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秋月
摘要:指出了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十九大“保护生态环境,关注生态和谐”理念下,应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节约和爱护水资源的行动中来。环境监测中的地表水监测属于非常重要的部分,应加强重视,采取科学策略来实施监测,提升地表水监测水平。分析了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现存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升地表水监测质量的应对策略,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地表水监测;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2-0037-02
1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随之而来的是环境被破坏、资源被浪费、生态和谐受到严重威胁。特别是地表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将环境监测中的地表水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提升重视程度,加强监测力度与措施,提升监测质量。地表水监测能为防治水污染问题提供技术保障和奠定理论基础,需要重视地表水监测,以更科学的水质监测促进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改善地表水质量,防治水污染,促进生态和谐。
2 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现存问题
2.1 对地表水监测重视程度不足
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属于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现阶段仍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对于地表水监测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投入的监测资金、财力、物力等不够,降低了监测质量。忽视地表水监测的作用,使得水污染造成的中毒甚至死亡问题频繁发生,情况越来越严重。通过地表水监测发现,其中主要含有易挥发的酚类、氰化物、汞、石油等。这些物质会严重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长期食用会造成严重后果。
2.2 地表水监测相关法律不健全
法律法规为地表水监测提供了保障和支持作用。若法律法规不健全,在制定监测体系与方案后,执行者也不会严格认真落实。但是目前,关于地表水监测专项的法律法规或条文,并没有完善和健全。没有针对性的法律来约束和管理地表水监测工程,对监测人员或流程没有起到监督、管理和约束的作用。缺乏对水污染整体情况的监测,相关管理机制也有待完善。针对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需要健全针对性的法律法规。
2.3 地表水监测技术和设备问题
我国地表水监测起步较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设备设施还需要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由于技术的限制,使得地表水监测质量和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现阶段,我国主要采取理化监测法,缺乏先进的监测技术,自动监测技术在国内没有得到全面推广。也缺乏先进的地表水监测设备设施,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在技术上进行创新,设备上加大研发力度。
2.4 地表水监测范围和系统问题
监测区域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是我国地表水监测时的突出问题。监测区域布局不合理,使得监测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降低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地表水监测不断展开过程中,各监测单位只负责自己的监测区域,缺乏合作与沟通,监测手段和关注点存在差异,一味追求当地区域的经济发展,忽略了对全局地表水监测效益的协调管控,从而降低了地表水监测质量。监测系统运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了对全国或某地区整体水域地表水质量的全局把握,但是由于不同地区地势和水体情况差异很大,监测点设置的不够准确与合理,这就使得监测结果质量不高。再者,由于环境监管系统中环保与水利没有经过沟通,同时作业,这就会导致重复监测、施工等问题。
2.5 地表水监测缺乏完善的管理
结合我国环境监测的实际情况来分析,现阶段我国已经顺利实现了由站点监控、区域监控,转变为流域监测控制的目标,非常重视全流域集中监控这一方面,加大力度在这方面进行布设。但是现阶段水体监测工作不仅复杂而且繁重,在流域水质监测时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在省与省交界处呈现出断面情况,很大一部分的水体,由于跨省水体的污染,使得水污染更为严重。地表水监测过程中,采取了不一致的管控方案,缺乏统一性的管控措施,省与省、市与市之间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措施,协作性不强,由于地表水监测和水污染问题没有得到长期的合作,从而交界断面问题越来越严重,监管措施也不完善。
