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斤如风:漫谈月牙铲

2018-01-31 17:56寰宇
轻兵器 2018年1期
关键词:月牙少林武术

寰宇

月牙铲溯源及演变

远古先民用于挖土的铲是月牙铲的雏形

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已经使用磨制的石铲。1956~195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县裴李岗村古墓群内挖掘出大量的石铲、石斧、石镰等农用石器,这些石器距今约8000年。其中的一件石铲保存完好,器型规整,造型精美。该石铲长30cm、宽10cm,周身打磨光滑,铲身扁平,上端正中设有短柄,下端呈弧形并磨制出锋刃。

1986年,考古学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地区大塘镇狮子岭挖掘出一件石铲,其长度为16cm,宽12cm,厚1.6cm。该石铲两肩平直,肩下渐收呈弧形并磨制出锋刃。2001年,考古学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地区罗竹村又挖掘出一件石铲,其长度为20cm,宽7cm,厚0.9cm。该石铲两肩为短平肩接斜肩造型。铲身两侧内收,下端刃部呈弧形,整体打磨光滑,石质纹理清晰,十分精美。

商周时期,华夏祖先开始使用青铜铲及铲币

1953~195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河南省安阳市火车站附近的大司空村古墓群中挖掘出少量的青铜铲,均为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随葬品。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殷墟妇好墓出土有7件商代后期的青铜铲。这些青铜铲多数呈长方形,上端正中设有长方形短柄,短柄上设有安装孔,用于插入木制铲柄,以组成一个完整的农具铲。

妇好是商朝时期第23代王武丁众多妻子中的一位,曾多次率兵出征,立下赫赫战功,深受武丁的宠爱和臣民的敬仰。例如,妇好曾率领1.3万多人的军队抵御前来侵犯的鬼方(商周时期居于我国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大获全胜而归。受武丁的派遣,她曾北讨土方,东南伐夷,西败巴军,为商王朝拓疆辟土立下汗马功劳。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与巴军一役,此役她率军设伏,在巴军退路设下埋伏,待武丁自东面攻击,巴军败退进入伏击圈,她率军杀出,两面合击,大获全胜。此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所记载的最早伏击战。除带兵作战外,妇好还主持过各种类型和不同名目的祭祀、占卜活动。武丁对妇好宠爱有加,不仅授予她独立的封邑,还经常向鬼神祈祷以保佑她健康长寿。

铲币是商周时期流通的青铜铸币之一,因其形似农具铲而故名铲币。青铜铲币后来也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金属铸币,曾经在周、晋、魏、韩等国流通。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青铜铲币被废止。

我国考古学家在洛阳市属地北窑西周墓地、孟津县、伊川县、新安县等处发现大量的青铜铲币。1966年,洛阳北窑西周墓地附近的瀍(读音同“缠”)河回族区瀍河回族乡马坡村群众捐献在孟津县后海资村(今孟津县朝阳镇朝阳村)出土的青铜铲币72枚。1970年,在伊川县白元乡富留店村出土一瓮青铜铲币,共计753枚。1971年,文物工作者在新安县磁涧镇尤彰村发现401枚春秋时期青铜铲币。

西汉晚期,王莽建立新朝后,为了削弱汉朝旧族势力,对百姓进行财富掠夺,他以“托古改制”为名进行了一系列的币制改革。铲币和刀币都在改革中恢复,但从形制上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不完全相同。由于币制复杂混乱,导致民间交易很不顺畅,并且每次改制的钱币尺寸不断缩小,面值却越来越高,实质上剥削了普通民众的财富,币制改革的失败也是新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天凤元年(公元14年),王莽政权发行的一种铲币厚实工整,上部设有穿孔,用于穿入绳子以便携带。其全长56mm左右,质量约16.5g。

战国、两汉时期出现铁制铲兵器

2011年,考古学家在山西省高平市永宁寨村北东侧土崖上发现大量战国陶器碎片及2件铁铲兵器,断定此处为“永宁寨战国炉灶遗址”。永宁寨村是长平之战时,军队屯兵驻守的要塞之地。

