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飞,张心怡,张道龙
(1.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 100039; 2.北京怡宁医院,北京 100195; 3.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精神医学系,芝加哥 IL 60612
排泄障碍均涉及不恰当的尿液或粪便排泄,可能发生在自主或不自主的条件下。通常于童年期或青春期首次被诊断,虽然均有最小年龄的限制,但诊断时是基于发育年龄而非实际年龄。排泄障碍包括遗尿症、遗粪症、其他特定的排泄障碍及未特定的排泄障碍,本文重点介绍遗尿症(Enuresis)和遗粪症(Encopresis),这两种障碍均可发生于白天或夜间,通常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理解排泄障碍需要掌握两个重要原则:第一,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DSM-5)中,排泄障碍需首先排除药物副作用或躯体疾病等因素的影响,才能给予诊断。第二,大部分排泄障碍患者随年龄的增长可自愈,少部分患者则需要进行行为治疗。
遗尿症常见于儿童,女孩患病率约为3%,男孩患病率约为7%,一般年龄>5岁可以明确诊断。遗尿症有三种亚型:一种是仅在夜间发生,此亚型最常见;一种是仅在日间发生,也称尿失禁;还有一种是在夜间和日间均发生。
第一,无论是否有自主意识,反复尿床或尿湿衣物。
第二,此行为至少连续3个月,且每周发生2次或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重要功能损害。
第三,年龄≥5岁或相当于至少5岁的发育水平。
遗传方面:遗尿症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尤其是一级亲属有遗尿症的个体患病风险较高。
环境方面:遗尿症的易感因素包括不恰当的如厕训练及心理社会应激。
行为治疗:①在排除躯体因素后,父母可以和患儿一起学习改变行为的方法和新技能,夜间减少患儿的饮水量,并确保患儿在白天和夜间规律地上厕所。②观察患者遗尿的规律或模式,通过设置尿床警铃的方式,训练患者夜间排尿以防止遗尿。同时,应尽量减少夜间唤醒患者排尿的次数,以免影响患者和家人的睡眠。③让患儿与遗尿后的清洁打扫过程,不要对进行惩罚,而是帮助理解此行为及其后果。
膀胱训练: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通过训练患者适度憋尿的方法来强化括约肌,此训练需防止因憋尿时间过长对患者膀胱造成损伤。对于尿失禁的女性患者,凯格尔训练可有效地强韧阴道区域的特定肌肉,也可改善对膀胱的控制。
辅助治疗:了解患者的如厕训练情况并给予针对性解决方案。如果儿童由于身材矮小,坐在坐便器上时双脚无法着地,导致不能顺利排尿,可以通过在儿童双脚下放一个小板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药物治疗:极少数患者在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如抗利尿激素。
遗粪症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便秘,因饮水较少及肛门附近疼痛所致。年龄≥4岁可给予诊断,在5岁的儿童中,患病率约为1%。遗粪症可与尿路感染共病,在女性中常见。遗粪症包括两种亚型:一种是伴便秘和溢出性失禁;另一种是无便秘和溢出性失禁。
第一,无论是否有自主意识,反复在不恰当的地方排池粪便。
第二,此行为至少持续3个月,每月至少发生1次,或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重要功能损害。
第三,年龄≥4岁或相当于至少4岁的发育水平。
遗传方面:一级亲属有遗粪症的个体患病风险较高。
生理方面:导致遗粪症的可能原因是排便疼痛所致的便秘和抑制行为的循环。此外,部分药物也可引起便秘并增加遗粪症的风险,如抗癫痫剂、镇咳剂。
环境方面:不恰当的如厕习惯及心理社会应激也是遗粪症的风险因素。
因遗粪症常由便秘所致,防止便秘和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是治疗遗粪症的目标。
改善饮食:日间便秘的患者,夜间易遗粪。可通过改善膳食结构,增加粗纤维摄入量和饮水量,减少糖和脂肪摄入量来缓解便秘症状,从而解决遗粪问题。
药物治疗:若饮食改善后仍不能缓解便秘,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如腹泻剂或粗纤维片。
如厕训练:当儿童坐下排便时,放踏脚凳支撑双脚,令其获得舒适的姿势,有助于肠道运动,缓解便秘。
行为治疗:①当发生遗粪时,保持中立、实事求是的态度有利于儿童缓解压力,及时报告事件并寻求解决方案。②让患儿做帮手,进行与年龄相匹配的对意外排泄物的清洁工作,如:将弄脏的衣物放入洗衣机、晾晒清洗后的衣物、准备及整理干净的床单等。③父母需要给与支持和耐心,对患儿减少意外排泄的行为给予鼓励,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帮助患儿学会新的技能,加强亲子情感沟通与联结。
Q1:临床上排泄障碍的患病率如何?
A1:据统计,5岁儿童的发病率约为3%,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患者的症状能逐渐缓解。在美国,儿童精神科医生接诊的此类患者较多,成年患者较罕见。当儿童出现类似问题时,家长首先应带其去儿科就诊,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再寻求精神科会诊。
Q2:关于引起排泄障碍的原因,是后天的发育因素为主,还是先天的遗传因素为主?
A2:两者皆有。排泄障碍的病因并不总是明确的第一,躯体疾病或药物可影响肠道或膀胱的功能,这是引起排泄障碍的原因之一。第二,排泄障碍通常有较高的遗传倾向,如果一级亲属存在类似问题,儿童患此障碍的风险增加,但对于大部分儿童,此障碍到青春期可自行缓解。
Q3:因排泄障碍可能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减轻和自愈,并且没有针对排泄障碍的特效药物,是否还有必要到医院就诊?
A3:有必要。第一,虽然排泄障碍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缓解,但目前不确定症状缓解的时长。如果儿童年龄>5岁,还存在尿床的问题,会影响其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第二,家长带患儿到医院就诊,可以在临床医生的帮助下,学会科学有效的干预手段,如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恰当食用粗纤维和进行药物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