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凌云
(镇江市中医院七病区,江苏 镇江 212003)
中风又称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还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临床表现为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神经系统症状。中风存在高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等特点,中风患者治疗后偏瘫是最难康复的一种后遗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2]。
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中风患者50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患者神清,临床症状有肢体功能障碍,脑梗塞急性期36例,中风恢复期14例,其中肢体偏瘫(肌力0~4级)35例,肢体麻木乏力15例。患者年龄50~80岁,住院天数20~30天。
通过中频连续的周期电流刺激使患侧肢体的神经肌肉产生较强收缩,而促进肌肉的活动,将局部血液循环进行改进,中频可改善患者机体内离子作用微循环,锻炼了肌肉,防止肌纤维,神经纤维粘连。通过调节电流大小,达到患者耐受的最大电流,感觉障碍者,逐渐从小到大调整,以能看得肌肉活动为好。1次/d,20 min/次。冬天可加热[5]。
中药选用活血化瘀、理气通络药物为主:红花,血藤,透骨草,厚朴,川芎,蒲黄等打成粉装好,1袋/d。下午或睡前泡脚为宜。1次/d,15~20 min/次。先将药粉倒入足浴桶中进行10 min的热水浸泡。足浴前采取温热清水进行洗脚,将足部的污垢、细菌、汗液清洗掉;然后放冷水至水温在40℃为宜,不宜过烫过冷,以温暖舒适较好,水量淹没脚踝,以达到小腿1/3。泡脚时可揉搓按摩脚底穴位,如涌泉穴,效果会更好。足浴时因足部血管受热发生扩张,将头部血液供应,患者极有可能形成头晕现象,此时需要停止足浴,平卧休息之后症状消失。通过中药足浴可促使机体局部温度升高,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使得加快机体新陈代谢,改善细胞营养,对于恢复肢体功能意义显著。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穴位按摩是通过手法对人体穴位进行局部刺激,进而达到疏通筋络以及调节抗病能力的作用,最终可保健强身、防病治病。偏瘫肢体穴位按摩过程中多采用按法及揉法,操作时用力均匀、柔和、禁用暴力。取穴:上肢:合谷,曲池,肩井;下肢:足三里,委中,阳陵泉。穴位按摩2次/d,10~20 min/次,以有酸胀感,患者能耐受为宜,注意保暖。
灸法是将艾绒当做主要圆脸形成艾柱或者艾条,点燃之后于患者腧穴位置或患处熏灸的一种治疗方法。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采用艾条灸,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取穴:肩井,合谷;足三里,阳陵泉。1次/d,5~10 min/次,防止烫伤,温热为宜。施灸后局部皮肤会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
穴位针灸能够将经络之气激发,将肌肉放松、调理气机,通经活络,对于改善血液循环以及调节机体神经系统十分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促进中风患者的康复。
头针取穴颞三针位于头颞部,上肢取穴:合谷,外关,手三里,曲池,肩禺,下肢取穴:梁丘,血海,足三里,阳陵泉,悬钟,解溪等腧穴,再根据辨证分析,气虚血瘀型加气海、血海;肝肾阴虚型加肾俞、太溪、三阴交;痰瘀互阻型加双侧脾俞、丰隆、血海,本组穴位专为中风偏瘫而设,配合电针治疗中风有很好的效果。1次/d,10次为1个疗程[3]。
中风存在高复发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中风患者中偏瘫是治疗中最难康复的一种后遗症,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于中医理论指导下中医护理是通过针灸、中药足浴、穴位按摩、艾灸等措施来对患者进行康复。此次研究发现,观察组自理能力评分、肌力评分、康复功能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证实,中医护理能够促进尽早恢复中风偏瘫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可显著提升患者日常生存质量及生活能力[4-5]。
[1] 郭雪梅.综合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对中风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2,(10).
[2] 徐静静.中风恢复期中西医康复护理研究综述[J].中医临床研究,2011,(11).
[3] 董 赟,郝盼富,王 涛,等.针刺推拿分期治疗脑中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06).
[4] 陈碧霞,李褔成.中医护理的体会与经验[J].中华护理杂志,1958,(04).
[5] 唐维芳.中频及电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偏瘫29例临床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