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琳嘉
影片内容概要
一位名叫塞达的土耳其女记者,与伊拉克籍摄影师和制作人一起在伊拉克北部库尔德人区域内采访时,被极端组织——IS绑架。IS企图在迫使塞达宣读她们准备的讲稿之后将其斩首。由韦塞伊尔率领的一支7人组成的土耳其特种部队,奉命深入到伊拉克境内解救塞达。就在极端组织将要杀死塞达之时,特种兵们及时出手将其全部歼灭,救出了塞达。
本来,救出塞达特种部队就完成了任务,韦塞伊尔也准备率队带着塞达撤退,但塞达对此表示反对。塞达平时总是站在批评土耳其官方和军队的立场发出各种报道,这次又因军队不打算解救她的同事——伊拉克籍摄影师和制作人而对特种兵们极为不满。韦塞伊尔不仅仅是因为任务已经完成,而且他觉得不应该为非土耳其公民的安全而让自己的部下陷入危险之中。就在他们撤退途中,发现了极端组织进行屠杀的现场,并且召唤后方远程炮火将一些恐怖分子消灭。
这时,战场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地的库尔德人武装未能挡住极端组织的进攻,被迫撤退。大约2000名极端分子封锁了边境,将特种部队所在地区包围。韦塞伊尔等人只好暂时躲入一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期间留下的陵墓中。谁知,这个陵墓中正好有极端组织人员在安放炸药,准备将其炸毁。他们出手将这些极端分子消灭,保护了陵墓的安全。此后,在向预定接应地点前进途中,特种部队又遇到一群极端分子准备杀死一家库尔德人。经过一番交火后,特种部队将极端分子消灭,救出了库尔德母女两人。随后,特种部队带着塞达和母女两人到达预定接应地点后,进入一个什叶派村庄停留。在这里,塞达再次要求特种部队援救这里的人,因为极端组织属于伊斯兰教逊尼派,他们必然要对这个同属伊斯兰教但却是什叶派的村庄大开杀戒。韦塞伊尔开始并不同意,因为他曾看到很多手下在自己眼前阵亡,不希望部下再在这种“职责”之外的作战中出现伤亡。然而,当塞达将解救出的小女孩拉到韦塞伊尔面前,让他直接对小女孩说时,韦塞伊尔犹豫了。后来,经过一番思想斗争,韦塞伊尔在部下的支持下,决定留下来与极端组织战斗。
当土耳其军方派出的“黑鹰”直升机到达村庄附近时,特种兵们将村里所有的孩子和塞达都送上直升机。然后,他们将剩下的所有村民都送到山顶一处坚固院落内避难,自己则准备和极端组织决一死战。被救出的库尔德女人奈巴特,自告奋勇负责为防守各處的特种兵运送弹药补给。而村里惟一的壮年男子博兰以前也是库尔德人自治武装的成员,只是因膝盖在战斗中负伤才留在村里。这时,博兰也拿起武器,配合特种兵们作战。当100余名极端组织成员在一辆坦克的支援下来到村子时,迎头遭到特种兵们的猛烈打击。虽然极端组织的坦克被特种兵击毁而且人员也遭到了严重伤亡,但他们凭借着巨大的人数优势逐步将特种兵们逼出村子。在这一过程中,特种兵副指挥官穆斯塔法和通讯员伊夫先后阵亡。特种兵们最后全部退到山顶的院落进行最后抵抗。伤亡惨重的极端组织派出自杀式袭击者,身绑炸药冲上来。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韦塞伊尔的步枪枪弹打光了,而且自己的手枪也送给奈巴特作为自卫武器,其他队员也都与各自的对手扭打在一起。眼看着自己和部下将陷入绝境,韦塞伊尔赤手空拳冲上去与自杀式袭击者搏斗,使其无法引爆炸药。但不幸的是,另外一名极端组织人员开枪将二人一起击中。特种兵们摆脱困境,一起合力消灭了剩下的极端组织成员,但遗憾的是韦塞伊尔却阵亡了。
村子保住了,村民也安全了,但特种兵们付出了惨重代价。以奥古兹为首的特种兵完成了任务,站在大山面前缅怀自己阵亡的战友……
影片中的武器装备及其使用细节
如果要给《山2》一片中武器装备方面的表现进行一个总结的话,那么一方面可以概括为土耳其自己军工产品的“广告片”,另一方面则可以说该影片在道具方面不够严谨,颇有凑合敷衍的意味。前者是因为片中特种兵们使用的武器装备基本上都是土耳其本国生产的产品,尽管基本上都是仿制国外的型号;后者则是因为片中的众多道具不是制作不够精细,就是缺东少西,很不严谨。
