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春彦
【摘要】城市公交在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服务社会公众、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受其投入高、票价低且有刷卡优惠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多数公交企业亏损较大,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健康运行。因此,探讨公交企业如何通过成本管控提升其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公交企业成本管控的内容构成及其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我国公交企业在成本管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及其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期通过探索公交企业的降本增效策略,促进我国公交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公交企业 成本管控
一、公交企业成本管控的内容构成
城市公交作为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和降低环境污染的生力军,其同时具有市场性和公益性,因此其成本管控也具有特殊性,即成本的发生与乘客运输量并不是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公交企业成本管控的主要内容有:与车辆运行里程有关的修理费、燃料费、车辆轮胎费用等变动成本,与车辆行驶里程无关的职工薪酬、车辆保险、折旧、车辆年审费用等固定成本。
二、公交企业实施成本管控的必要性
公交企业实施成本管控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一)实施成本管控可以实现公交企业公益属性和企业属性的共赢
城市公交的公益属性决定了其不能跟一般企业一样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运营情况自行定价,但是由于其运营管理又是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来进行管理,因此公交企业又必须考虑经济效益问题。只有实施有效的成本管控措施,才能在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兼顾其社会公益性。
(二)实施成本管控能够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
成本管控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调整公交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促进企业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增强其盈利能力。
(三)实施成本管控有利于提高公交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公交企业进行成本管控,能够引入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运营能力,促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当前公交企业在成本管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一)当前公交企业在成本管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实施成本管控对公交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其公益属性和企业属性的共赢,但是公交企业在成本管控实践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1.存在重收入轻成本管理的问题。公家企业存在重收入轻成本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对于成本管控的认识较为片面,认为进行成本管理主要就是对各项支出的压减,而不能从实际出发,考虑压减对企业整体效益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片面追求营业收入的增加,不顾实际购置大型营运车辆,不仅增加折旧等固定支出,而且人为的增加了企业的燃料成本和维修成本。
2.基层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意愿较低。当前在很多公交企业仍然存在着这样的观点,即认为成本管理只跟管理层和财务人员相关,与企业其他人员无关。这种意识的存在使得公交企业其他人员参与成本管控的意愿较低,更谈不上积极参与节约成本了。实际上,企业成本管控与企业的全部员工息息相关,企业成本管控需要企业全员参与。
3.成本信息失真现象较重。公交企业在进行经营成本核算时,一般比较关注人工成本和燃料成本等较为直接的成本,但是却忽略了对单个车辆的运营成本指标的关注,从而使得企业所获得的成本信息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这种管理行为的结果就是人工成本和燃料成本虽然有一定的下降,但是企业整体的效益并未有实质性的改变。
4.部分企业管理者过于注重短期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公交企业的市场化运作造成了一些企业过于重视企业的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企业的公共属性,应当兼顾一定的社会效益,从而造成了企业的成本管控工作主要是围绕着降低成本,而忽视了公交的社会服务职能。
5.取得政府政策支持的力度较小。当前公交企业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难以做到有机平衡,從而造成企业在实践中虽然也承担了一部分社会效益,但是效用较差,难以达到社会公众的满足,因此在向政府申请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有限,客观上造成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居高不下。
(二)当前公交企业在成本管控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
1.公交企业管理层的成本控制意识不强。当前我国多数公交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管理的认识不够,对企业的管理仍然停留在以提高经营收入来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模式,因此企业更多的管理资源被用于增强企业的创始方面,而难以意识到应当经过加强成本管控来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从而形成了上文中所述的中营业收入而轻成本管控的局面。