《史记》及其他文献记载,公元前260年左右,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部)一带与赵国的军队发生争战,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战争中,赵王急于求胜,错误地坚持进攻意图,并中了秦国离间之计,弃用老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急于求胜,变更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战法,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此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2005年,济南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济南市运署街发现一处汉代大型冶铁作坊遗址,发掘出坩埚、陶范、铁器、矿渣、灰坑等两汉时期的冶铁文物。其中有两汉时期的铁铲,该铁铲铲肩长度较大且平整,下部呈圆弧形,整体造型与现代农用铲锹相似。

宋元时期,出现月牙铲

月牙鏟在中原大地的出现,有据可查的文献出自宋末元初画家、诗人龚开(公元1222~1304年)绘制的《宋江三十六人赞》系列画作。在该系列画作中,梁山泊绿林好汉之一花和尚鲁智深手持月牙铲,该月牙铲因其铲身造型呈月牙形而得名。

《宋江三十六人赞》系列画作的创作时期早于元末明初时期施耐庵(公元1296~1370年)创作的古典名著《水浒传》,其是施耐庵创作《水浒传》的原始素材之一。

明清时期,月牙铲是少林弟子的兵械之一

明朝时期,茅元仪(公元1594~1640年)编撰的《武备志》中绘制有月牙铲图案及文字说明。该月牙铲铲柄顶部设有铲头,铲头呈月牙形,铲柄尾部设有尖鐏,以便于使用者利用该尖鐏刺击对方。

明朝嘉庆年间,少林寺曾经组织僧兵到江南抗倭,他们使用的兵器中,有少林月牙铲、少林棍。关于此事,各类史籍文献记载较多,除清朝官修的《明史》之外,诸如明朝学者郑若曾(公元1503~1570年)编撰的《江南经略》、张鼐(公元1572~1630年)编撰的《吴淞甲乙倭变志》以及顾炎武(公元1613~1682年)编撰的《日知录》等书籍中均有记载。

明朝学者李绍文编撰的《云间杂志》记载:“嘉靖癸丑(公元1553年),倭初至海上……按院蔡公可泉,召少林僧兵百余人,其首号月空,次号自然。”在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的胡宗宪(公元1512~1565年)在《筹海图编》十三卷中记载:“召少林寺僧兵击倭寇,朱发靛面,倭人望而败走。”明朝嘉靖年间任广东副总兵的浙江宁波人万表(公元1498~1556年)在《海寇议》中记载:“时值海寇出没,为江浙患……其后倭乱大起,万表结少林僧,习格斗法,屡歼其众。”

清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的记载则较为详细:“明嘉靖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公元1552~1554年),少林寺武僧月空接到都督万表的檄文,率领30多名武艺高强的僧兵开赴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县)一带抵抗倭寇。僧兵自成一军,手持铁棍,作战十分英勇,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在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公元1500~1583年)编撰的《西游记》中,沙僧挑担使用的降妖宝杖由鲁班以吴刚砍下的桂树枝制成,其两端细中间粗,曾被妖怪形容像擀面棍。但在现今拍摄的《西游记》影视剧中,沙僧的降妖宝杖则被月牙铲替代。

在中国佛教界,月牙铲也称为方便铲。对云游四方、餐风露宿的修行僧侣来说,手里最常拿的就是方便铲。方便铲主要有三大作用:一是可像《西游记》中的沙僧一样,代替扁担负重云游露宿,又可供铲土开路,修补不平的道路,修整路边树木。二是在云游路上遇到众生(一切拥有生命的动物)的尸体,要将其就地掩埋,以息其怨灵怨气。在挖土掩埋时,要先震动方便铲上的铁环发出声响,警告泥土下的虫蚁闻声及时避开。三是在云游路上遇到猛兽或者劫道的强盗时,方便铲可立即变为防身兵器。可以说,方便铲集中了扁担、铁铲以及棍棒、长枪、朴刀、镜叉等多种兵器的优点于一身。

月牙铲的形制

月牙铲通常长度为1.6-2m,质量为5~15kg。其主要由铲头、铲尾、铲柄及装饰件组成。

铲头

铲头为铁制,呈内凹弯月形,内凹处加工出锋刃,月牙的两端尖锐。这种造型设计便于使用者在搏击时利用内凹处格挡对方的兵器,也可利用内凹处的锋刃、尖锐的月牙两端处刺击对方的身体。