从影片中土军特种兵小队的武器配备来看,其种类还是比较齐全的。其中包括作为主战枪械的MPT76突击步枪,狙击手使用的JNG90狙击步枪,以及机枪手携带的M60E4轻机枪,小分队成员的个人自卫武器则使用格洛克系列手枪。此外,小分队还携带了2具火箭筒,分别是M72火箭筒和SMAW(肩射多用途攻击武器)火箭筒。这样一来,小分队携带的武器也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火力配备体系。其中,突击步枪作为火力基干担负对单个和小集群目标的打击任务,轻机枪主要担负对中远距离集群目标的压制和打击任务,狙击步枪则提供了远距离上对单个目标的精确打击能力,2种火箭筒则提供对装甲目标的防御能力。个人携带的格洛克手枪作为副武器起到自卫作用,必要时可以将其提供给没有武器的人员使用。影片中,小分队指挥官韦塞伊尔就将自己的手枪交给奈巴特使用。总的来看,本片中土军特种兵的武器配备还是比较合理的,可以在与武器装备较为欠缺的极端组织的对抗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我们先来看看作为片中小分队主战枪械的MPT76突击步枪。这是一种土耳其军工企业自行生产的武器,但是其渊源却与德国的HK公司非常密切。说起土耳其与德国军工企业的关系,那还要从两国关系的历史入手。当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土耳其就加入了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一方作战,因此其武器装备发展也就打下了深深的德国印记。21世纪初,土耳其军队装备3种不同的步枪,分别是发射北约7.62×51mm弹药的G3步枪、发射北约5.56×45mm弹药的HK33步枪和发射苏式7.62×39mm弹的AKM步枪。其中,前两者都是德国的产品。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这3种武器都显得比较过时了。两种德国产品虽然基本性能优越,但是其结构设计和功能扩展方面已经远远落后,特别是G3比较笨重,而HK33虽然比较轻便,但其因缺少现代步枪的导轨装置而扩展能力不足。更大的问题是,上述3种枪械居然使用完全不同的3种弹药,甚至分别属于原华约和北约体系,造成后勤保障方面的巨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土耳其军方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突击步枪来替换这些老式枪械。因此,MPT76突击步枪应运而生。
MPT76突击步枪实际上是一种在德国HK公司研制的HK417突击步枪基础上的仿制型号,并非土耳其自行研制的武器,这也是与土耳其一贯使用德制武器的传统相一致的。HK公司研制的HK416和HK417突击步枪大家都很熟悉,属于美国M16/M4系列步枪的改进型号,也是AR系枪械家族里比较出众的成员。这两种枪械的区别在于HK416使用北约5.56mm弹药,而HK417则使用北约7.62mm弹药,这是为适应国际军火市场上不同需求而推出的。土耳其则选择了HK417进行仿制。
