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01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自问世以来,对许多作家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张爱玲、林语堂等名家都是忠实的“红迷”,其作品也多有或显性或隐性的对《红楼梦》的模仿借鉴。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更是被誉为“现代版《红楼梦》”,在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叙事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都明显带有《红楼梦》的影子,林语堂自己也承认,“在此期间,犹有一事可记者,即读《红楼梦》,故后来写作受《红楼》无形中之熏染,犹有痕迹可寻。”[1]然而《京华烟云》对《红楼梦》,绝不是东施效颦式的照搬照抄,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背景的重构,下面以姚体仁与贾宝玉、薛蟠形象的比较为例,探究《京华烟云》对《红楼梦》继承与发展。
一、姚体仁与贾宝玉形象比较
姚体仁和贾宝玉,都是旧式大家族中众星捧月的对象,从小衣食无忧,娇生惯养,深得宠爱。姚体仁和贾宝玉最大的相似之处在于“女清男浊”的观念上,尤其是对待比他们地位低下的丫鬟,姚体仁曾对银屏感叹,“现在拿你、锦儿、乳香、青霞来说,你们都跟我一样聪明伶俐,比我还长得好看,性格也比我好。我现在是你们的主子,几年之后,你们都嫁了人,谁能管谁呢,我真不懂活着是什么意思。有时候对我自己说:比方你们几个姑娘生下来就是主子,而我和阿非和我妹妹,都生而为佣人,生活也不会有多大的改变。”[2]这与贾宝玉爱护姐妹们乃至丫鬟,从不觉自己高人一等的平等观不谋而合,贾宝玉为麝月簏头发、给晴雯渥手等行为也与姚体仁给银屏喂药等行为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生为男儿,却引女性为知己,尤其欣赏聪明水灵的女子,并发自真心的呵护他们。
由此可见,姚体仁与贾宝玉有着相似的女儿观、爱情观,生为贵公子,却都天生有一种纯真的平等观念,并自发地去实践,这是难能可贵的,体现出新旧交替时代民主平等观念在新一代人心中的觉醒,这也是他们性格中最出彩的地方。
在动荡变革的时代,以姚体仁和贾宝玉为代表的这一类人,既是旧体制与父辈充满期望的承继者,又是满怀希冀地追求个性解放的叛逆者,在这难以调和的沖突中,他们要么选择接受,要么选择牺牲。
贾宝玉在一片富贵祥和中,比别人更早看透“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痛苦,因而选择遁入空门(且不去论后四十回真伪),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呼吸领会者,唯宝玉而已。”[3]贾宝玉的形象因而更具悲剧意识,而姚体仁最后的“改邪归正”,更多的只是作为一个纨绔子弟的醒悟,没有贾宝玉形象中所承载的深刻的象征意义。
二、姚体仁与薛蟠形象比较
体仁和宝玉的形象多有相似处,又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宝玉自有一片公子的柔情,体仁则更多表现出一种公开的叛逆甚至暴力,这又显示出体仁形象中另一个《红楼梦》形象的影子,那就是薛蟠。
薛蟠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胡作非为、放荡不羁、不务正业,而姚体仁也总是不屑于遵守一般男孩子遵守的规矩,除了父亲谁也不怕,在家更是任性霸道,摔东西,欺负妹妹,责骂甚至殴打佣人。
二人又都出自药商巨富之家,深受慈母溺爱,是家中的“霸王”,横行霸道,都有过与人大打出手致人重伤的劣迹,但体仁又因融合了宝玉的柔性的一面,又不似薛蟠的纯粹的野蛮暴力。同为顽劣的富家子弟,《京华烟云》中牛东瑜、牛怀瑜兄弟俩更像是“呆霸王”薛蟠的翻版。
综上,姚体仁应该是一个化自贾宝玉、又融合了部分薛蟠性格的综合形象,既有贾宝玉仁爱、平等以及觉醒反抗的精神、又有薛蟠的纨绔子弟的顽恶习性,正因为如此,姚体仁比薛蟠乃至贾宝玉,都更像一个有血有肉的富家子弟形象,既敏感多愁,又荒唐放纵。另外,无论是贾宝玉还是薛蟠,都是生来就带有悲剧性的人物,不同在于贾宝玉始终是一个清醒的叛逆者,清醒地意识到大厦将倾的结局,而薛蟠更多地表现为以任性随意的发泄麻痹自己,而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性格行为,又在姚体仁身上得到了较好的统一,达到了一象多用之目的。
三、《京华烟云》对《红楼梦》的继承发展
《京华烟云》对《红楼梦》既有致以敬意的继承,也有因时而变的发展。《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大悲剧,《京华烟云》虽也落得逃难的结局,却有着新的希望冉冉升起,山河无疑会重光,人们也会回到家乡。毕竟曹雪芹是站在时代末尾的余音中,林语堂则是艰难却坚定地走在通往新时代的路上。
时代的浸染是润物无声的,不同的时代精神造就了作品的不同风貌。林语堂先生主张《京华烟云》翻译为《瞬息京华》,这种译法确实高明得多,但并不仅是表现了如林语堂先生长女林如斯所说的“浮生若梦”或者世事瞬息万变的意义,“瞬息”二字充满力量,表现了新旧时代交替时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新时代蓄势待发、呼之欲出的时势。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前代文学都会对后代文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家也多有异代唱和。林语堂无疑是站在曹雪芹的肩膀上,但与其说《京华烟云》脱胎于《红楼梦》,不如说是今人从古人手中接过文化的火炬,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林语堂.我怎样写《瞬息京华》[A].陈子善编.林语堂书话[C].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林语堂著,张振玉译.京华烟云[M].现代教育出版社,2005.385
[3]鲁迅.鲁迅全集·第九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惠聪俐.《京华烟云》与《红楼梦》人物形象关联探析[D].延边大学,2010.
[5]阎浩岗.具有“红楼”血缘的两部中国现代小说——《红楼梦》与《家》及《京华烟云》之比较[J].红楼梦学刊,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