铲头的上部与铲柄相连。若铲柄为铁制,通常采用焊接的方法将铲头与铲柄固连在一起;若铲柄为木制,通常在铲柄的下部焊接1个铁制短柄,短柄上设有安装孔,铲柄端部插入短柄安装孔内,从而将两者套接在一起。

铲尾

铲尾为铁制,呈外凸弯月形,外凸弯月形的前端边缘加工出锋刃。制作简单的月牙铲铲尾上未设图案及装饰件,较精美的月牙铲铲尾上镂空出2-3个古铜钱图案,还有一些月牙铲的铲尾上加工出花卉、怪兽、太极八卦等图案。

有些月牙铲的铲尾设计成铁鳟,铁鐏呈多棱尖刃状。

铲柄

铲柄由铁棍、木棍制成,总长度接近2m。

由铁棍制成的铲柄质量较大,主要是臂力较大的习武者使用。有一些月牙铲的铁制铲柄设计成两節,以便于携带。两节铲柄末端分别设有螺纹、螺套,习练时将两节螺接在一起。

由木棍制成的铲柄质量较小,且表面摩擦力比铁制铲柄的大,握持的手感较好,但强度比铁制铲柄小。

装饰件

铲头上部、铲尾的末端两侧通常设有小孔,用于穿入小铁环,小铁环上系缚彩色装饰布条,或小铁环上再穿入若干个小铁环,亦或系挂几个小铃铛。习练者舞动月牙铲时,小铁环或小铃铛相互碰击而发出声响,可增加习练表演的审美效果。

装饰豪华的月牙铲,其铲头、铲柄、铲尾表面通常设有精美图案,且在铲柄与铲头、铲尾连接处设有护手、护边。护手呈圆片状且厚度较大,可抵挡对方兵器的碰击。金色的铜制护手、护边与铁制铲头、铲尾的金属质感对比鲜明,既造型美观,又起到加固连接处的作用。

月牙铲在现今的流传

在现今,月牙铲武艺不仅作为中华功夫在少林寺得以传承,也是民间习武者喜爱的健身器械之一。在国际国内的诸多武术交流比赛中,月牙铲技艺作为中华传统武术功夫,仍是表演或比赛项目。许多外国人也到中国来学习月牙铲等武术技艺,并且月牙铲等武术技艺已经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传播。

传奇人物海灯法师耄耋之年仍习练月牙铲

著名中国当代传奇人物、武术名家海灯法师(公元1902~1989年)除了以二指禅、童子功、梅花桩三大绝技名扬天下之外,还擅长月牙铲武术套路,84岁时仍经常习练月牙铲,如“罗汉上山”、“钢风扫月”、“醉罗汉”等招式操练起来刚柔相济、连贯洒脱。连环画《海灯法师》于1985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首次出版,当时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该连环画的封面为海灯法师右手持握月牙铲、左手呈二指禅的武术造型。

少林高僧释德虔6年时间即娴熟达摩剑、月牙铲等50多种武术套路

嵩山少林寺高僧释德虔俗名王长青,1942年8月生于河南省登封县。幼年随祖父王朝禄学习少林小洪拳、射箭、九节鞭等武艺,逐渐对武术产生兴趣。6岁时,父亲王忠义见他对武术特释德虔不仅是武术高手,还是多产的作家。他编著有《少林拳术秘传》、《少林十八般兵器》、《少林七十二艺》、《少林武术精华》、《少林医秘集锦》、《少林功夫辞典》、《中国少林武术大全》、《少林寺武术百科全书》等86部书籍,总计2400万字,总印数6千万册,发行到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新西兰、南非等78个国家和地区,赢得全球武术界的高度评价,被中外武坛赞誉为“少林书王”。释德虔在1986~2006年间,多次参加国际武术和易筋经比赛,荣获26枚金牌、16块金盾、60多面锦旗,还应邀赴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意大利、德国、俄罗斯、南非等66个国家访问讲学,深受国际武术界的尊敬,被全世界尊称为“少林拳泰斗”,并拥有中外弟子1200多名。