当今世界枪械的主流是以小口径为主的,不论是北约5.56mm、苏/俄5.45mm,还是我国的5.8mm口径都是如此。然而,就现役弹药口径而言,仍然是前三者和7.62mm口径为主体。经过实战检验,小口径弹药虽然具备很多优点,但是其弹头质量较轻,在远距离上的存速能力和抗风偏等能力要比7.62mm弹药差一些。这一缺陷在城市战环境和丛林作战环境中并不突出,然而到了缺少植被的荒漠、山地环境中就非常明显了。土耳其境内以高原和山地地形为主,占到总面积的80%以上,且除了沿海地区外多属于亚热带半干旱草原气候,植被相对来说非常稀少,特别是在其南部与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交界地区,都是缺少植被的荒漠和山地地形条件。冷战结束后,土耳其的作战行动又都集中在与伊、叙交界的边境地区,《山2》一片的背景就是发生在伊拉克境内的人质解救行动。这样的具体条件下,土军方选择7.62mm的HK417而不是5.56mm的HK416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MPT76突击步枪型号中的MPT意思是“国家步兵步枪”,也就是说是国家定型的步兵主战枪械。该枪的基本设计和外形与HK417差别不大,但是并没有像后者那样拥有那么多不同长度枪管的型号,否则特种兵一般会选择其中枪管相对较短的型号,而不是片中的标准型。这是因为特种兵一般要深入敌后行动,携带的装备非常多,枪械过重将会增加其负担,因此一般情况下特种兵都会选择质量较小的枪械。
MPT76突击步枪在动作原理和基本结构方面与HK417完全相同,包括采用短行程活塞导气系统、AR式枪机和复进装置,以及铝合金机匣等等,但在一些方面也進行了一定的改进。其弹匣卡笋、空仓挂机解脱钮和保险/快慢机柄,均改为枪身两侧设计。该枪与其他主流突击步枪相比最大的特点是采用20发容弹量的半透明聚合物弹匣,不过本片中也有金属弹匣出现,说明其配有两种不同的弹匣。一般说来,透明弹匣现在已经不稀罕了,但采用20发容弹量却比较少见。当今的突击步枪普遍采用30发容弹量,这也是经过长期实战检验,在质量和供弹持续性方面综合考虑后得出的最佳方案。从主流观点来看,MPT76突击步枪采用20发弹匣容弹量显然有点少了。
该枪配用AR系枪械风格的伸缩式枪托,而不是折叠枪托。机匣上方和护手上方装有一体式皮卡汀尼导轨,可安装任何红点瞄准镜、白光瞄准镜及红外瞄准镜等。该枪主要使用光瞄,机械瞄具为备用。其可折叠准星设在导气箍上,照门则位于机匣上方皮卡汀尼导轨后端,同样是可折叠设计。MPT76突击步枪上方导轨还可用于安装可快速拆卸的提把,该提把采用中空结构,使用机械瞄准具时瞄准线不受阻碍,提把上面还设有一个近距离用的简易u形缺口照门,可在应急时使用。该枪护手除了上方的导轨之外,其他三面也都有皮卡汀尼导轨,可以用于安装诸如前握把、战术灯等附件。枪管下方可安装刺刀,用于白刃格斗。MPT76突击步枪的膛口装置看上去与M16/M4的非常相似,并可以将其旋下换装消声器。本片中的土军特种兵在突袭陵墓中的极端分子时,步枪就安装使用了消声器。总的来说,MPT76突击步枪综合性能也达到了当今主流枪械的水准,是一种比较符合土耳其军方作战需求的枪械。
出现在本片中的狙击步枪,则是相当少见的JNG90狙击步枪,这是土耳其军工企业自行研制的武器。JNG90狙击步枪在土耳其被称为“阵风”,是一种旋转后拉枪机式非自动狙击步枪,主要执行中远距离上精确狙杀任务。该枪于2004年开始由土耳其机械和化学工业公。司(Makina ve Kimya Endustrisi,MKEK)开始研制,到2008年研制成功,并于2007年在安卡拉举办的国际国防工业展(IDEF)中第一次展出。JNG90狙击步枪的总体特点符合当今先进狙击步枪的特征,如采用浮置式枪管,枪托采用可调式设计,贴腮板也可以上下调整以适应射手特点等等。该枪护手上也装有皮卡汀尼导轨,可以用于安装包括瞄准镜在内的各类附件。
JNG90狙击步枪枪口加装有制退器。值得注意的是,制退器上方安装有一小段皮卡汀尼导轨,应该是用于安装准星座使用,配合机匣后部上方安装的照门,就组成机械瞄具,可以在光学瞄准镜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应急。
