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中国的国际地位与世界影响与日俱增。之所以取得这种成就与影响,毫无疑问,关键因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与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其政党类型、运作特点、领导方式与执政逻辑对中国的改革发展而言至为重要,具有决定性意义。就此而言,要想解释中国的发展奇迹,首先需要深入把握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的类型与特点。那么,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类型的政党呢?作为一个建党近百年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具有什么根本特点呢?这些问题都需要严肃对待与认真思考。
从不同角度,对于政党类型可以有不同划分。从是否以高远历史使命为己任的角度来划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区别于主要关注当下事情、现实问题,以满足民众现实利益诉求为手段,以获得或维持执政地位为目的的现实型政党,比如某些西方政党,使命型政党基于自身意识形态有着长远的历史使命与宏伟的目标蓝图,具有包括执政活动本身最终就是为了实现自身追求的高远使命与目标蓝图,实现历史使命与目标蓝图是使命型政党自身认定的存在合法性或者说存在意义所在。与使命型政党的内涵相应,所谓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与把握为前提,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宗旨,以实现自身民族、国家的解放或发展为自觉使命,以推进世界大同、实现共产主义、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使命,具有强烈的历史主体意识与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情怀的一种政党类型。这一点,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理论与实践直至今天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与实践都可以得到清晰明确、并不困难的验证。中国共产党更是以近百年的历史表明自己是一个可称典型的、具有充分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
那么,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使命型政党具有哪些主要特点呢?实际上,正是这些主要特点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制与执政逻辑,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作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使命型政党因使命而生,因使命而在。1847年,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即共产主义者同盟通过了由马克思、恩格斯参与起草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规定同盟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依照这一规定,按照对历史规律的认知,在实践中消灭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就是最终的伟大使命,这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天命!由之可见,马克思主义政党在诞生之初,就明确认识到自身所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可以说,以对历史使命的自觉认定、勇于担当、坚毅履行为内在基因,很大程度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思想建设、组织架构的主要特点以及对党员党性的具体要求。历史使命的认定、承担与实现是大道、是根本、是主线,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建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建设过程的始终。可以说,离开了历史使命这一本质性维度,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就失去了价值依托与目标指向,就丧失了灵魂与内核,就无法有效开展与推进党自身的建设。
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上,对于使命的认知也有一个不断时代化与国别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在诞生之初就确立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与理想目标:实现生产关系与社会形态的根本变革,消灭私有制,建立每一个人都能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新社会。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使命之实现远比当初所认为的更加漫长、更具难度,甚至可以说具有某种程度的超越性。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就必须在不放弃远大使命的前提下确定自身所处的具体时代与历史阶段,并基于这一现实的时代与阶段再确立一定时期内可实现的目标与使命。在最终目标实现之前,这种现实时代与历史阶段的确定以及可行目标的确立将会具有过程的持续性。时代、阶段、使命,也正是通过这一阶段性使命的持续确立与不断实现,最终的使命才得以完成,高远的目标才得以实现。在此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始终面临一个时代使命与最终使命之间的张力,而这就要求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就今日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指出的:
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1](P23)
除了使命的时代化以外,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还面临一个使命的国别化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思潮,现实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存在于国情有所差别的不同国家,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政党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基于本国历史条件的使命与目标。当然,不论是使命的时代化还是使命的国别化,都是在最终使命这一前提下确立的。
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自其诞生起就担负着两个维度的历史使命。一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由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形势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处境决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政党组织应该而且必须担负起这一重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应的正是这一使命。当然,这一维度的历史使命在现实中也是通过不同的阶段性步骤与目标才能逐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也专门谈到对民族的责任问题,强调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近代以后,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自那时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P3-4)
