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

2018-01-31 08:31张琼
科技视界 2018年30期
关键词:职业标准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子商务

张琼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国际贸易发生了重大变革,跨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外贸行业对业务员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对高校职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探讨了跨境电子商务背景下外贸业务员职业技能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对接方式。

【关键词】互联网+外贸;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标准;职业标准;国际贸易实务

中图分类号: G712;F74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0-012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0.053

互聯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颠覆了传统外贸的交易模式,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客户开发、交易履行已然成为主流。互联网+外贸商业模式的到来,对外贸业务员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悉传统国际贸易流程,完成线下交易;还要熟悉各类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店铺运营,完成线上交易。企业对外贸业务员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更新驱使高校必须及时同步更新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才能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就业为导向,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1 外贸业务员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变化

互联网+外贸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相对于传统国际贸易,其呈现出以下特点:运作基础为互联网平台而非商务合同;产品类目多、更新速度快;交易环节简单、涉及中间商少;支付与结汇方式更多样。新的商务模式和交易特点对外贸业务员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需要熟悉不同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及运作规则、进行市场选品及产品发布、运营平台店铺、平台营销和推广、客户纠纷处理等。

线上与线下同时运作的外贸交易模式,要求外贸业务员除了需要具备传统贸易下的职业技能外,还需掌握各类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店铺运营的操作能力。因此,对外贸业务员职业岗位技能标准进行重新梳理,厘清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职业能力要求,是进行课程标准对接的前提。上表对传统贸易与跨境电商(即线下与线上)两种交易模式下的能力需求点进行了梳理。

2 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对接方式

课程标准作为课程教学实施的规范指导文件,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进行对接是其发挥效用的前提,而对接的契合度会直接影响到课程标准的指导性及课程实施后的效果。一个完整的课程标准由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设计思路、教学内容及要求、检查评价等内容构成,因此需要对职业岗位技能标准进行解构和整合,并转化成课程标准诸要素。

2.1 依照岗位职能,对接课程定位

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外贸相关行业和企业(如跨境电商企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国际保险代理企业、国际物流企业、大型外向型生产制造企业等)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国际贸易知识及国际商务谈判能力的综合型外贸销售和服务人员。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主要面对的职业岗位为外贸业务员,因而确定课程定位需要准确分析该岗位职能。中小型外贸企业由于组织机构简单,不管线上还是线下交易,大多数业务员是需要独立完成全部贸易流程的,因此外贸业务员的岗位职能是能够独立完成线下和线上客户开发、平台运营、谈判议价、合同履约及跟单。

2.2 依照岗位工作目标,确定课程目标

根据外贸业务员岗位工作目标出发,分解出完成岗位工作对应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通过企业调研,总结外贸业务员工作目标为完成日常平台店铺运营、客户开发和处理询盘、线上订单的发货、售后纠纷处理、线下合同履约及跟单等。

2.3 依照岗位工作要求,形成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岗位工作要求,课程以中小企业外贸业务员岗位为依托,从岗位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形成适应多种外贸职业岗位的国际贸易通识知识和能力模块,在工作任务驱动下开展项目单元教学。课程教学设计以学生岗位认知为主导,在岗位驱动下从“职业人”的角度进行知识的了解和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任务应根据专业不同、岗位不同进行内容的微调,以适应不同岗位职业发展的需求。

2.4 依照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外贸业务员的典型工作任务包括五个方面:企业注册、平台店铺建站及产品发布;处理客户询盘及交易磋商;平台定价及报价核算;合同拟定及签约;合同履约及售后纠纷处理。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以实训的方式开展“干中学”,并通过技能大赛来检验教学成果。

2.5 依照项目任务权重,确定课程检查评价方式

课程检查评价方式应既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程度,又能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因而针对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难易度的不同,设置任务权重作为检查评价的比重。检查评价方式应尽可能多样化、趣味性,调动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时的兴趣。

3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的调整修订

3.1 课程定位

针对互联网+外贸环境下外贸业务员职业岗位职能的变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不应仅仅满足传统贸易下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应同时满足跨境电子商务交易(B2B、B2C)模式下职业技能的训练。因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应以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国际贸易知识、同时胜任传统贸易线下交易和跨境电子商务线上交易的销售人才为目标。

3.2 课程目标

依据外贸业务员岗位工作目标,分解出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课程知识目标为了解国际贸易相关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理解国际贸易的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掌握合同磋商的程序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条款的各项规定;各跨境电商平台的平台规则。课程能力目标具体又分为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及社会能力目标。专业能力目标包括数据资料收集分析能力;对全球各国经济政策的敏感关注力;具备从事国际货物买卖相关工作的实操能力。方法能力目标包括主动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有意识运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具备互联网思维能力;使用办公软件和电子商务的应用能力。社会能力目标包括良好的外语表达、沟通能力;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课程素质目标为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信服务、善于沟通、吃苦耐劳、创新意识。

3.3 课程设计思路

总结外贸业务员岗位基本能力需求,对应课程内容进行设计,设计思路为通过企业调研,并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国际贸易业务的职业分类与资质管理》,提炼各类外向型岗位的通识外贸能力;整合重组教学内容、设置实训任务,开展项目教学;强化互联网思维、大数据理念在外贸工作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跨境电子商务背景下开展各类外贸工作,并能对获取的大数据进行整理,运用数据处理软件分析,进而根据数据结论理性开展各项外贸工作。

3.4 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为以下五个方面:平台店铺注册及产品发布;交易磋商的程序;贸易术语及价格核算;合同条款(品名品质条款、数量条款、包装条款、运输条款、保险条款、支付条款、争议预防与处理条款);合同履约流程。对照教学内容,教学团队结合实训软件、设置实训工作任务,开展项目教学,以达到干中学。

3.5 课程检查评价方式

课程检查评价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外贸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突出形成性考核与阶段评价,结合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技能操作、课后作业、社会实践等环节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评价;要求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责任纳入考核范围,以引导学生注重综合职业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品质素质的培养;重视教学的总结、创新和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柯丽敏,洪方仁.跨境电商理论与实务[M].中国海关出版社.2016年7月.

[2]吴丰盛.涉外岗位职业标准课程化模式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5年3月.

猜你喜欢
职业标准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子商务
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改革途径分析
我国跨境电商贸易平台商业模式探析
基于职业标准的三维数字建模技术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