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田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广东 广州 510800)
(1)地层。研究区区域上位于南岭纬向构造带中段,属华南褶皱系粤北坳陷,具体位置为大东山岩体外接带与黄恩脑穹隆的交汇部位。主要地层如下:①中下泥盆统桂头组(D1-2G)∶下部为石英砂岩、页岩夹层间砾岩,上部为粉砂岩、页岩及石英砂岩。②中泥盆统东岗岭组(D2d)∶下部为厚层砂岩夹页岩,上部灰岩和泥质灰岩,共厚约300m~600m,与下伏桂头群呈整合接触。③上泥盆统(D3):下部为云母质石英砂岩,相变显著,有时为砂岩、页岩互层夹灰岩,或全为灰色灰岩,厚约150m~200m;④下石炭统孟公坳组(C1m)∶灰色块状白云岩、花斑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常含隧石透镜体。底部有时有泥质页岩,厚度5m~20m。地层总厚140m~350m。⑤下石炭统石磴子组(C1s)∶上部灰黑色块状灰岩;下部为灰色、深灰色薄层至中层生物灰岩夹泥质灰岩,含珊瑚化石。⑥下石炭统测水组(C1c)∶灰白色石英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局部夹有劣质煤。地层总厚120m~150m。⑦下石炭统梓门桥组(C1z)∶含硅质团块灰岩、粉砂岩、砂岩和硅质岩。⑧上石炭统壶天群(C2H)∶灰白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2)构造。区域断裂构造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西面。①北北东向的枚子坪逆断层穿过研究区西部北西角,断层走向为北东35°,长近20km。断层面倾向北西,倾角45°以上。断层切割了泥盆系及下石炭统,局部见有断层角砾岩。②北西向的一条榜脚逆断层被枚子坪逆断层所切割,其断层走向北西335°,长15km。断层面倾向南西,倾角为80°。
这一系列构造为矿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矿物质来源通道、赋存位置及成矿环境,研究区内北西向、北北西向断裂发育,其中北西向的一组断裂(F1)由西至东穿过研究区,为主要含矿构造。
(3)岩浆岩。区域内岩浆岩较发育,出露最近的在研究区范围外北面,为燕山期大东山复式花岗岩岩基,除深成的酸性岩外,还有浅成的中酸性岩。岩浆岩与区域有色金属矿产有密切联系[1]。
(4)区域物化场。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具有找矿意义的乙类综合异常:研究区位于沿大东山—贵东岩浆岩带分布的古母水Cu、Pb、Zn、Ag、Sn异常中。元素异常规模依次为As>Sn>Bi>Pb>Cu>Ag>Sb>Zn>Cd>Mo>W>Au>Th>Y>U。As、Sn、Bi、Pb、Cu、Ag、Zn、Cd、Sb异常具三级浓度分带,Mo具二级浓度分带。从壳幔结构看,位于幔坡过渡区,其北、东、西、南分别为桂东、九龙脑、九峰幔坳和周田幔隆区。本区是布格重力场的梯级带,研究区位于梯级带左侧,受南雄大断裂和塘洞断裂影响,为矿体形成提供有利空间位置,同时为研究区地底热液上升供应通道,为铅锌富集成矿提供有利的物质来源。
(5)区域矿产。区域矿床(点)多,以砂锡矿、铅锌矿为主,研究区周边已发现有一个大型八宝山矿山(研究区南东约10公里处)和一个中型陆仔空矿山(研究区南西约5公里处)以及多个铅锌、铅、钨和褐铁矿产点。其中陆仔空有较具规模的铅锌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为矽卡岩型和热液型。研究区与其处于同一种构造、地层环境中,可见研究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1)地质条件。区内岩性出露有泥盆系:天子岭组,石炭系:孟公坳组、石磴子组、以及测水组。其中石炭系石磴子组分布贯穿整个研究区,占研究区面积的绝大部分,约占研究区面积的50%,以微—细晶灰岩为主,夹含炭泥质灰岩等,是矿区内的主要赋矿地层。
(2)构造。研究区断裂构造有北西向、北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北西向断裂为研究区主要导矿断裂(类比临近杉木塘铅锌矿成矿模式:杉木塘铅锌矿主要为断裂构造控制,其构造走向北西,赋矿地层为石磴子组),并见有较好的铅锌矿化异常点。
(3)地球化学特征。1986年广东省地质局物探大队进行了英德幅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具有找矿意义的乙类综合异常:沿大东山—贵东岩浆岩带分布Sn、W、Bi、Pb、Ag为主要组份的异常;古母水Cu、Pb、Zn、Ag、Sn异常。其As、Sn、Bi、Pb、Cu、Ag、Zn、Cd、Sb异常具三级浓度分带,异常指数在700ppm~900ppm之间。异常具显著的浓集中心和非常好的重叠性,是重要的找矿信息。
(4)矿化特征。含矿地层为石炭系石磴子组(发现有矿化异常点;结合类比杉木塘矿产点,二者为同一类型成矿模式,确定含矿地层为石磴子组),矿体受北西向断裂控制,呈脉状产出。矿石呈块状、脉状、细脉浸染状、角砾状构造。属硫化物型铅锌多金属矿,金属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主要蚀变为黄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
(5)围岩蚀变。矿体中主要蚀变为黄铁矿化、褐铁矿化、云英岩化,矿体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褐铁矿化)、云英岩化、方解石化、大理岩化、硅化等。
(6)找矿标志。①区内断裂本身就是矿(体)化主要赋存位置,因此断裂是一个很好的找矿标志。②多金属矿体多与黄铁矿化、大理岩化、硅化、矽卡岩化等围岩蚀变关系密切,各蚀变矿化均是有利的找矿标志。③物化探综合异常显示矿体展布及物质组份,具有良好的找矿意义。
根据研究区内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及工作程度,该区尚有较大的找矿前景和矿产资源潜力,主要依据有:①对矿化有利的构造作用。北西向断裂与近南北向断裂会同研究区倒转向斜共同控制铅锌矿化的产出。矿区矿体控矿因素以断裂构造控矿为主。②隐伏岩体的存在。研究区位于大东山岩体南侧,虽未出露有岩浆岩,但是从区域物化探成果看,研究区下有丰富的隐伏岩浆岩存在,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来源条件。③研究区位于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古母水Cu、Pb、Zn、Ag、Sn综合异常中。研究区为沿大东山—贵东岩浆岩带分布的一系列异常,主要是古母水综合异常,其异常为铜、铅、锌、银异常,异常具三级浓度分带。异常指示在研究区内寻找铅锌多金属矿具有较好前景。④蚀变影响。硅化、黄铁矿化、云英岩化等,与铅锌矿化关系密切。
综上所述,通过白竹坪地区地质背景物化探异常特征及区域成矿条件等分析,确该区地质背景、成矿模式、矿化蚀变等特征与周边的杉木塘矿产点极为相似,具有较好的类比性,认为该区具有铅锌矿成矿条件,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1]吴建民,赵化琛等.湘南粤北三类铅锌矿床的对比性研究与成矿作用机理探讨[J].矿产与地质,1985:5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