JNG90狙击步枪发射7.62×51mm弹药,据说射击精度可以达到100m距离上0.3角分的水平。该枪全枪长1200mm,枪管长660mm,全枪质量6.4kg,有效射程为1200m。影片中狙击手阿里夫使用JNG90狙击步枪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影片中,出现有阿里夫与极端组织狙击手对射的镜头。在遭到极端组织使用SVD狙击步枪的狙击手突然袭击后,阿里夫和塞达立即调整光学瞄准镜开火,并将对方击毙。
影片中小分队配备的轻机枪是美式M60E4型,当然也可能是这种轻机枪的土耳其仿制型号。该型机枪是著名的M60通用机枪的改进型。说起M60通用机枪,其也与德制武器有着很深的渊源。美军在二战中发现德制MG42通用机枪和FG42突击步枪性能非常好,因此在研制新型通用机枪时将前者的自动机和后者的供弹系统相结合,研制成功T44机枪。后来,该枪改进为T52机枪,被美军采用后正式命名为M60通用机枪。M60通用机枪自1957年定型后,进行过数次大的改进,改进型包括M60E1、M60E2、M60D型等,而其最新改进型则为M60E3和M60E4。
M60E3机枪被称为轻型突击机枪,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轻机枪,其主要特点是减轻了质量,便于持握射击。该枪的标准枪管为轻型突击枪管,另有一种更短的枪管和具备持续射击能力的重枪管可供替换。同M60E1型相似,M60E3将轻型两脚架装在机匣上,携行提把安装在枪管上,更便于更换枪管。前握把则安装在脚架支耳下方,可以由射手持握并进行行进间射击,这可能也是该枪被称为轻型突击机枪的由来。
M60E4机枪可以认为是M60E3的进一步改进型,其在保留后者主要特点的同时,作了进一步改进。其中主要包括在机匣上设置皮卡汀尼导轨,用于安装各种瞄具;前握把安装在前护手上,提高了持握舒适性;可使用原来M60E3的短枪管,也可以使用新设计的标准枪管和长枪管;膛口装置进行了重新设计,减小了射击时的枪口焰等。M60E4轻机枪发射北约7.62mm弹药,与MPT76突击步枪弹药通用,对于土耳其军队来说改善了弹药补给的困难。该枪使用50发或100发弹链箱供弹,火力持续性非常好。其使用标准枪管时全枪长958mm,全枪质量为10.2kg,有效射程1100mm。M60E4机枪比5.56mm轻机枪,更能适应土耳其比较特殊的作战环境。
片中小分队负责通信的队员伊芙使用一支外形看起来像个长方形盒子的霰弹枪,这款霰弹枪也是土耳其军工企业的产品,型号是UTS15型霰弹枪。该枪为土耳其UTAS公司研制生产的无托结构唧筒式霰弹枪,最大特点是采用了无托式结构和双管弹仓供弹。其全枪长只有663mm,但枪管却长达470mm,保证了更强的威力和整个结构的紧凑,非常适合在狭窄环境下使用。UTS15型霰弹枪供弹方式独特,由位于枪管上方、护手内部包裹的并排双管弹仓供弹。每个管式弹仓能够装填7发弹壳长70mm的12号口径霰弹或6发弹壳长76mm的12号口径马格努姆霰弹,容弹量为15发或13发(包括弹膛内的1发弹)。其装填方式也比较独特,通过位于机匣后方左右两侧的弹仓装填口装填,也可打开枪托上方的尾盖以露出两个弹仓口进行装填。发射时空弹壳通过右侧的抛壳窗抛出,抛壳窗上装有一个铰链式防尘盖,射击时会自动打开。射手可以通过位于枪身顶部皮卡汀尼导轨后方的弹仓供弹选择杆设置由哪个弹仓进行供弹,可供选择的供弹模式为全部由左侧弹仓供弹、全部由右侧弹仓供弹或是左右弹仓交替供弹。这对于可以发射多种弹药的霰弹枪来说,还是有很大的使用灵活性的。两个弹仓可装填不同的霰弹,根据需要选择发射。比如射手可以在一侧弹仓内装填致命性弹药,而在另一个弹仓内装填非致命性弹药,在维稳行动中就可以灵活切换弹药种类进行射击,以避免出现误伤无辜群众的情况发生。更有特点的是,托弹板前方有一突起,该突起从槽中突出。射手进行弹药装填时,可推动突起将托弹板向前推进而压缩弹仓弹簧,并由一个卡槽固定,可以大大减小装填弹药时的阻力。更妙的是,随着射击的进行,该突起可在弹簧作用下不断后退,再根据弹仓表面标注的数字,射手就可以了解弹药消耗情况,在弹药不足时及时进行补充。
