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应对策略

2018-02-01 08:46刘红
对外经贸实务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应对策略

刘红

摘要: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中国王联网金融元年伊始。此后,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从野蛮生长到规范监管,从蓬勃兴起到平稳过渡,从遍地开花到茁壮成长。互联网金融以其平台性、便捷性、开放性时传统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和经营模式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小商业银行如何抵御互联网金融风暴?本文通过时我国互联闲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冲击和挑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中小商业银行;冲击;应对策略

一、互联网时代我国金融发展的现状

(一)第三方支付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第三方支付蓬勃兴起。在我国,虽然第三方支付起步较晚,但是其交易規模和份额增长却是非常迅速的。自2011年5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共发放270家第三方支付业务牌照,互联网金融快速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了5.11亿,与2016年12月相比,网上支付用户增加3654万人,半年增长率为7.7%,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64.9%提升至68.0%。值得关注的是,手机网上支付增长尤为迅速,用户规模达到5.02亿,半年增长率为7.0%,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67.5%提升至69.4%。艾瑞咨询发布报告,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规模达6.4万亿元,同比增长56.1%。从市场份额来看,“马太效应”已经显现,支付宝连续多年占据市场首位,财付通位居第二,接下来依次是银联商务、快钱、中金支付、汇付天下等。由此可见,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市场格局已经形成。同时,相关数据还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18.8万亿元,增长率为216.4%,其中支付宝和财付通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了93.21%,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这也说明我国移动用户的支付习惯已经形成。

(二)网络借贷公司

2007年6月,我国第一家P2P信贷公司“拍拍贷”闪亮登场,开启了中国网络借贷的新篇章。之后。宜信、红岭创投等网络信贷平台也相继上线。据网贷天眼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6月30日。我国P2P网贷平台数量达4979家,其中累计问题平台达3209家,在运营平台1770家,同比下降25.13%。由于国务院启动了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整治工作以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并发布了相关管理规范,网贷行业开始从“野蛮生长”阶段迈向“规范发展”阶段。2017年6月网贷行业全国成交额为2217.70亿元,环比下降5.12%,同比上涨63.07%。伴随着各地对网贷行业实施不同力度的监管合规,网贷行业也逐步趋于良性健康发展。最近一年,随着成交量大幅度提升,我国网贷行业的贷款余额同步增长。截至2017年6月底,贷款余额达10157.71亿元,是上年同期的1.74倍。

(三)众筹平台

众筹来源于英文“crowdfunding”一词,即大众筹资。2011年7月,“点名时间”众筹平台正式在我国上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2015年是众筹平台发展极其快速的一年,平台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为创业者打开了一条融资之路。2016年3月,众筹又被纳入国家五年规划纲要,并提出全面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举措。作为互联网投融资平台,众筹具有门槛低、项目多样化、筹资周期短、交易成本低和融资效率高等特点。目前主流的众筹平台有天使汇、众筹网、追梦网、淘宝众筹、京东众筹等。从平台融资项目来看,2016年中国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新增项目数量共计3268个,同比减少4264个;截至2017年3月31日,28家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1季度成功融资项目数共计39个,环比下降32。8%;成功融资总额达1.91亿元,环比下降67.2%。这也表明我国的众筹平台逐步趋于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艾瑞咨询预计,2018年我国权益众筹市场融资规模将突破150亿元。众筹平台正逐步被投融资者认可,未来它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地位还将进一步提升。

(四)互联同金融信息门户

互联网金融信息门户是提供金融中介服务的第三方平台,它是基于互联网基础上为客户提供金融中介服务,属于支持业态。各家金融机构将自己的金融产品置于信息门户中,由客户自己进行比对选择中意的产品。门户不负责销售,也不承担风险,只提供对称的信息。互联网金融信息门户有三类:第三方资讯平台、金融垂直搜索平台和在线金融超市。第三方资讯平台有细分行业和综合性的平台。细分行业平台主要聚焦于某一具体行业,提供行业领域的中枢信息,典型代表有网贷之家和网贷天眼等。综合性的平台提供全局性的综合金融信息,典型的代表有银财苏州等。金融垂直搜索门户是近几年在我国兴起的一种融资贷款服务方式,它主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将金融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信息转移到互联网上,为客户提供一种“搜索+匹配+推荐”模式,使客户尽可能多地了解复杂的金融产品,有效地降低了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典型代表有融360和好贷网等。在线金融超市是一种升级的中介服务,位于互联网产业链的中游,为客户和金融机构搭建了一种各类产品集成销售的“一站式”平台,典型代表有中国银行的“中银在线”、软交所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和91金融超市等。

二、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冲击

(一)分流银行业务

中小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之一是吸收存款。在合规上,国家明确规定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客户资金必须托管在指定的商业银行,因此,不会削减银行存款总量。但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具有延迟支付功能,用户用于线上交易结算的活期资金会沉淀在支付平台。例如,支付宝日均沉淀资金大约为100亿元,因而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对储蓄存款形成分流,尤其对竞争力较弱的中小银行必将带来揽存压力。随着支付领域的扩展,沉淀资金的规模也将不断扩大。

