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探究

2018-02-01 19:17吴云云
山东青年 2017年10期
关键词:研究方法探究

吴云云

摘要:社会历史的发展延续,离不开社会主体,研究社会主体是十分有必要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是社会中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人。在正确理解社会主体本质的前提下,坚持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坚持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观点。社会主体不仅能够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也能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本文通过深刻理解社会主体的内涵,并分析社会主体的研究方法,从而进一步揭示研究社会主体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探究

一、社会主体的内涵

(一) 一般意义上我们理解的社会主体内涵

提到社会主体,浮现在我们脑海里的就是人,一般我们把人等同为社会主体。当然,这是狭义的理解。从广义上来说,社会主体包含的范围多,大到国家、民族,小到每光大人民群众,都是社会主体涵盖的范围之内。他们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努力为提高生活水平、推动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心力。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现实的人”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文中强调“现实的个人”是我們研究问题的出发点,这里现实的个人,是指真实存在的、从事实际活动的、非口头上、非臆想出来的。这些现实的个人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创造物质、精神、文化生产。同时,社会不是一个一个“现实的人”简单累加,而是由这里面所有的“现实的人”他们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之间的联系组成、依托自然环境和物质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多种要素交互作用所构成的复杂有机体,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人的社会属性也就从中产生。

二、社会主体的研究方法

(一) 正确理解社会主体的本质

本质,是指根本的、唯一的特征。自然属性不能称之为本质,社会主体的本质即他的社会属性。人在从事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意无意都在作出主观能动反应,这是动植物不具备的,人独有的属性。在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同时,人们会有意无意结成各种社会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等,在实践的不断推动过程中,这些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社会主体的本质,即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坚持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

唯物史观始终强调人的社会主体地位,马克思在1859 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明确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 相反, 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一结论 就是充分肯定了“ 现实的人”作为唯物史观的“出发点”、“逻辑起点”地位。唯物史观一直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是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在发展过程中,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唯物史观认为每个社会历程中的每一个个体和群体对社会历史发展都起过作用,只不过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有的作用重大,有的作用一般。但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只有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所以,研究社会主体还应该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研究社会主体的重要方法。群众观点就是站在人们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向群众学习、替群众着想、对群众负责,为群众服务。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落实。对于社会主体的研究,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社会主体的研究,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评价,既要肯定社会主体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积极作用,也要避免极端个人主义和绝对英雄史观。不要肯定一切,也不要否定一切。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能够看到少数杰出人物、领袖人物在推动社会改革中带来的重大影响。但是,我们要时刻牢记,人民群众在在其中的历史作用。实践证明:无论革命胜败,都会牺牲众多人民群众,因此我们不能片面的认为那些微乎其微的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没有任何作用,只能说相对于杰出人物的贡献,作用没有那么重大。过于肯定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容易陷入英雄史观和个人崇拜。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他们集中了思想智慧,对社会革命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虽然我们都能知道历史上的伟人英雄,但是也不能忘记广大人民群众在推动社会进步中挥洒的汗水。

三、研究社会主体的意义

(一)研究社会主体,帮助创造物质财富

物质资料除了自然界直接提供的天然物之外,更多的是指经劳动取得的物质财富,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连续不断地进行,就是再生产。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社会主体在这其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社会主体,我们不能完全脱离物质资料生活,物质资料也会随着主体的需求不断发展。社会主体的类型不同,对物质财富的贡献方向也不同:体力劳动者拥有丰富的实践基础,在生产活动中能够传播经验,更新发明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脑力劳动者拥有渊博的学识和理论储备,能够进一步指导实践,创新生产过程,在现代化生产过程和减少繁重体力劳动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繁荣进步。

(二)研究社会主体,帮助丰富精神财富

物质财富在社会的进步方面不可或缺,精神财富也是。精神财富是一种无形的存在,社会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生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生产和更新精神财富,可以说,任何时代的文化都是人民群众从实践中产生的,任何真正有价值的精神财富,都是对人民群众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精神财富,精神财富对人、社会的影响更深远。时代的感悟除了呈现在人们眼中的客观物之外,更是经历过的人在回忆中独一无二的情感共鸣。教师借助书籍这一工具,给学生传递知识;人们通过自己阅览名著感受时代的不同;这里书籍、名著等是我们精神财富的展现物。祖国大好河山处处皆是精神财富,各地不同的方言、民歌无不是社会主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最美财富。社会主体直接参与了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尤其是人民群众中在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或精神生产过程中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

(三) 社会主体的研究确定,助推社会的变革发展

历史的长河中不乏有不同阶级在经济、政治、文化、司法、军事等方面进行或调整或洗牌等大规模利益分配变化这样的现象,这就是社会变革。当社会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生产关系适应不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就要求必须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这不是生产关系自发可以实现的,必须借助社会主体来完成,社会主体是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根本变革。人民群众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毛泽东同志强调的颠扑不破的真理。社会主体能够发挥着巨大的能量,他们的积极性越高,社会变革就会进行得越充分,取得的效果就会更彻底,历史任务完成的更顺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无不证明了社会主体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体在狭义层面上可以理解为人民群众,他们是社会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也是推动社会繁荣进步的基石。坚持唯物史观的方法研究社会主体,研究现实中的人;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研究方法,从人民出发,为人民服务,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社会主体在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方面贡献巨大,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更是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更是人民幸福,中国梦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也会在人民群众的努力下不断实现,走向新的征程。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版第 1 卷,146.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方法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推”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