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殿玉,徐殿英
(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静脉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通常发于病者的下肢部位,主要分为两种:下肢静脉逆流性疾病,比如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等;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比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轻度患者则会感觉下肢下肢重垂不适以及浅静脉曲张等,稍严重者会出现站立后疼痛、肿胀等现象,甚至伴有湿疹和溃疡的现象,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进行预防,杜绝感染现象的发生。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回顾2016年10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静脉疾病患者77例,由临床医师诊断患者身体特征满足本次试验研究标准,均已签署试验知情同意书。入组患者中包含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在20岁—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67±5.03)岁,其中包括腹部外伤患者21例,消化系统损伤患者30例,胰腺炎患者6例,其他种类疾病患者共20例。
采用最新的静脉注射导管进行治疗,选择肘部实施静脉穿刺,辅助患者呈仰卧姿势,手臂向外伸展使之与身体呈90°,对患者的静脉部位进行消毒处理,置管后应用无菌纱布进行局部压迫,以免发生回血现象。
有5例患者出现局部感染,主要是因插管感染引起,占本组比例的6.49%,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后逐渐变好,对患者的恢复无影响。
2.2.1患者自身抵抗力过低
对于患者来说,如自身免疫力过低很容易被细菌入侵,在本次实验研究中,因自身免疫力低下而造成的的感染中,胰腺炎感染4例(5.19%),腹部外伤感染6例(7.79%),消化系统损伤感染3例(3.90%)。
2.2.2抗生素的应用不合理
在临床静脉治疗中,应用抗生素是一项必要的程序,而目前大多治疗中都是采用广谱抗生素,而此类抗生素由于长期联合应用,很容易滋生真菌,反而为细菌创造了便利的条件,造成出现感染的现象。
2.2.3留管时间
通常情况下,在导管置入1天到2天内会用纤维蛋白鞘围绕在导管四周,很容易繁殖出带有细菌的微生物,而细菌的繁殖率与留管的时间息息相关,因此,一定要控制留管的时间,避免过长。
预防感染现象的发生,应严格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执行。
(1)消毒与清洁:在对患者进行临床静脉治疗时,每一步骤都要进行消毒清理,包括所需器材以及手术医生的手或者患者的损伤皮肤,都要进行消毒处理后才能采取治疗方案。比如,在治疗时,患者的手术区域皮肤应使用碘酒或是75%的酒精进行消毒清理。
(2)按时换药:在对静脉疾病进行置管处理后的一天内,需至少换药一次,并保证在一定时间内都需要进行换药处理,以免局部皮肤出现渗血或是感染的症状,影响治疗效果。
(1)建立完善的预防措施以及护理方案。应加强护理工作人员对感染的意识,并建立预防感染的学习体制,可组织护理人员对感染控制方面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结合以往的经验建立全新的预防以及护理方案,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并成立考核制度,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以及综合素养进行考核,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积极性。
(2)保证病房的环境卫生。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定时对患者的病房进行清理与打扫,并保证病房内空气的流通,可每月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保证病房的卫生问题,对于为重的患者需特殊照顾,出入危重病房的人员,无论是家属还是工作人员都要更换无菌衣物与鞋子,保证患者不受到外在环境的污染,如有交叉治疗或是护理的需要双方均需事先洗手,严格按照无菌原则实施各项护理方案。
(3)使用合理的抗生素。要求护理人员在选择抗生素药物的同时要根据患者的自身使用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检测患者有无过敏现象等,并根据对患者的检测结果选择合理的、科学的抗生素,从而减少细菌的滋生与感染。
(4)治疗前后以及过程中的护理。在静脉插管注射治疗前,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身体部位进行穿刺,并像患者讲解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征求患者本人以及家属同意后实施治疗,同时,保证病房内的环境整洁,减少噪声污染,并帮助患者以舒适的姿势配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变化,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现象以及变化进行记录,如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治疗结束后,需对局部皮肤进行再次清洁与消毒处理,避免出现任何细菌残留,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有效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