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互联网网贷公司凭借其便捷、简化的定价流程、无需抵押的优势拓宽了中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在信贷领域分走了银行利润的—杯羹。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具有庞大且稳定的客户群,阿里金融(亦称阿里小贷)旗下的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凭借其优势为客户提供贷款服务,贷款额度一般超过100万元。截至2014年6月末,阿里小贷服务的小微企业已经超过80万家。随着网贷公司信贷业务的不断扩大,会对中小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构成潜在威胁。

中间业务一直是中小商业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介入,使中小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遭受了有史以来的巨大挑战。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为客户提供了收付款、转账汇款、信用卡免费跨行异地还款、资金结算、生活缴费等支付服务。艾瑞咨询统计显示,2016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达到近80万亿元,同比增長率接近300%。第三方支付以其价格低(甚至免费)、操作便利等优点直接挤占了商业银行的部分中间业务。第三方支付平台还向基金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等金融领域渗透。大部分第三方平台的股票型基金申购手续费为0.6%,是商业银行手续费率的4折。这对商业银行基金代销业务构成很大威胁。

(二)抢占客户资源

客户是商业银行的上帝,更是中小商业银行的生存根基。互联网金融以“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吸引了亿万客户。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多方面比对、自主选择,随时随地都可以支付、借贷、投资,避免去银行遭受焦虑等待之苦,节约时间成本。相对于传统银行的诸多限制规定,客户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将碎片化资金有效管理,既可以达到增值目的,又可以满足资金流动性需求。基于“互联网思想”的金融,客户可以打破时空、地域限制。在相对对称的信息中获取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客户不直接与银行面对面接触,银行客户关系不再紧密,客户忠诚度也必然下降。传统银行业遵循“二八定律”:即2096的重要客户可以带来80%的利润,因此银行的工作重心集中在205的客户身上,忽视了805群体的需求。而互联网企业基于“长尾理论”,关注80%的“长尾市场”,使更多的小微企业、弱体群体享受到普惠金融的机会,满足了大多数人的金融需求,收获了“长尾效应”。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7.51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7.24亿。电商企业和第三方支付可以较好的整合庞大规模的客户资源。传统的网关模式下,商业银行无法掌握客户资金流,但依然拥有较大的客户群,快捷支付面世后,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使用自己的虚拟网关夺走了商业银行的大量客户资源,减少了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转账支付功能也是独立于银行体系以外的。在支付流程中,资金绕过商业银行,在平台内部流转,例如支付宝依托阿里电商平台,财付通依托QQ用户群。这些客户信息被电商企业垄断,使得中小商业银行更加雪上加霜。

(三)改变经营模式

随着移动通信、互联网技术、智能终端的齐头并进,互联网金融提供了“一站式”智能体验服务,通过APP应用,交易双方对平台更加依恋和依赖。2016年6月,苹果APPstore应用程序超过200万个,累计下载次数超过1300亿次,苹果公司向程序开发者支付超过500亿美元。我国网民使用APP应用最多的是微信,占79.6%;其余依次是QQ、淘宝、手机百度、支付宝,占比分别为60.0%、24.1%、15.3%和14.4%。越是优秀的应用程序,平台对客户的吸引力越大,平台经济的规模效应越突出。平台经济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即规模增加。边际成本减少,边际价值增加。平台借助海量大数据和云计算,全方位地掌握客户的资金流向和消费习惯,预测客户的经济行为,防范融资和贷款风险,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交易成本。平台开发技术越成熟,客户会以自身为中心向周围扩散,比如客户会主动向朋友推介平台,这样客户群会以几何级数增长。随着马太效应的逐渐凸显,未来的APP市场将会呈现强者愈强,弱者俞弱甚至被淘汰的局面。比尔·盖茨曾经大胆预言,银行业会继续存在,但银行不必然存在。中小商业银行若不搭建自己的平台,将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退出历史舞台。

(四)颠覆银行业态

新型金融模式对传统金融的冲击是“颠覆性”的。将来电子商务与第三方支付可能会改变金融业的全貌。互联网金融时代,主要有4种新型业态。第一种是基础业态,即传统业务的互联网化。该业态包括网上银行、网上证券交易和网上保险销售等。2016年1月,创新型保险公司-安心保险正式成立,它依托腾讯金融云的海量大数据、云计算、金融反欺诈能力等云服务,实现了保险业务全链条的互联网化。第二种是整合业态,电子商务与金融的融合模式。据《中国电子商务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26.1万亿元,同比增长19.8%,稳居全球第一。阿里金融、余额宝等便属于此业态。第三种是创新业态,即互联网直接金融。当前我国正在运营的,以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第三方支付等新技术为依托的P2P网贷、众筹平台等就属于此业态。第四种是支持业态,即互联网金融信息门户。它为客户提供金融中介服务,不负贵销售金融产品,也不承担任何风险。此类业态的典型代表有网贷之家、融360、91金融超市等。将来,如若电子货币、虚拟货币等融入支付模式中,金融市场必将产生更丰富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可以预见,中小商业银行若不能成功转型融入新业态。就无法在金融市场站稳脚跟。

