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萌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成都 610000)
在当前现状下,各地都在大力建设多层次、有组织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同时也致力于建设符合当地具体情况的污染源管理系统。管理系统设有规章制度管理、污染源管理、群众举报管理、负责人管理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环境污染管理过程中体现出了良好的适用性,主要在于其有助于保证污染源数据的准确性,污染源信息实时更新和处理,在此基础上降低环境监管的人工成本与管理成本等。
从现在社会发展来看,各个机构在开展日常管理时都需要配备计算机为其提供支撑与保证。因此污染源监控中心在推行信息化管理的举措来优化污染源管理流程时,可以使成本降低。与此同时,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针对各个地区不同之处,有针对性的进行优化管理,从而使管理系统更适用当地的现状。详细来说,污染源监控中心引进信息化管理有如下的必要性:
在当前,大多数污染源监控中心在收集数据时,主要通过实地考察、采集等方式进行,费时费力。因此从当前现状来看,污染源信息化管理模式更能缩减成本并且提升数据采集的效率,还能够实时更新数据信息,这是由于环保数据采集传输仪可以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同时计算机系统可以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工作,使得数据能够及时更新。在此前提下,污染源监控中心能够有效的节省人力资源与交通费用,确保能够高效率、低成本的完成数据采集工作,提高污染源监测效率。
对于传统模式的环境监测而言,多数污染源监控中心都是凭借人工手段来采集、收集、分析、处理数据信息的。不可忽视的是人工管理模式需要耗费较多人力与资金,同时也不利于优化数据管理流程,工作效率低。与之相比,监控中心如果能够将人工管理模式改为计算机管理,能够通过计算机来分析污染源数据,用时短,准确性高,在根源上简化数据管理操作。作为管理部门而言,其可以实现各项权限的更改与访问限制,以此来保证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明确。
为了及时了解国家及各省市最新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府文件,监控中心必须要落实于法律文件管理。从法律文件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化管理系统必须覆盖全部科室,使全部工作人员都可以阅读查看。在此前提下,工作人员才能更加了解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才能将国家政策彻底落实到行动上。从当前现状来看,大多数监控中心对于政策学习主要是采用集体学习的方式,该方式虽然方便了交流,但是不利于个人学习。
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对于法律文件管理模块,按国家及省、直辖市进行分类管理,按时间进行排序,可以查询各种文件。对于经常要查看的文件,可以添加到书架,对于文件中需要注意的部分,可以进行标注,同时如果书架上的文件过后不再看了,可以从书架上删除。
监控中心如果要顺利完成污染源的管理工作,那么就不能欠缺横向性的科室配合。作为环境污染管理的有关部门而言,各个部门科室应当密切配合,从而共同创建适用于科室自身的全新管理体系。对于现阶段的监控中心而言,监控中心设计到的关键事项就是污染源管理。在计算机的辅助下,监控中心能够凭借简便性的方式来查询、修改、存储、或删除现有的污染源信息,因而明显缩短了查询各项信息耗费的总时间。
除此以外,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于工作人员输入的污染源能够自动的在地理信息系统上生成。同时,工作人员可以使用自动化手段对污染源数据进行分析,形成折线图,直观的了解污染源管理效果。
各个地区的污染源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这就需要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共同创建良好生活环境。如果群众发现某处存在污染,如废气排放、污水排放、垃圾堆积等,都可以通过通讯设备进行举报。对当前的监控中心来说,群众举报是中心的另一关键事宜。在计算机的辅助下,监控中心能够凭借定位系统准确定位污染源的地址,核实举报信息是否真实,以便后续进行管理。
监控中心管理污染源的根本目标在于清除污染保护环境,因此,每个污染源都需要负责人进行管理。然而实质上,多数监控中心对污染源没有明确指定负责人,同一个污染源可能有多个负责人进行管理,容易造成管理混乱,责任推卸等问题。
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负责人管理这一方面,需要做到每个污染源都要有负责人进行管理,同时一个负责人可以同时管理多个污染源。监控中心能够通过查询的方式了解每个污染源的负责人信息,如联系方式,方便沟通交流。
经过综合分析,可以得知信息化管理对当前的监控中心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与意义。面对全球信息化的趋势,很多监控中心已经开始引进计算机系统,来辅助实现监控中心的日常事务管理。然而不可忽视,监控中心现有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依然存在弊端。因此在该方向的未来发展中,监控中心及有关部门还需归纳总结宝贵经验,通过引进或自主研发信息化产品来辅助监控中心的管理,确保监控中心的管理模式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