3 提升地表水监测质量的应对策略
3.1 健全地表水监测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关于地表水监测缺乏专项的法律法规约束,监测指标较少,难以真实反映地表水受污染的情况,降低了监测质量。由此,应针对地表水监测中表现出的问题,完善专项的规章制度或条文。建设专项法律,对一些部门不重视地表水监测的问题进行监督与规范。还可以对监测人员和流程进行监督,以法律来保障监测措施的落实。以法律的力量来强制要求提升地表水监测重视程度,完善监测体系、加强监测管理、创新监测技术、完善监测指标。应对有机污染物展开深入分析,寻找到恰当的治理措施,提升地表水监测质量。
3.2 提升地表水監测监管水平
要加大力度,采取科学的措施,提升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的监管水平,真正做到科学监测,监测数据真实、可靠,为治理污染和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起到保障作用。地表水监测环节繁多,每个细节都要求严格,需要提升各个环节对应的监测能力,环节之间环环相扣,责任到人,每个环节的具体监管工作都严格落实,还要尽量减少因为实验操作失误而产生的问题。实际操作过程中,配置水样品时,应贴上标签,做好标注,实验过程中和完成后,恰当处理实验材料,避免化学药剂产生的二次污染,有效提升监测质量的可靠性。
3.3 构建地表水自动监测体系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地表水监测带来了全新的契机。智能化、自动化进程逐步加快,可以将科学技术运用到环境监测中的地表水监测中,构建地表水自动监测体系,实施对水质持续、实时的远程监测与控制,会大大提升监测效率。对重点流域、断面的地表水情况进行监测,展开实时预报和预警,能有效处理跨区域的水体污染纠纷,督促各区域严格按照标准落实排放问题。地表水自动监测体系需要考虑本地区水体特征与功能。水体的流速、流量及深度,都会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还应全面考虑外部环境因素。需要分派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担任监测管理工作,以及时、快速地处理突发情况。
3.4 科学地调整监测指标频率
地表水监测时,需要加强对优先监测要素的分析和研究,针对水功能区的分类、污染类比、污染总量相关动态情况,动态调整监测计划,科学、标准化的选取监测信息,集中管理和控制地表水监测问题,将水体监测的作用发挥出来,完善地表水监测机制。地表水监测中水环境监测方面,必须研究其合理性与科学性,加大力度研究水体中污染介质形态。还应该能够恰当地调整和处理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数据,保障监测项目顺利、高效运转,避免因技术问题增加任务压力。
3.5 研发先进地表水监测设备
结合以往产生的水污染事故分析,很多事故发生在较为偏远的乡镇地区。一些工业企业较多的乡镇地区水污染问题非常严重,水污染产生的事故数量较大,且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为加强对乡镇地区地表水的监测,提升监测水平,必须加大力度和措施,研发便于携带、监测效率高的设备和仪器。便于工作人员带仪器到现场监测地表水,直接深入现场,避免样品运输时不规范操作造成的数据偏差。重视设备研发,还需要研发出的设备能对常量数据及微量元素展开有效监测,能快速呈现地表水的整体情况。还需能监测固体样品,如对受污染水体附近的土壤监测等。在不需要消解固体时直接监测,提升监测效率。
3.6 加强地表水监测技术研发
环境监测中的地表水监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除了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外,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可以从这些方面努力:一是针对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应针对这一突出问题进行技术研发,开发出全新的监测技术,寻找可行的监测方案;二是基于网络技术,建构依托互联网的水环境监测系统,监测有代表性的水质参数,提升数据有效性;三是有效运用遥感技术,提供技术保障;四是对地表水监测数据全面、综合分析,及时调整水污染标准;五是加强监测突发水污染问题,建构快速而完善的应急措施。
4 结语
水资源作为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必须提升重视程度,加大力度、加强措施不断提升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水平和质量,加强监测管理,利用现有技术和设备,不断的统筹规划,创新技术,引进和研发先进的设备设施,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恰当的监测手段和方法,不断提升地表水监测效果,为保护水资源奠定基础,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晨.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华東科技:学术版,2017(6):403.
[2]刘子芳,赵兵等,地表水环境监测进展与问题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4(11):238~240.
[3]吴静.浅析我国环境监测地表水监测中存在的问题[J].化工管理,2015(23):81.
[4]井瑾,刘晓东,探究地表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5(17):324.
[5]王强,胡旭虎.荧光碳点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