三、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

(一)精准客户定位。发挥长尾效应

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对象应当以中小微企业和社区居民为主。中小商业银行应该把服务对象定位“长尾市场”,重点是中小微企业和社区居民群体。我国的中小微企业虽然规模小,但数量已占到了企业总数的995以上,贡献了505以上的税收,创造了705左右的GDP,提供了80%左右的就业岗位。在中小微企业市场上,中小商业银行议价能力更强,对金融产品有着更大的定价权。更需要关注的是,中小微企业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是最具备创新能力的主体,是未来我国互联网时代经济的增长点。中小商业银行还应当利用自己的“亲和力”和当地人脉资源,注重与社区居民的零距离交流,重视居民的客户体验,按照个性化需求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让中小微企业和居民享受普惠金融的服务,这将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转型的关键所在。

(二)开发零售业务,形成竞争优势

中小商业银行产品定位应当以零售业务为主。零售业务的开发虽然分散、繁琐,对服务质量要求较高,但零售业务与客户联系紧密,可以带动其他业务的发展,所以随着个人投融资需求越来越多。个人信用制度不断健全,零售业务对银行利润的贡献率也会不断提升。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移动支付群体,移动支付也是最低成本的传输渠道。中小商业银行借助移动支付既可以突破物理网点束缚、节约运营费用、找到零售业务新的利润增长点,也可以从移动支付中获取手续费,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三)依托电商平台,实现合作共赢

当第四次金融浪潮—互联网金融来袭,各大银行均与电商平台进行了深层次地战略合作。2017年3月28日,中国建行与阿里巴巴、蚂蚁金融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6月16日,工商银行与京东签署金融业务合作框架协议;6月20日,中国农业银行与百度携手合作;6月22日,中国银行与腾讯云全面开展深度合作,成立了中国银行一腾讯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大型商業银行的成功合作经验值得借鉴。中小商业银行与电商平台合作,可以获取技术上的支持。节约软件和系统开发成本,扩大客户规模,更加迅速地拓展线上金融业务,占领市场份额:对于电商平台而言,与中小商业银行合作,可以提升客户的价值,拓展体系外客户,达成交叉销售,收获平台增值、客户增值,实现电商平台和银行的合作共赢。

(四)转变营销模式,实现业态转型

互联网金融改变了经济运行的内涵和外延,也颠覆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中小商业银行应不断探索电子化、虚拟化的产品和服务,依托互联网直接销售金融产品,在互联网上再造一个商业银行—直销银行,才是未来的长远布局。直销银行的产品设计标准化、简单易懂,便于网上操作,银行将所有产品数据列出,消费者通过网络直接管理、交易,所有操作均在网上自助完成,“全网化”是直销银行的精髓所在。直销银行采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可以节约大量运营成本和费用,从而确保能够为客户提供收益更高、价格更低的金融服务和产品,这也是直销银行商业模式的根本。直销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24小时不问断的网上金融服务,满足客户支付和交易的便利性,同时提供24小时客服热线,及时为客户解决交易、管理中的问题。另外,为确保网络安全,设置多重安全屏障,最大限度地保证客户资金的安全型,这是直销银行的魅力所在。

(五)打适自主平台,创建核心品牌

资本规模较大、运用网络较完善的中小商业银行,充分利用大数据、移动云技术打造自己的金融平台,通过平台全面掌握客户数据,占据产业链的主导地位。一是以建设银行搭建综合性平台为参照,中小商业银行可以尝试打造特定行业的电商平台,尝试进军二手房市场、二手车市场等。二是以平安银行为参照,搭建供应链金融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上汇集了客户、核心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的以往交易信息,银行通过平台为企业整合信息,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增值服务。三是借鉴兴业银行的成功经验,中小商业银行共同建立“银银平台”,实现共享、共赢的发展理念。中小商业银行之间可以借力发力、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大胆尝试新的业务领域,提供包括财富管理、支付结算、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等业务的完整金融服务解决方案,通过打造核心品牌,开拓资源共享、和谐共生的新局面。四是借鉴亚洲金融合作联盟的经验,中小商业银行可以与小贷公司共建联盟平台。面对网络小贷和第三方支付的兴起,出现了大量“资金脱媒”、“客户脱媒”,中小商业银行应探索与网络小贷公司携手搭建小贷联盟平台,增加客户粘性,引导小贷资金跨区域合理流动。

猜你喜欢
中小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应对策略
浅议中小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构建
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探讨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