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优践
摘 要 在“互联网+”背景下,将智能手机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可方便教师引导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着重分析“互联网+”时代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智能手机的可行性。
关键词 智能手机;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智慧校园;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3-0052-02
1 引言
智能手机目前在人们生活中已广泛普及,即使对于学生来说,智能手机也已不再是新鲜事物,很多学生对智能手机功能探索的能力以及操作熟练程度已不可小觑。“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将智能手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有效运用到课堂中,是一种新的教学思路,或可带来教学模式、方法某些方面的创新。
2 信息化教学与智能手机的契合
无论是数字化校园还是智慧校园建设,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都要依托硬件基础设施。硬件基础设施一般投资较大,且数字化平台一经形成,随之就有升级要求,而实现系统升级,包括软硬件设施,周期较长,投入亦很大。应用智能手机可辅助解决这一方面的不足。智能手机技术发展迅速,各项功能升级很快,辅之以市面上不断涌现的大量优质教学类和学习辅助类APP软件,与原有信息化基础设施整合应用,同样能够达到辅助课堂教学的效果。目前智能手机提供的开放式网络资源环境,在形式上契合“互联网+课堂”的要求,有助于支持实现信息化课堂教学。
对于学生来说,智能手机也几乎普及,但学生对智能手机的应用大多还停留在一般消遣阶段,学生上课期间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也不鲜见,时常出现影响课堂教学的情况。因势利导,将智能手机融入信息化教学,可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减少学生在课堂上不当使用手机的行为对教学的不良影响,起到支持信息化教学发展的作用。
综上,将智能手机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会更加有利于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課程教学信息化发展[1]。
3 智能手机教学应用探讨
获取网络资源 智能手机的便携性为人们随时随地学习、阅读提供了可能。在网络环境下,对于课堂上随机生成的新问题、操作过程中需要的新技术、知识体系中要用到的某个知识点等,学生可以随时上网获取相关信息资源。如在介绍“互联网+”这一概念的时候,完全可以让学生利用智能手机查阅相关介绍后,以讨论或展示的形式让学生弄清概念的含义。学生经过收集信息、梳理信息、思考讨论并输出信息的过程,会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产生深刻印象,比传统教学中教师单方面讲解传授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智能手机的应用有利于打破教室的时空局限,有利于扩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和范围。
记录与存储信息 智能手机兼容了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机、便签等记录与存储信息的功能,可随时随地对信息进行记录并存储。教师讲解课程遇到大量内容时,因为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学生单靠手工记笔记很难跟上教师的速度。此时,教师利用PPT快速播放的方式进行内容展示,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智能手机提供的数码相机功能进行拍照存储。类似的应用如教师讲解关键内容,包括重点和难点,学生同样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录制视频的功能,制作现场版的学习微课,以便课后进行二次学习,促进自己对知识点的扎实掌握。
另外,对于脑间突然迸发的思维火花,而身边又没有纸笔的情况下,利用智能手机的便签功能可以方便快捷地记录思考要点,避免稍纵即逝,没留下印象。
通信与交流 智能手机除了保留了传统手机中打电话、发短信的功能以外,还兼容了其他交流软件,如微信、QQ、电子邮件等,不但方便了师生间或生生间的即时交流,而且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无障碍接收信息。如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时遇到问题,可以直接利用交流软件向教师进行询问,教师也可以通过即时连接或留言的方式对学生加以指导;或者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的形式将相关学习资源向学生进行推送,以备学生学习参考。相对于传统教学,运用智能手机将更加有利于学生及时反馈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帮助教师有效调整当前教学策略,为教师进一步选择教学内容指明方向。
学习活动中的应用 以学生为本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兴趣,将学习内容及过程项目化、生活化。结合智能手机微信,活用二维码签到平台的功能,可使项目学习体验过程变得丰富有趣。如在组织开放性项目活动时,教师可以提供不同项目活动的签到二维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求选择想参加的项目并进行微信签到,而教师则可以通过二维码签到平台方便快速地收集各项目的参加人数、人员情况,有利于教师掌握关于项目的第一手数据信息。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情况适当地加入抽奖、获取奖章等具有激励性和趣味性的游戏,以此来吸引学生保持对学习内容的高度关注,培养学习兴趣。利用其他功能如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等,也可方便教师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数据,明晰学生学习情况,明确教学指导重点。
语言类学习的应用 由于智能手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量与语言学习有关的APP涌入智能手机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智能手机的功能。例如:有对汉字识认的,如适合低年级的“悟空识字”;有文章听读的,如“喜马拉雅FM”;有英语单词记忆类的,如“知米背单词”;有英语语音模仿训练类的,像“英语趣配音”“盒子鱼”;也有英语备考类的,如“高考英语学习方法必备”;等等。这些语言类的APP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有效地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逐步帮助学生形成利用各种丰富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养成终身学习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无障碍分享 课堂上有很多时候需要让学生相互分享已制作好的电子资源,传统的做法是将内容提前拷贝到电脑或者一体机上,再通过相关软件运行播放,这对于当场生成的一些资源就显得效率低。利用智能手机的WiFi-Doc功能即可轻松将智能手机上的内容实现无线传屏,达到师生间在课堂上的即时互动,保证了课堂节奏流畅,避免了拷贝文件带来的滞后等待。endprint
数据计算 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较为复杂的数据计算,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整合的计算器功能来准确、快速完成,这也是智能手机的工具化功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典型应用。
身心调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精神疲劳的情况,如对新的学习内容不能完全掌握或者遇到一些其他难题的情况,此时运用智能手机中的音乐播放功能可以短暂地放松学生紧张的心情,缓解身体上的疲劳,不但有助于突破思维瓶颈,也有助于学生高效快乐地学习。
课堂管理 很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抵挡游戏的诱惑,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游戏升级带来的莫大成就感。如果将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加以记录,创设出一种升级游戏的情境,将会吸引学生维持良好的表现。传统的手工记录并统计计算的方式复杂麻烦,也不利于保存和分析各种数据。利用智能手机安装“班级优化大师”APP,不但可以輕松呈现各种分析报表,还能促进家校互动,让家长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让教师的课堂管理事半功倍。
4 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的展望
“互联网+课堂”实质上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当前信息化课堂出现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在于过度强调了信息技术软硬件的配备,对网络的理解和应用有很大局限;过分重视学生掌握一套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忽略了网络知识时代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巨大内在变革要求。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功能性、便携性和普及性,契合了“互联网+课堂”的核心需求。将智能手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前景广阔,可进一步促进信息化教学深入发展,促进课堂教学思维转变,深化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4):14-21.
[2]朱信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组合拳:初探互联网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3(9):15.
[3]林建芬,刘月娇,古春文.互联网+视角下化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应为:以人教版“甲烷”的教学为例[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6(12):29-32.
[4]庄晓晨.写作教学“读者意识”的培养:探索语文写作教学新理念和新思维[J].青年文学家,2014(6):2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