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雄
(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镇人民政府,甘肃 定西 743000)
“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从来就是一件大事。在中国,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食物又以稻谷为主。目前,我国南北方水稻种植面积覆盖宽广,约占粮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约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在产量上,约占我国粮食生产总值的40%。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战略目标之一。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根本上需要提高水稻的生产,这一技术的开发和革新可以上升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它的生产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生产稳定。2013年,我国的粮食产量达到0.6万亿公斤,到目前为止,粮食自给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根据统计,2010年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万亿斤以上,预计2020年可以上升到5400亿公斤。
农业丰硕的成果离不开科学的生产举措。在政策上,人们长期坚持不变地执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从方式上,推进了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在环境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措施保护耕地稳定生产,在民生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禁止在农用耕地上建设或者变相地建设旅游度假村、高尔夫球场、别墅、私人会所等。国家财政在支出上重点扶持农村发展,逐步理顺保护稳定粮食价格,并且逐年加大幅度地增加农民种粮补贴。更重要的是,强化了科技在农业生产和发展方面的支撑,大力推进农业关键技术研究,由点到面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其中,抛秧机的性能改革就是典型的科技改造之一。
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之一就是实现农业机械化,我国粮食生产总量稳步发展,其原因就是农业机械供应持续增长。水稻抛秧技术是我国水稻生产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和传统的机插、手栽相比,水稻抛秧秧苗返青快,分叶能力强,节省谷种,更能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
水稻抛秧主要分为人工抛秧和机械抛秧两种。水稻插秧经历了从人工手插到人工抛栽,再到机械抛秧三个阶段。水稻抛秧技术其实是一种过渡性技术,它从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工本,但是水稻钵育秧盘太软,抛秧种植无序,导致秧苗不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因为而且,成长的秧苗抗灾能力差,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也难以保证。经过研制提升后,水稻钵育秧盘经过特定形式的固定之后,客克服了技术障碍,实现了精准抛秧。水稻抛秧机从而实现了一定宽度的秧行,浅栽,定点打穴,定苗栽插。
传统抛秧机在秧苗投抛过程中,因为落秧高度太低,导致秧苗在落地时不能保持直立,这样导致秧苗无法直立生长,因而也无法充分利用光源和温度维持。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难题,新型的抛秧机利用管漏方式进行栽秧。在秧苗落地之时,保证其直立姿态。这种机插秧能使秧苗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从而能快速扎根生长。
因为落秧高度不够,还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秧苗栽植深度不够,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秧苗的正常生长。而且,即便在前期有幸成活,这种秧苗往往抗病灾虫灾能力比较弱。不适宜多种区域、气候较广的秧苗栽种。在传统抛秧机的结构基础上,新型抛秧机利用滑板式防形开沟器开创性解决了秧苗栽种深度不够的问题。这种抛秧机的性能提升使得秧苗的成活率提高,实现水稻高产优质产出且高效节约成本,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技术优势。
在2014年的中央发布的文件中,农业农村得到了可持续性发展,在稳健中进步,粮食的生产再次创建了历史新高度。抛秧机是农业生产机械设备的典范,是水稻顺利播种生长实现的保证。像这种农业机械还有很多,这些机械的使用使得人们在抢种抢收时不误农时,提高了作物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条件。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