2.企业内部的约束激励机制不完善。虽然当前我国公交企业也在成本管控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执行和激励机制,未能将成本管理与职工的分配和工资待遇实行有效的挂钩,从而造成员工参与企业成本管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
3.管理者对于企业短期利益更为关注。由于公交企业实施市场化运作之后,政府部门对公交企业的管理以其经营绩效考核为主,因此造成较多的管理者过分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其为社会服务的公益属性,从而造成成本管控工作围绕着如何以最低的成本短期内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来开展,随着带来了成本管理偏离了正确的轨道,从而反过来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也损害了其社会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三)组织结构不合理
公交企业由于路线和车辆较多且复杂,加之其以人员密集型的服务为主,因此在实践中机构层级较多,人员庞杂,这在客观上容易形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问题,不仅会造成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运营效率较低,还会增加企业的各项管理成本支出,为公交企业有效压减成本,提升效益增加了较大的阻力。endprint
四、完善公交企业成本管控的对策措施
正因为公交企业在成本管控中存在上述诸多问题,因此造成其在实践中成本控制工作缺乏实质性的约束力。笔者认为,公交企业要想建立完善的约束力强的成本管控制度,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合理运用目标成本法
当前我国企业常用的成本管控方法主要有目標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对于公交企业来说,可根据自身的实际管理情况选择使用目标成本法或者作业成本法。但是笔者认为,由于作业成本法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较高,基于当前公交企业的实际管理水平,可采用目标成本法的管控模式。可以针对某一条公交运营线路或者某一辆车设置相应的目标管控成本,并根据成本管控目标倒算人力成本、燃料成本等,针对每一项成本项目制定相应的控制制度和措施,从而确保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一些具体的成本管控完善措施
1.合理控制无效低效运输里程。要合理控制无效低效运输里程,可从四方面做起:一是在配车时根据公路的实际情况合理配备一些单班车,减少双班车,这样既可以降低无效里程,也可以减少人员配备,从而降低燃料和人工成本;二是营运车辆数量进行合理配班,即根据公交线路的客流分布特点来进行营运车辆班数的调整,在增加单车收入的同时又保证了客流量的有效疏通,从而降低一些低效里程;三是合理进行长短线的配班,即根据线路的客流情况,在现场调度车辆时对车辆灵活进行调度配班,而不是机械的按照线路的始发站至终点站,实现长短线的交替配班,对于一些偏远地方的站点可根据客流量合理减少,从而降低无效低效里程;四是减少空程营运,通过调整夜间停车点来降低回场的里程,也可以通过调整加油(气)的站点来减少空程。
2.选用合适的公交车型。不同车型所耗用的燃料、维修费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公交企业在进行车辆购置时需充分考虑不同线路客流量对车辆的需求,在一些客流量少的线路,可考虑配置中巴或者小型客车,而对于收入较高的线路则优先配置运输力较强的大巴车型,从而减少企业的折旧费、燃料费和维修费等。
3.合理降低燃料消耗。在同一种车型的车辆,它的燃料消耗水平与车质车况、司机操作和路面状况密切相关,由于路面状况公交企业难以控制,因此企业可考虑通过严格执行车辆保养和维修的方式来提高车质和车况,减少车辆损耗,并有效规范司机的操作来降低燃料消耗。
4.向政府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鉴于公交企业的普遍亏损状况,企业可向本地主管部门申请给予一些税收政策的优惠,例如申请城建税的返还政策,或者由政府部门给予一些相应的财政补贴,用于改善公交车辆停车场、站点和交通标志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出,也可以申请免征车辆年审费或者工商管理费等支出。
(三)建立成本考核体系
公交企业应当尽快健全科学有效、客观公正的业绩考评考核机制,要把成本作为各业务部门业绩考核的重要参数,把一线运输的相关效率指标纳入到业务部门考核内容中,尽快健全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兑现能够促进企业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维持企业成本控制系统的长期高效运行;能够有效地把企业成本控制系统与员工和部门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提高员工进行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使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自发进行成本控制,完成企业的控制目标。
结束语:公共交通作为社会公益属性和企业营运属性的载体,如何实现两种属性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本文在总结公交企业成本管控主要内容及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公交企业在成本管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公交企业应当合理运用目标成本控制方法,对一些在日常管理中可以实现的成本控制细节加以阐述,提出建立成本考核体系的具体措施,以期能在保障公交企业社会公益属性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其成本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尽快摆脱亏损困境,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素.城市公交企业营运成本控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07):249-249.
[2]肖涛.浅谈城市公交企业营运成本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6(08):254-254.
[3]石桂芝.探究公交企业的成本管理[J].会计师,2015(05):16-17.
[4]徐秀新.M公交汽车公司成本控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