学金、学分或学位互认等方面均会遇到困难。专业认证已经成为国际通行的专业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专业教育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开展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认证,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将成为新时期我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认证服务“双一流”
如今,“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振聋发聩,“世界一流学科”的标准更是内涵厚重,这其中少不了“世界一流本科”。专业认证的理念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对“世界一流本科”极大的推动,接下来,不仅师范类专业要认证,其他理学、农学、人文社科等专业也需要认证。
专业认证,我国最早开始于工程教育认证。2016年6月,我国正式加入了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的工程专业,毕业生学位得到《华盛顿协议》其他组织的认可,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专业认证,是孕育大学优质师资的重要推动方式。老生常谈的是大学不缺大楼缺大师,而“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的教师群体,一流教师不是自己用表格列出来的,也不是能用教授、博导来标识的,大师地位由江湖决定。大师必须要有,还要建成“群”。当然,大师需要发现、需要引进、需要指引、需要打造、需要呵护、需要宽广胸怀以待,需要出大招,但就是不能只在一旁乐见其成,更不能无为而治。
专业认证是从专业层面促进大学发展的重要改革机制。“一流大学”需要“一流学院、一流专业集群”的合力支撑,“一流学院”不是“一堆学院”,“一流专业”也不是“一批专业”,一流的学院、一流的专业不是“国内首建”,更不是“国内唯一”,“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应是国家政府之智库所在,国家政策之起草团队,概念术语之确定权威,技术标准之研发机构,产权专利之汇集之所,重大活动之发起组织,国际交流之第一窗口。
专业认证是专注于链式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手段。“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学生和毕业生”予以彰显,时至今日,已没有大学靠招生人数来彰显地位,“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已指明不能靠增规模、拓外延去创一流大学。大学过去就是精英的摇篮,今后的“一流”也一定不能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一流大学当精招生,宁缺毋滥;精教学,用精品教材教有用知识;精技能、让学生个个身怀绝技;精养成,让大学学生文明精神、强壮体魄、静若处子、动如脱兔。何为人才?人才就是让人看着爽、用得上、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
师范专业要认证
政策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习总书记曾高度评价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师范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母机,他希望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但是,目前国内师范教育短板不少,比如:师范专业高考一志愿录取率不足50%;师范生的集体实习时间很难保证,不能顶岗实习;师范专业因转专业人数太多而面临撤销;师范专业的生师比过高;师范生毕业后不从事教育行业;师范大学存在去师范化现象,师范专业数不足总专业数的20%;师范专业生均培养经费过低,教具落后陈旧;甚至有国家的免费师范生毕业时因没能考取教师资格证而不能上岗……由此直接导致教师队伍素质下滑,社会热点问题时有发生;中学、小学、幼儿园里存在没有教师资格证的兼职或代课教师上岗现象,主要分布在音、体、美领域;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中学、小学、幼儿园师资队伍中男女比例失衡;有偿家教层出不穷,让师生关系因利割裂……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师范毕业生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师范类专业办学质量水平直接决定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是影响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办好一批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改进教师培养机制、模式、课程,探索建立教师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制度势在必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从源头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一项重要举措。
其实,早在三年前,江苏和广西就已经开始了试点工作,用一个个定量与定性的指标逐步规范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三类师范专业,推动了认证标准与教师职业标准相衔接、专业认证与教师资格制度相衔接、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相衔接,效果斐然。
认证有利于师范生
实施师范类专业认证,对师范生是极大的利好。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为指导,希望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能够为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合格教师、数以百万计骨干教师和数以十万计卓越教师提供有力支撑。
专业认证将办学的自主权下放到了专业层面,是精准教育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高校的师范专业來说,通过第二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本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工作。通过第三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本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工作。换句话说,如果某大学的师范类专业通过了第三级认证,此专业就有了自行组织教师资格考试的权利,高校在时间和地点选择上会更有自主权,这无疑对本专业师范生毕业前取得教师资格证具有极大的帮助。此外,认证结果为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用人单位招聘、高考志愿填报等提供服务和决策参考。endprint