为了减轻质量,该枪机匣采用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制造,提高了机动性。UTSl5型霰弹枪的弹仓上方安装有皮卡汀尼导轨,可用于安装各种光学瞄准镜等附件,并且在导轨前后两端保留机械瞄准具。
一般来说,霰弹枪比较适合在狭窄环境下使用,其为面杀伤武器,无需进行精确瞄准,加之多用途特点,可以发射多种弹药来执行破障、非致命攻击等任务。然而,《山2》一片中土军预定是在荒漠地形条件下作战,不适合使用霰弹枪作为主战武器。实际上,这种武器作为一种备用武器对突击步枪火力进行补充还是比较合适的。
本片中出现的两种火箭筒表现却不相同,SMAW火箭筒作为反装甲武器使用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而M72火箭筒则用来打步兵,作用很有限。我们首先来看看M72火箭筒,其被穆斯塔法用來对极端组织的步兵实施射击,看起来只击倒了一两名敌兵,和突击步枪一次长点射的效力差不多,如此使用实在是有点不值。M72系列火箭简是美国研制的第三代轻型反坦克火箭筒,有多达6个改进型号,配备的火箭弹为66mm口径破甲战斗部。这种火箭弹由M18空心装药战斗部、M412压电引信和M54发动机组成。该火箭弹虽然具有300mm的破甲威力,但其是靠空心装药战斗部爆炸时产生的金属射流破甲,对于有生力量杀伤力有限。如果要想对有生力量进行有效杀伤,一般而言要采用破片式战斗部或大装药量高爆战斗部,因此使用M72火箭筒打步兵是极不适宜的。
SMAW火箭筒的全称为肩射多用途攻击武器,也就是说其不仅具备一般火箭筒的反装甲能力,而且也具备对付有生力量和其他目标的能力。该火箭筒是美国在以色列B-300反坦克武器系统基础上研制而成的。该火箭筒由筒身、试射枪、光学瞄具等部分组成,试射枪口径为9mm,发射曳光弹来进行试射以提高命中率,随后再发射火箭弹。配用的火箭弹则预先封装在玻璃钢制的包装筒内,发射时打开包装筒前盖与火箭筒筒身连接,发射后火箭弹包装筒即可抛弃。既然是多用途武器,那么必然要配备不同战斗部的火箭弹。SMAW火箭筒可发射破甲杀伤弹、破甲弹、发烟弹、燃烧弹等火箭弹。对付轻型装甲目标和野战工事时,使用破甲杀伤火箭弹;对付坦克时使用破甲火箭弹;对付坚固工事时可使用破甲杀伤火箭弹或燃料火箭弹。其中破甲杀伤火箭弹配备有瞬发和延时两用引信,可在命中硬目标时立即起爆,而在命中软目标时延时侵入目标内部起爆,提高了破甲和杀伤效能。从片中的使用情况来看,SMAW火箭筒在对付极端组织坦克时,无疑是使用了破甲火箭弹。奥古兹使用SMAW火箭筒连续发射2发火箭弹击毁了敌方坦克,然而他的火箭筒上却没有光学瞄准镜,真不知道他是如何进行瞄准射击的。
上述武器装备都是在其他影片中较少看到的型号,至于除此之外的诸如格洛克手枪、PKM通用机枪、AK系列突击步枪、AuG自动步枪等武器均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型号。
前面已经提到,本片使用的道具比较粗陋。比如,上面提到的SMAW火箭筒缺少瞄准镜的现象,同样出现在极端组织成员使用的AUG自动步枪上。该枪只有一个光溜溜的皮卡汀尼导轨,上面完全空空如也,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瞄准。极端组织使用的RPG-7火箭筒看起来是一个制作不够精细的道具,其与原版火箭筒不同,更有意思的是后握把居然是装在皮卡汀尼导轨上的。更可笑的是,这具火箭筒上的火箭弹居然还有尾翼露在外面。大家都知道,RPG-7火箭筒使用的火箭弹尾翼是折叠在火箭发动机周围,装填后全部在火箭筒简身内,其在发射之后才打开,尾翼不可能露在外面。
极端组织在皮卡车上安装了几种不同的大口径机枪,使其成为了兼具很强火力和机动性的作战平台。这本来是今天中东和北非战乱中经常看到的情况,但是影片中却出现了一种极其古怪的双联装机枪。这种机枪看起来有两套D型握把,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一名射手如何同时操作这两个击发机构?
