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庆+李嘉懿��
摘 要:
随着国际合作的日益扩大与深化,翻译型人才成为了就业市场中供不应求的社会资源,傳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外语翻译教学的需要,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为翻译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思路。本文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背景及应用优势出发,进而构建了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的新型外语翻译教学模式,论述了其实施条件和具体实施步骤,最后,我们总结了混合式学习模式在翻译教学中的使用优势。
关键词:“互联网+”;混合式学习模式;翻译课程;教学模式建构
一、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中外交往日益频繁,汉外翻译人才非常紧缺,翻译水平也成为毕业生在求职时用人单位所考查的主要能力;然而,高校教师在培养翻译人才的教学探索中,也逐步发现了翻译课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传统教学模式出现的问题: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知识内化的过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团队工作意识、无法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无法保证师生之间有效的交流等等。为此,我校于2017年初对全国30余所开设法语本科专业的一本、二本、三本院校进行了关于法语翻译课教学模式的调研。调研的结果显示,虽然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外语翻译教学的需要,但目前仍有近90%的高校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法语翻译课程教学,采用课上教师讲授和师生问答的形式展开教学,而任课教师在有限的教学课时难以满足学生大量实践要求、师生互动困难、缺少师生互动平台等问题,希望在“互联网+”时代的契机下,探索出一种更为有效的高校外语翻译教学模式。
为此,笔者在整合调研数据并结合多年翻译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法语翻译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实施的分层教学也能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二、 混合式学习模式在法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背景与意义
纵观教学发展史,“传统课堂学习”模式(Clearning)一直处主导地位,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学习方式,但它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教学受物质条件制约也较大。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发展,1966年美国《培训杂志》提出了“网络学习”模式(Elearning),该模式弥补了传统课堂学习模式的弊端,依托互联网进行学习和教学活动,不但丰富了学习者的学习资源,摆脱了制约教学活动的外在条件,还能够使学生的个性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但这种完全摆脱了课堂的学习模式也给学习系统性以及学习过程的监控带来了困难。因此,考虑到“传统课堂学习”模式和“网络学习”模式的优势,“混合式学习”(Blearning)模式应运而生。“混合式学习模式是人们对网络学习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模式有机地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中,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法语翻译课作为法语高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学生课上和课下的学习时间。“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1. “课上”与“课下”的融合,打破了课上、课下及预习、学习、复习的界限,学生便可以在课下借助于智能移动终端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翻译任务,不但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需求,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2. 固定教学设备与移动教学设备的配合,将传统多媒体教室配置的设备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PDA等移动设备结合,学生通过互联网就能通过各类终端得到教学资料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3. 不同难易程度的学习内容的混合: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入互联网中海量的翻译素材、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内容,既能有效优化学习资源,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实现传递给“适当的学习者”“适当的翻译技能”的“适合教育”的学习理念。
三、 混合式学习模式在法语翻译教学中应用的实施条件
混合式学习模式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其顺利实施依靠三个要素——教师、学生和教学技术——的协同配合。
混合式学习模式对于高校师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较高,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又是课堂的“组织者”。作为教学“设计者”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能够根据教学目标筛选出适合学生水平的资料,合理有效地安排课堂活动并监控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需要具备娴熟使用信息化技术和设备的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或者软件组织教学。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他们的角色从原来的“填鸭式”学习的受动者变为了课堂的主角,这一转变无论是从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上来说,都对学生的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从主观因素来讲,学生应有较强的自控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由于课前学习阶段并无教师监控,需要学生能够自觉、独立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内容,克服“线上”学习中的一些干扰和影响,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提取有效信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独立思考和分析的问题的能力;在以小组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懂得互相协作、分享经验。从客观学习条件上来讲,学生还需要具备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计算机、各类终端和互联网的能力,能够保证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除了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外,混合式学习模式是将“线上”和“线下”的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这种学习模式对于学习支持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其中,需配置的硬件设备有多媒体教室、投影仪、可接入互联网的机房、各类实验室等;软件设备则包括各类在线学习软件,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课程等。
具体来说,外语笔译教学混合式学习模式所需要的技术支持如下表所示:endprint
四、 混合式学习模式在法语笔译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案
依托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外语笔译课程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进行,同时,笔者还设计了一套兼顾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的考核改革方案。
1. 课前:学生在线上实现自主学习
首先,教师将课件、笔译材料和习题上传并发布到网络教学平台或者学生的移动终端设备,学生组成翻译项目团队。每组设一名项目负责人,待小组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任务后,负责人将翻译习题分解并进行任务分工,各成员开始工作;之后,待成员完成翻译任务后,项目负责人需召集成员、分析译文、统筹结果、完成最终译文,并归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最后,由项目负责人把完整的译文和归纳的问题列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或各类终端反馈给教师。
在线学习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只受网络限制。学生可以碎片化地利用时间使用移动终端登录教学平台进行自学并完成学习任务,达到自主学习目标。自主学习阶段的时间、地点和完成速度完全由学生自己掌控,最大限度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2. 课中:师生在线下完成面对面的知识构建
线下学习主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面授实现,分为译文讲解、知识体系构建、习题进阶和新课程导入这四个阶段。在课前练习讲解阶段,教师首先通过评阅各组项目负责学生反馈的译文,筛选并列举优秀的译文范例;然后,教师指出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解答学生反馈的问题;最后,公布本次笔译练习的参考译文。在知识体系构建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提炼出该主题翻译涉及的语言知识点与笔译技巧,通过课堂互动监控学生的知识习得情况。在进阶练习阶段,学生以个人为单位,现场完成教师给出的进阶练习题,随后,教师对译文进行讲解,从巩固基础知识、提高笔译技能到将两者应用到实际翻译情景,真正地实现“学以致用”。最后,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下一章节的自主学习的内容、注意事项,作业上交时间及方式等事宜。
3. 课后:教师的线上考核及学生新一轮的自主学习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指导下的笔译课程中,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及时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教师可在课后根据授课的内容设计阶段性测试,将试题发布至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在线测试板块中,学生接收到任务后,根据自己的时间自行完成训练,教师在平台上评阅学生试卷,成绩由平台系统自动发布给学生本人,师生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板块或者其他的实时通讯工具进行在线问题讨论。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发布上课内容的补充练习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各个层次的课后练习。在完成该主题的练习与考核后,学生开始进行新一轮的自主学习。
五、 结语
在“互联网+”等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有效结合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发展视野,结合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法语翻译教学能够突破传统教學模式的局限,有效地解决翻译课时少、课堂效率低、学生参与度低、学生能力培养欠缺等问题,突破课上、课下的界限,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翻译课程模式,不但探索出了新时代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创新型课堂模式,而且有利于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家属理论的新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第4期.
[2]李军.中国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第三届中法语言政策与规划国际研讨会会议文集,2016.
[3]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理论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7期.
[4]王文融等.高等学校法语专业高年级法语教学大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胡庆,助教;李嘉懿,教授,北京市北京城市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