专业认证的效果在今后几年显现。也许几年后,高中毕业生会集中报考通过了三级认证的师范专业,因为当他们大学毕业时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机会更大,就业更有优势;也许几年后,国家会以专业为单位,将更多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资格下放到通过三级认证的师范专业,不再完全依赖部属师范大学;也许几年后,通过三级认证的师范专业会获得国家、省市财政更多的经费支持,在教师待遇、出国访学、职称晋升等方面更加便利;也许几年后,通过三级认证专业的师范生会有更多的经费支持,优先获得保研名额、出国资格、奖助补贴等。
此次认证对师范专业建设多了些定量的指标,要求师范生和专业教师的比例不得高于18:1;要求给师范生上专业课的教师60%以上需要有硕博士学历;师范生集体实习实践的时间需要大于18周;师范生的生均培养经费需要高于全校平均水平;每20个实习生不少于1个教育实践基地等……这些认证标准正是针对前面所说的乱象开出的药方,师范生们在大学的存在感、获得感将大大提高。学校将通过建设优质教育教学见习和实习基地,保证学生的教育见习、教学技能实训、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等环节,督促专业与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为师范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平台。
认证服务高考改革
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2.7%,并且每年以接近2%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过渡。
考大学就好像是一场大战,而高考的考试仅仅是这场大战当中的一部分战役,如何选学校、选专业有时比分数更加重要。教育部表示,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而新高考制度改革之一就是“先报专业,后报学校”。先专业、后学校的报名方式,浙江省2017年已经试点实施,山东省将于2019年进行试点。这样,大学中第一志愿报名率不足50%的专业将会面临生存困境。即便是通过二次、三次征集志愿录取满额,分数也可能很低。专业之间录取分数相差悬殊,培养质量如何保证,是个大问题。这就倒逼专业要发挥更多的能动性,办学主力军落到了专业上,而不仅仅是学校或学院。
如今的师范专业认证,是教师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认证推动各师范专业探索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创新,探索卓越教师本、硕一体培养模式,将本科与硕士阶段整体设计、有机衔接,吸引更多的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专业。
专业认证是专门性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施的外部评价过程,旨在证明专业现在和在可预见的将来能够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在美国,认证关系到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经过可靠的认证机构所认证的专业才能被行业和社会承认,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得到用人单位、各个组织,包括工程师注册等的认可。否则,个人想要被认可,得附加很多必要的要求和条件。对学生而言,如果专业没有通过适当认证,在获取资助、奖学金、学分或学位互认等方面均会遇到困难。专业认证已经成为国际通行的专业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专业教育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开展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认证,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将成为新时期我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认证服务“双一流”
如今,“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振聋发聩,“世界一流学科”的标准更是内涵厚重,这其中少不了“世界一流本科”。专业认证的理念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对“世界一流本科”极大的推动,接下来,不仅师范类专业要认证,其他理学、农学、人文社科等专业也需要认证。
专业认证,我国最早开始于工程教育认证。2016年6月,我国正式加入了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的工程专业,毕业生学位得到《华盛顿协议》其他组织的认可,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专业认证,是孕育大学优质师资的重要推动方式。老生常谈的是大学不缺大楼缺大师,而“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的教师群体,一流教师不是自己用表格列出来的,也不是能用教授、博导来标识的,大师地位由江湖决定。大师必须要有,还要建成“群”。当然,大师需要发现、需要引进、需要指引、需要打造、需要呵护、需要宽广胸怀以待,需要出大招,但就是不能只在一旁乐见其成,更不能无为而治。
专业认证是从专业层面促进大学发展的重要改革机制。“一流大学”需要“一流学院、一流专业集群”的合力支撑,“一流学院”不是“一堆学院”,“一流专业”也不是“一批专业”,一流的学院、一流的专业不是“国内首建”,更不是“国内唯一”,“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应是国家政府之智库所在,国家政策之起草团队,概念术语之确定权威,技术标准之研发机构,产权专利之汇集之所,重大活动之发起组织,国际交流之第一窗口。
专业认证是专注于链式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手段。“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学生和毕业生”予以彰显,时至今日,已没有大学靠招生人数来彰显地位,“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已指明不能靠增规模、拓外延去创一流大学。大学过去就是精英的摇篮,今后的“一流”也一定不能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一流大学当精招生,宁缺毋滥;精教学,用精品教材教有用知识;精技能、让学生个个身怀绝技;精养成,让大学学生文明精神、强壮体魄、静若处子、动如脱兔。何为人才?人才就是让人看着爽、用得上、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
新时代,中國的大学正肩负教育强国的历史使命,身处国家经济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两股洪流之中,大学、学院、专业必须左顾右盼,也必须瞻前顾后,必要时还需拳打脚踢,更需要有建设“一流大学”的坚强定力。
新时代,中国的大学正肩负教育强国的历史使命,身处国家经济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两股洪流之中,大学、学院、专业必须左顾右盼,也必须瞻前顾后,必要时还需拳打脚踢,更需要有建设“一流大学”的坚强定力。
责任编辑:张蕾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