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燕,王 慧,杨文秀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呈现普及化趋势,促使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职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2014年高校毕业生达727万,2015年达749万,加上往年未就业毕业生,需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近千万[1]。当前社会博士、硕士众多,本科生比比皆是,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并无优势。如何针对性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医疗保险实务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在高职医学院校开设既有先天优势,又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但其专业认知度低,学生就业对口率不高,人才培养过程中困难重重。本文对我校医疗保险实务专业2015、2016届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调查毕业生对课程体系及职业能力重要性的评价情况,以期为我校医疗保险实务专业学生制订就业计划提供参考。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5、2016届毕业生,共54人。其中,2015届26人(48.15%),2016届28人(51.85%)。
采用自行设计的医疗保险实务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对2015、2016届毕业生在大三实习期间展开调查,发放问卷54份,回收54份,回收率100.00%。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就业观和期望薪资、就业地区、就业方向等。在学生工作一年后采用医疗保险实务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通过问卷星回收问卷43份,辅以电话访谈、微信交流、邮件等方式补充发放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54份。调查内容包括目前工作岗位、薪资、就业地区、对专业课程体系及职业素养需求的评价和建议等。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情况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1.1 毕业生期望薪资与实际薪资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2015—2016届毕业生期望薪资与实际薪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623)。毕业生实际薪资,3 000~5 000元22人,占40.74%;>5 000元11人,占20.37%。
表1 2015—2016届毕业生期望薪资与实际薪资比较[n(%)]
2.1.2 毕业生期望就业地区与实际就业地区比较(见表2) 由表2可见,毕业生期望就业地区与实际就业地区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4)。
表2 2015—2016届毕业生期望就业地区与实际就业地区比较[n(%)]
2.1.3 毕业生期望就业方向与实际就业方向比较(见表3) 由表3可见,毕业生期望就业方向与实际就业方向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毕业生期望的就业方向首选为医院医保科或其他科室,其次为社保经办或结算部门。调查发现,毕业生就业的其他方向包括健康体检中心、政府相关部门、金融行业、自主创业等。
表3 2015—2016届毕业生期望就业方向与实际就业方向比较[n(%)]
2.1.4 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比较(见表4)
表4 2015—2016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比较[n(%)]
2.2.1 毕业生对课程体系重要程度的评价 毕业生认为重要的前5门课程是计算机基础知识,临床医学知识(内、外、妇、儿),医疗保险操作实训,基础医学知识,基本医疗保险知识及政策,具体见表5。
表5 2015—2016届毕业生对课程体系重要程度的评价情况(%)
2.2.2 毕业生对职业能力重要程度的评价 毕业生认为沟通及表达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能力、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等是很重要的职业能力,具体见表6。
表6 2015—2016届毕业生对职业能力重要程度的评价(%)
本次调查发现,我校医疗保险实务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和实际就业情况在就业地区、就业方向方面存在差异,就业期望薪资与实际薪资无明显差异。20.37%的学生在天津就业,31.48%的学生在北京就业,这与我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不同地区的就业机会和薪资水平不同,毕业生就业方向的不同也可能会影响薪资待遇。调查发现,毕业生期望的就业方向主要为医院医保科或其他科室(62.96%)、社保经办或结算部门(14.81%),而实际就业方向主要是医院医保科或其他科室、健康管理公司、人寿保险公司等。这与社会医疗保险市场需求饱和,学历要求不断提升,而商业保险市场及健康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对既懂医学又懂保险与管理的人才需求量增加密切相关。只有42.59%的学生对就业现状满意。可见,学生对就业现状满意度不高。这主要是因为毕业生对就业形势不够了解,甚至过于自信,导致期望就业方向与实际就业方向出现偏差,影响了就业满意度。
目前,我校该专业对口的就业方向主要有以下3个:商业保险领域、社会医疗保险领域及新兴岗位群(如健康管理公司、健康体检中心营销和管理岗位群等)。而医疗保险实务专业面向哪些岗位,对人才进行怎样培养的问题,值得深入思考。若面向单一岗位或少数几个岗位,不利于专业发展;面向所有岗位,则岗位太多,很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2]。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深入行业内部展开调查,了解行业动态,准确把握行业岗位群设置,培养适应相关岗位群的专业人才,提升专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建议对学生实施全程就业指导,包括职业生涯规划、专业介绍会、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清晰、实际且可行性强的目标,调整就业心态,提升自身能力,为进入职场做好准备。
课程体系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途径[3]。调查发现,毕业生认为计算机基础知识,临床医学知识(内、外、妇、儿),医疗保险操作实训等课程很重要。医疗保险实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基本原则,突出专业性和实践性。对于计算机及医学类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应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拓展;对于医疗保险操作实训课程,应完善校企、校院合作,改革课程实践教学,使学生迅速掌握现代医疗保险实务操作,实现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提升就业竞争力。
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包括沟通及表达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管理能力等。医疗保险实务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对象是人,因此,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团队合作、持续学习能力等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这也与本次调查结果吻合,100.00%的毕业生认为沟通及表达能力很重要,98.15%和92.59%的学生认为持续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很重要。因此,在医疗保险实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可以适当增加拓展学生个人能力、培养职业素养的选修课程,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1]杨卫诚,余源婵.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就业期望和实际就业情况调查分析[J].现代盐化工,2017(4):89-93.
[2]王春鹏.医疗保险实务专业基于岗位群的课程体系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14,16(7):60-62.
[3]徐海义,张彩萍.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校医疗保险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37(5):75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