一名使用PKM通用机枪的极端组织成员在与特种兵对射时,其枪上的弹链长度太短,估计也就能容纳20发弹的样子,这样的弹链在实战中是难以发挥压制作用的,不知道制片方是否连个长一点的弹链都找不到还是怎么想的?
影片中极端组织使用的坦克看起来是美制M1A1坦克,这在现实中也是可能的。因为伊拉克政府军曾在极端组织打击下出现过大溃败,遗失了大量包括美制M1A1坦克和装甲车在内的轻重装备,被极端组织拿来使用也是可能的。但电影中的这种道具坦克与真实的M1A1坦克在外形上有相当大的差别。另外,其炮塔顶部的机枪制作更为粗劣,从外形上看与美制M2机枪差别更大。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该枪发射的弹药居然是银色镀锌那般亮,并且弹壳底部居然没有底火。再者,作为道具的MPT76突击步枪也出现了有意思的画面。特种兵小队中有的成员在射击时使用光学瞄准镜瞄准,而枪上的折叠式准星座居然处于直立状态,这当然会遮挡光学瞄准镜的视野了。
不过,影片中的有些细节还是比较考究的。比如,当经过几次交火后,特种兵们弹药消耗较大,试图从被击毙的极端组织成员处补充弹药时,却发现敌人只有苏式7.62mm弹药,根本就无法用在自己发射北约7.62mm弹药的步枪上。后来,一名队员背着一支缴获的AK突击步枪进入村子,这样就可以就地利用敌方弹药进行补充了。
影片中的战术表现
《山2》一片中战术表现只能用“寡劣”一词来形容了。该片在战术表现内容非常少,而且就战术角度来分析,缺陷多于优点。
在解救塞达时,应该说特种兵的战术安排还是比较合适的。首先由一名队员伪装蹲在极端组织附近的电线杆下,一方面为远处的狙击手测风向等数据,另一方面也可以就近发起攻击。另外两名队员伪装成送丧的人,推着小车上用白布单包裹的另一名队员和武器,逐渐接近敌人。就在极端组织将要杀害塞达时,获得了精确风向等数据的狙击手开枪射击,附近的4名队员也都取出武器向敌人猛烈扫射。极端组织成员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陷入被动状态,很快就被全部歼灭。这一战斗中,土耳其特种兵达成了战斗的突然性,并且利用远距离精确狙击火力与近距离自动火力相结合的方式,迅速将敌方歼灭,战术表现还是值得称赞的。此后,特种兵们带着塞达后撤时分为两个梯队,由奥古兹等两人在前方侦察,其他人员随后跟进。两队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利于前方尖兵发现情况后为后方本队提供预警和反应时间。以上可以说是本片中土耳其特种兵在战术方面的亮点。
与此相反,在其他战斗中,土军特种兵的表现就差矣。突袭极端组织营地解救奈巴特母女时,本来特种兵们能够达成发起战斗的突然性,完全可以占据周围有利地形后形成交叉火力歼灭极端分子。然而,他们却在狙击手射杀企图烧死奈巴特的极端分子后,完全呈一字横队推进,边行进边射击,好像是一台无所无惧的“压路机”。虽然,极端分子的战斗素质明显不如土军特种兵,但是这种战术队形无疑会将己方人员置于危险的境地。当时,土军特种兵应该利用近一人高的草丛掩护,迂回占领极端组织营地左右两侧有利地形,一两个人为一个战斗单位,形成对营地内极端分子的交叉火力。在狙击手开火之后从多个方向发起攻击,在推进过程中要注意利用有利地形进行掩护交替跃进,而不是仗着有防弹衣毫不利用地形遮蔽。当时,亏得极端组织的狙击手没有及时作出反应(其实,那时已经枪声大作,不知这位狙击手为什么没有开火),否则特种兵们就成了人家的活靶子了。