二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整个无产阶级的解放,阶级本身的消灭,共产主义作为“世界历史性”存在的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类社会关系的高度和谐优化。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工人阶级的地位作用所决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应该而且必须牢牢持守这一最终使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本身所因应的正是这一使命。中国共产党担负的这两大使命,一是民族国家的,一是世界历史的,是特殊与普遍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担负的使命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主观认定,而是基于历史规律的揭示。正是基于历史规律,使命才是真实的,才是可以实现的,才是具有感召力的。历史规律使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建立具有了历史依据,提供了历史的、合法的出生证明,没有历史层面的规律认知,就不可能产生以之为指导的共产党组织。就此而言,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域中,历史规律之于使命型政党的建立具有内在的根本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头处,对规律的认识与揭示就是最为突出的理论特质之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恩格斯明确提到了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一个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唯物史观,一个是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发现指明了历史的发展方向,指出了无产阶级被剥削的秘密。规律是可知的,方向是明确的,前途是光明的,按照规律而行为当然是充满希望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遂顺应历史趋势而诞生。
把握规律、担负使命、实现目标,这是一种极其强大的理论自信,可以说,自马克思始,这一理论基因便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中显性遗传、一直存续!比如毛泽东在1936年所著《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此就有精彩的表述:
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是从事战争,我们的战争是革命战争,我们的革命战争是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的。因此,我们不但要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大家明白,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2](P170-17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概言之,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支柱性范畴,而把握规律则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标志性的话语表述方式。
历史规律揭示使命与方向,而历史的规律与逻辑恰恰是由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特别是其唯物史观予以揭示的。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矛盾运动与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演进的必然性,描绘了未来社会的美好图景,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巨大历史作用。换言之,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域中诞生的,没有马克思主义对历史规律的揭示,对历史方向的阐明,就不可能诞生把握规律、担负使命的使命型政党。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正是在此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自其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思想建党,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及对各种错误思想的批判。而中国共产党作为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更是如此。
当然,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随时代条件与实践要求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本身也面临一个不断时代化、国别化与大众化的问题。在此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型政党不仅高度重视思想建党,而且尤其强调指导思想的发展创新和与时俱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指出的: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这种建党思想,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将马克思主义及其发展的成果深入人心,目的就在于最大程度地统一全党思想、明确方向、凝聚共识,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实现伟大使命与宏伟蓝图。换言之,思想建党最终也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伟大使命的明确认知与自觉担当,服务于使命之实现。这种思想建党给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系统的、多层次的理论体系,不仅包含人的解放与发展的价值观,还有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此外,还有适用于不同时间、地点与条件的具体性论述以及策略性论述。在这样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深入掌握基本的原理与方法,并将之与现实有效结合,既要避免教条主义又要避免经验主义,既要解放思想又要与时俱进,确实是不太容易掌握的平衡。进而言之,还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时代性成果包括最新成果,也需要全党深入学习、全面掌握。就以上而言,思想建党的有效落实需要下大功夫,实际上并非易事。
就社会基础而言,作为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构建与人民群众道义性的“生死伦理”契约,强调人民至上,强化与人民群众亲密无间的一体性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要一切依靠群众,而且要一切为了群众。确实,只有没有私利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当人民群众的工具,中国共产党才能当好人民的代表,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人民才能把自身解放和发展的领导权委托给中国共产党。在此意义上,作为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契约关系:中国共产党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真心为民,不畏艰辛、不惧牺牲,人民发自内心的信任、拥护、支持共产党,承认其先进性与领导地位。从政治哲学的角度讲,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之间的这种契约关系实际上是一种道义性的伦理契约,而非现代政治中明确规定彼此责、权、利的制度性契约。这种道义性的伦理契约涉及政党的价值追求、愿景承诺与实践落实,只要群众在思想与行为上显示认同而并不表示反对,这种契约实际上就算达成。在这种契约的达成中,政党处于宣教、组织、引导的相对主动地位,而民众处于相对被动地位。这种道义性伦理契约的达成是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为前提的,党员个体的奉献乃至牺牲是这种契约达成的内在要求甚至可以说必要条件。在“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这种殉道行为的感召下,民众无法不形成高度与长久的认同。就此而言,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对于人民群众有一种深沉的价值承诺,有深刻的伦理观作为自己的价值基础。脱离开这种价值承诺,脱离开这种生死伦理,就无法理解作为使命型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之存在本身。
这种生死伦理极其沉重。今天来看,它诞生于一种现实极其困难、条件极其恶劣但目标又极其高远、情怀又极其浪漫的语境中。在困难恶劣的现实条件下欲求实现高远的蓝图愿景,自然要求党员不畏牺牲,英勇奉献,自然会以这种生死伦理教育全体党员乃至民众,并且告诉他们,通过牺牲,这种光明前景自然会得以实现!就此而言,生死伦理的产生与存在是有特定条件与语境作为支撑的!但如果这种条件与语境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呢?如果现实不再非常困难,条件不再非常艰苦,过于高远的目标又逐渐祛魅,这种情况下,生死伦理还能发挥强大作用吗?还能长久得到保持吗?一种稳定的现代化的执政条件,将会对这样一种生死伦理产生较大的消解作用。既然如此,这种生死伦理的发展趋势如何呢?执政党的伦理基础如何调适呢?确实是意义重大又引人思考的问题!
