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毓苹+林金羡
摘 要:生活有多广阔,语文教学的舞台就有多广阔。语文教学生活化是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规则,是丰富语文教材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也是必然的途径。因此,我们要形成正确的语文生活观,既要让我们的语文学习植根于生活这块深厚肥沃的土壤里,让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成为可能,使语文教学永远焕发生命活力,又要防止“误入歧途”。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生活观;误区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简单而明了地道出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即语文教学要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要让学生置身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然后在感受和参与中开阔视野,积累语文的素材,获得语文的精髓,培养语文的素养。一旦学生积淀了丰实的语文素养,何愁他们不能灵活运用语文,反过来学起课内的知识也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感悟迅速而深刻。这就是所谓的“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形处见奇功”,何乐而不为呢?如果能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不再感到力不从心、“吃力而不讨好”了,学生也不再为学习语文而兴味索然、伤透脑筋了。
“走进生活,语文便是生活,生活便是语文。”“生活化”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规则,它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主旋律,然而我们也要防止走进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误区:
一、 立足于生活而不可囿于生活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疑问:是不是一定要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现实生活情境中才叫做语文教学“生活化”呢?当然不是。我们有些老师由于缺乏对“语文生活化”的本质认识,片面追求教学“生活化”,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物力,把语文课堂模拟得跟现实生活非常逼真,殊不知却偏离了教材内容,失去了教学的意义。事实上,语文教学不是生活教育,真真实实的生活不能等同于语文,语文教学不能过分地从生活角度去审视,更不能照搬“生活”,要想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就应该进行“语文化”的处理。来源于生活中的素材比如一个故事、一些图片、抑或是一个人、一个简单的道具等都可以为我们的教学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但需要根据教学灵活取舍。当然,有条件的话,我们也不妨将学生带到现实生活中亲身去认识、学习语文、将生活中的体验应用于语文,感受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创设适合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而不可成人化、复杂化
新课改后,我们渐渐形成了语文生活观,在语文教学中联系现实生活,尽可能使语文教学生活化,然而我们在努力的同时也往往忽视了一点,那就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设计更多的是从教师这个成人的角度设计的。这样的“生活化”设计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最终还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受教育者是学生,应该从学生的本位出发考虑问题。所以语文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创设适合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而不可成人化、复杂化。
三、 引领学生正确认识生活而不可迎合学生
学习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投入生活,通过学习,提高对生活本质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们的认识和见解很大部分是来源于对生活已有的认知和体验,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回答中捕捉和生成教育资源,适时地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可惜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是教师迎合学生,重复学生的答案,而不作引领和提升。
四、 要真实的生活体验而不是空洞的生活套路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也是“语文生活化”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教学、考试中我们常常很注重学生联系生活谈学习体会。正是因为在教学中、应试环境下“常做”、“常看”,学生们也渐渐地摸清了一些“门道”,习得了一些答题的“套路”。这样往往易于使学生陷入“假、大、空”的境地,他们在学习中获得的只是一些空洞的学习套路,而不是真实的自我体验。事实上,真正能触动人的心灵、能在人的内心深处有所体悟的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哪怕是那些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细微处感悟真情,获得生活的真实体验,有了这些真实的体验,自然对学习会有更深的体会,就不再受“套路”的干扰。
五、 要生活化的语文而不是让生活化淹没语文的本真
现如今,一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了顺应课改的要求,赶赶时髦,刻意强调“语文生活化”而过分突出生活情境的创设,将语文知识的学习置于从属地位,导致语文的本真本味被浓郁的生活气息稀释淹没了。语文教学的主体还应当立足于“语文”,语文教学力求“生活化” ,真正的意义是要把学生放置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借助生活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丰富生动、扎实有效。语文教学虽然需要从生活中汲取乳汁,吸收各种各样的营养,但也不能因为营养过剩而抑制了语文教学的健康成长。
总之,语文教师一定要形成正确的语文生活观,增强科学的生活化语文教学和学习意识。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在“生活”这块深厚肥沃的土壤中学习扎根,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开辟出更加广阔的学习新疆域,激发、发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无限热情和无限潜能,在生活中开拓学习语文的视野、历练学习语文的能力,积淀学习语文的素养,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永远焕发生命活力,又能防止“误入歧途”。 值得再次强调的是,“语文生活化”固然好但并非语文教学的万能钥匙,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生活化”,切记勿让“生活化”綁架了语文教学。我们只有科学正确地立足于生活这一海平面组织语文教学,扬起帆,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到达胜利的彼岸。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羌杏凤.《生活教育》,2008(8).
[3]赵宪宇.《语文教学通讯》,2016.
作者简介:林毓苹,福建省龙海市乌礁中学。
林金羡,福建省龙海市实验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