此后,特种兵们在夜间机动过程中也犯下了严重错误。他们选择在山脊线上行进,身影完全暴露在夜空的背景下,很远的距离就可能被敌方发现。实际上,这是一个军事常识,夜间山地行军应该选择山脊线以下的山坡行进,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暴露的可能。虽然如此处理使得商业影片本身在视觉效果上更好一些,但在军迷眼中这种行军方式就显得太业余了。
最后一战中,影片的很多处细节都模仿了《拯救大兵瑞恩》一片,而且过分夸大了土军特种兵的战斗力。《拯救大兵瑞恩》影片中,美军小分队虽然也只有六七个人,但是他们却是与瑞恩所在部队一起作战的,而且还能够得到己方空中力量的支援,否则最后剩下的德军“虎”式坦克恐怕就没法对付了。而本片中的土军特种兵小分队只有自身的7个人,还有2名没有多大战斗力的村民配合作战,力量对比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土军特种兵还想着分兵把口将极端分子挡在村外是完全不可能的。你七八个毫无外界支援的人无论如何也无法从正面抵挡住对方上百人从多方向发起的攻击。土军小分队最多能够迟滞对方的攻击,为己方增援争取点时间而已,至于影片最后土军取得胜利,则完全是编剧的“功劳”。
此外,影片中土军撤离时与直升机的预定会合地点距离过远,需要进行长距离行军才能到达。直升机接应己方人员撤离时,需要在保证隐蔽性的前提下选择尽量近的位置,以快速接運己方人员,否则很难预料出现什么意外情况导致无法按计划撤离。影片中土军撤离小分队时,居然只派来一架直升机而且毫无护航力量,一旦出现意外情况直升机被击落就会全部失败。特种兵在敌后作战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得到己方的各种支援配合,否则他们本事再大也无法对付敌军的正规部队。影片中提到过“本区火力全覆盖”,也确实出现过由后方K9自行火炮将极端组织成员击毙的镜头,但后来特种兵们却完全是在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作战。当时,特种兵为了撤退是往边境方向行进,可是越往接近边境的地区走反倒不知利用远程火力支援了。如果在防守村子时,特种兵利用狙击手所在的尖塔引导己方炮火进行轰击,那么极端分子在接近过程中就会遭到严重打击,剩下的力量再由特种兵消灭,这是非常好的策略。这些特种兵逞强自己干,在现实中只能失败无疑。
土耳其以打击库尔德人为借口不经对方同意就进入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作战,严重违反国际法。《山2》一片中就表现了类似的情况。影片中韦塞伊尔声称要保护伊拉克境内的土耳其人(按片中的说法就是今天的土库曼人),并且说“要保卫的土地就是人民居住的土地”。更过分的是,影片中土军特种兵居然在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村庄内升起土耳其国旗,如果被告到联合国就属于侵略行为,将使土耳其在国际社会中非常被动。这部影片中的上述细节可以说将土耳其的一些政治诉求展现出来,现实中无疑也是造成地区动荡的因素之一。
编辑/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