要完成使命就需要攻坚克难,要攻坚克难党就必须具有战斗力,党要具有战斗力就必须强调权力的集中统一。当然,中国共产党作为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但从实际运作来看,民主主要是手段,而集中则是目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中阐述了民主集中制的六条原则,第一条就是著名的“四个服从”: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换言之,中国共产党党内的治理模式表现为一个在发扬民主基础之上强调纪律与服从,权力逐级向上集中、自上而下逐级管理与控制的层级化结构体系。在这样一个层级化结构体系中,相对于民主而言,集中是更为重要的,民主是在集中指导下进行的。集中的权威、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纪律、有效的动员、统一的步调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本身所要求,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党内的宗派主义、自由主义、分散主义,使全体党员与群众劲往一处使,汇集力量,最大可能地实现宏伟目标。
政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挑战越严峻,就越是会强调这种组织性、纪律性和统一性。革命战争年代如此,今天改革深化的攻坚阶段也是如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
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我们党有八千五百多万党员,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执政,如果不严明党的纪律,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就会大大削弱,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就会大大削弱。……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样要靠铁的纪律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3](P3-4)
尤其是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
既然强调民主集中制,强调自上而下的集中统一,政党领袖与干部精英的角色就显得尤为突出。相比于普通党员与一般干部,他们的位置更为关键,作用更为重要。使命型政党首先要有通晓使命、能力卓越的精英,他们构成政党的核心部分,然后要有把路线方针政策有效贯彻的党内组织体系,然后是外围的党的社会基础。领袖与精英最先理解使命,最能把握规律,然后先党内、后党外层层推动宣教与落实。可以说,政党领袖与干部精英的能力、素质、格局、境界如何,对于民主集中制的有效运作,对于自上而下的谋划、管理、教育、组织、引领,对于使命与目标的完成,具有极大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在根本、最终与整体意义上讲的,而伟大人物则往往是重大决策与重大事件的当然主角。正是基于此,使命型政党在治党方面必须抓住政党领袖与党内精英这部分关键少数,一旦这一部分人出现大的问题,负面后果很难预料,有时甚至不堪设想。
邓小平同志说过:“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那么在党内,谁有资格范大错误?我看还是高级干部。高级干部一旦犯错误,造成的危害大,对党的形象和威信损害大。[3](P95-96)
突出抓重点、强调抓关键,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一个典型的治党策略,即梯度治党:在对全党统一要求的基础上,针对党内不同群体与对象又有不尽相同的、区别化的治理策略。从普通党员到领导干部再到高级领导干部,能力要求愈益突出、品性要求愈益提高、制度要求愈益严明、责任要求愈益严格,从而呈现为在统一基础上各方面要求随党内职务与地位相伴上升的梯度化治党格局。这一梯度治党的战略,在我们党的建设历史上一直就有所探索,十八大以后则更为显性化。应该说,这是使命型政党本身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实现伟大的历史使命,不论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还是实现阶段性的宏伟蓝图,都需要进行艰难而伟大的斗争。而要想通过这种艰难而伟大的斗争实践去改变世界、变革社会,不断加强党员个体在思想理论、政治立场、利益观念、纪律意识、政治品格等方面的修养极为必要。只有通过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党员个体才有可能确保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才有可能实现党性与阶级性的统一、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才有可能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具体而言,之所以需要不断强化个体的党性修养,一方面是因为,现实中,使命之光荣、形势之复杂、任务之艰巨,非志虑忠纯者不能担当、应对与实现,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实的党员来源构成复杂,各种错误、腐朽思想不可避免地渗透、流布于党内,即使经过锻炼的老党员也往往不可避免地受旧的思想意识的影响,凡此种种,必然影响党员个体党性修养的增强与提高,进而影响整个党的战斗力。提高党性修养的方式有多种,但树立典型示范是尤具特色的一种。典型示范是使命型政党的一种重要治理方式。使命型政党要想实现使命,不仅要求全体党员信念坚定,自省自律,而且要求在其中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作用,这是理想建党与道德建党的内在要求。权力选定模范,宣传模范,塑造模范,发挥其引领与示范作用!
当然,在今天的时代形势下,要求每一个党员都具有高度的党性修养与高尚的道德境界也不完全现实,所以在党性修养方面,十八大以来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明确底线与高线。底线具有负面清单,包括纪律底线、道德底线、政策底线、法律底线,党员和党组织不可触碰、不能逾越。高线则是高的标准,属于正面倡导,发挥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引领作用。就党性修养来讲,下有底线,上不封顶,守底线和坚持高标准相结合,换言之,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以上集中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六个特点:对伟大使命的明确认知与自觉担当、对历史规律的理论探求与实践遵循、对指导思想的极度重视与发展创新、对人民群众的价值承诺与伦理关切、对集中统一的制度要求与组织建构、对党性修养的高度强调与典型示范。这六个方面既涉及理想也涉及现实,既涉及理论也涉及实践,既涉及思想也涉及制度,既涉及全党也涉及个体,既涉及政党自身也涉及人民群众,所有这些最终都指向历史使命的实现。只有系统把握以上六个方面,才能更好理解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自身特点与运作逻辑。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室.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