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预设提问 提高课堂效率

2018-01-31 11:51陈丽娜王维斌
考试周刊 2017年61期
关键词:提问课堂效率数学

陈丽娜+王维斌

摘 要:数学课堂的核心是解决问题,教学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提问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是师生课堂对话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就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本文从精心预设提问目标、精心预设提问“点”、精心选择提问对象和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学科特点,精心预设提问等四个方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数学;提问;课堂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应以设疑、释疑为核心。巴西著名教育學学者弗莱雷曾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关键,能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并且有效的提问也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效率,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对提问的精心预设。

一、 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预设提问

在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的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和引导者,为了促进教与学的统一,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真正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思考。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已有的教学经验和认知水平开展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启用启发式教学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这也是新课标所提出的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预设问题,确定提问目标时要紧紧围绕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展开,避免提问的随意性和无效性。

1. 根据知识与技能目标预设提问。根据知识与技能要求预设问题,通过提问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 根据过程与方法目标预设提问,对学生在提问中的各种表现高度重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3. 根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预设提问。通过提问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出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在预设问题,确定提问目标时需注意:通过提问促进学生体验积极的学习情感态度;问题目标要具体、明确,通过提问促进学生对数学原理和概念的掌握情况,对学习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进行培养,并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对不同的提问目标和问题进行确定。

二、 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提问“点”

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是教材,在备课时,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内容。对教材的基本结构掌握和了解,注重融会贯通,将教学的重、难点和关键点牢牢把握,真实实现透彻掌握。以此,提高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效率。

1. 问重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设置重点问题,启发学生开展讨论,掌握数学思想、教材中的定理和公式等重点。

2. 问难点。在学习新课时,学生都会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为此,教师应将教材中的难点问题准确把握,通过预设提问,铺路搭桥、穿针引线,使问题化难为易。

3. 问混淆点。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对一些知识、概念认识模糊,张冠李戴,例如:棱柱、平行六面体和长方体等概念,对数的真数大于零和偶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等知识点等,通常会混淆不清。通过对这些容易与其他内容相混淆的概念、知识设计提问,把学生易出错的地方用问题显现出来,可以使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增强分析、辨别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三、 面向全体,以点带面 ,精心选择提问对象

根据新课标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也应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第一,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是指在提出预设问题时,要能使全体学生都进行积极思考,积极(主动或被动)参与到问题解答中来。在教学中通常会出现问题抛出后同学都在思考,可一旦教师叫到某同学回答后,其他同学就会放松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或等待答案的现象。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发生,使“问题”真正面向全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时注意艺术处理。如教师在具体提问某同学时,再加上一句“其余的同学认真思考该同学回答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说出你的理由,如果错误请你说出原因和正确答案。”这时在被叫到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也会积极思考,并对比和分析答案,真正实现以点带面,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提升。

第二,提问面向全体学生。即提问不能局限于几个优秀学生,要面向各个层次的学生个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基础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让中后生回答简单问题,让基础好的学生回答提高性的题目。这样对学困生和学优生共同兼顾,都能积极回答问题,实现了共同发展的目标。

四、 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学科特点,精心预设提问题

教师在备课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对一些有吸引力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要适当,要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同时,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能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能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提问预设。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方法”。所以,教师在提问数学概念时,应设计有探究性的问题,与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相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要根据概念中的关键字眼,对问题有层次地进行设计。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知识之后,学习等比数列的时候,我设计了如下问题:(1)等差数列的定义是什么?(2)两个实数之间的数学运算有几种?分别是什么?(3)根据上述问题,你还能试着定义一些新的特殊数列吗?如果可以,请写出相应数列的前5项;(4)在你们定义的这些新的数列中,都有研究的价值吗?如果有,请指出。在上课时,同学都能顺利回答出上述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并且同学在不知不觉中总结出等比数列的定义,注意到其中关键字“比”,还体会到一点成就感,渗透了类比数学思想。培养同学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endprint

2. 在數学的公理、定理、公式教学中的提问预设。只有对它们在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充分认识,清楚内在联系时,才能对定理和公里从总体上把握。一般预设下列问题:(1)数学公理、定理和公式的条件和结论是什么?(2)关键字是什么?(3)如何证明?(4)还有其他证法吗?(5)这些证明中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6)哪种证法好?(7)公理、定理和公式能否推广?(8)其主要用途是什么?(9)怎么应用?这样教学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公理、定理和公式,只有短时效益的现象。

3. 在数学例题教学中的提问预设。在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要会应用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通过提问,对学生掌握、理解和运用知识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查。由浅入深的问题链,对要提问的问题进行设计,同时,对于问题之间的逻辑顺序还应理顺。例如:已知函数y=x+16x+2,x∈(-2,+

SymboleB@ ),求此函数的最小值。这是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的一道题目。考虑到一些应变能力不是很强的同学解决该题有一定困难,并且对于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需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这三个条件,同学往往会忽视。我将该题目改为:已知函数y=x+16x ,x∈(0,+

SymboleB@ ),求此函数的值域。如有最小值求出该值,并指出相应的x的值。

同学能很顺利地完成该题,之后我进行了变式训练:

对于第四种变式同学解决比较难,教师可以给予一定提示。对于前三种变式可以使同学更好地体会到该公式的使用条件,有效避免以后的重复错误。

4. 课堂小结中的提问预设。及时进行课堂小结,能使学生巩固当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强化学生当堂课中体会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课堂小结中,精心预设一些问题,用提问的方式,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通过回顾性分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圆的标准方程”小结时,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圆的标准方程有哪些特征?(2)根据圆的标准方程确定圆心坐标和半径需要注意什么?(3)如何求圆的标准方程?通过课堂小结巧设疑问,将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激发出来,能带着悬念走入课堂,将数学思维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和拓展。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教师充分意识到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能根据教学目标,对问题精心预设。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把握提问时机,教会学生质疑和提问,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有效运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融入生活气息,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范围,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对数学思想更深刻地感悟。通过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合适的数学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促进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涂荣豹,王光明,宁连华.新编数学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王秋海.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技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刘萍.新课程与“问题”为伴[J].科技资讯,2007.NO.27.

[4]李红.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1(7).

[5]王玉霞.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J].中学数学杂志(高中),2002(6).

[6]周桂林.巧妙提问创设问题情景[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3年第26卷第4期.

[7]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陈丽娜,江苏省南京六合实验高级中学;王维斌,江苏省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提问课堂效率数学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