释德虔曾经当选河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少林寺国际武术学院院长、国际少林拳联合会主席、郑州市政协委员、登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2年,国际易筋经学会授予释德虔达摩易筋经宗师称号。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全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授予他“中国武术八段”称号。2007年,中国文联授予释德虔“中国民间文化(少林拳)杰出传承人”称号。

少林武僧总教头释德扬致力于少林洪拳、罗汉十八手、方便铲等少林传统功夫的海内外传播

现任嵩山少林寺武僧队队长兼总教头的释德扬,1968年出生,是少林寺第31代传人,少林寺第30代住持素喜禅师的衣钵传人。他曾经参加“中华武术展现工程”系列DVD光盘的录制工作,讲解并演示少林洪拳、罗汉十八手、方便铲等多种少林传统功夫《老架捶谱》武术套路。

释德扬于1983年出家到嵩山少林寺,全面系统地继承了传统少林武学。多年来,他培养出电影《功夫》中“苦力强”、《叶问》中“武痴林”的扮演者释行宇以及福建南少林寺武僧总教头释行幻等一大批知名武僧,率领少林寺武僧代表团出访美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少林武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做出了瞩目的成就。所到之处,都在当地掀起了少林武术热,匈牙利国家教育部还把德扬法师传授的少林拳编入中小学教材。他的功夫和事迹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华武术》、《少林与太极》、《黑带》等海内外新闻媒体报道,被海内外武术界誉为当代少林武术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黑带》(BLACK BELT)杂志创刊于1967年,是目前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权威武刊之一。

国外留学生在武当山学习方便铲等道教武艺

2015年9月,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播出《宝庆尚品2015“汉语桥”:我与中国第一次亲密接触》。8位国外留学生走进内家拳的发源地武当山,分别拜8位道教武术教练为师,领略中国传统武术的奥妙。8位留学生以抽签的方式挑选兵器。其中,印度尼西亚留学生林宜龙选择了方便铲习练。

月牙鏟技艺是农运会的比赛项目

在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南头村,今年88岁的冯俊生老人曾经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首届农民运动会,在月牙铲武术比赛项目中荣获冠军。

1988年10月的一天早晨,邢台市武术协会的领导敲开了冯俊生的家门,告诉他一个喜讯:特邀他参加全国首届农运会,在农运会上展示他的拿手绝活儿月牙铲技艺。几十年的心血没有白费,传统的武术要登上大雅之堂。冯老高兴地夜里做梦都乐,他带上包裹,带上家人和乡亲的祝福,穿上黄色练功服,踏上了前往农运会的征程。

在农运会上,冯老在一片掌声中走向场地中央,使尽浑身解数把月牙铲舞得令人眼花缭乱。那功夫、那神态令几千观众倾倒。“俺是农民,参加农运会时头上扎着白头巾,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田纪云给俺颁的奖。”冯老说话间,自豪之情益于言表。

1983年,已过天命之年的冯俊生在邢台武术界声名鹊起,弟子们参加省市比赛也都拿了大奖,他的亲叔叔得知此事很是震惊,“这小子咋练得这身硬功夫”。其实,冯俊生练武已有40多年的历史。不仅是他的亲叔叔,就连他的亲戚、邻居也不晓得,因为冯俊生自己练拳和授徒的时间大都在半夜以后的凌晨3~5点之间,40年风雨无阻、从不间断,才练得这身好武艺。

冯俊生老人出身贫寒,幼时母亲病故,6岁就跟祖母练拳习武。14岁拜师学习梅花拳。20多岁时,有幸结识一位严姓和尚。此人武功高超,冯俊生拜其为师学艺,习练月牙铲,越练越精,成了他的“拿手好戏”。虽然冯老今年已经88岁,但他舞起月牙铲仍然虎虎生风,那神态不亚于梁山好汉鲁智深。他的卧室像一个古代兵器展览馆,刀、枪、剑、戟、棍、铲等15种兵器,他都能玩得团团转。冯老已收徒弟40多人,孙子孙女都跟着他学习武功,“武术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得一辈一辈传下去”。言谈话语间,老人充满了期待。

月牙铲技艺代代有传承

山东人习武的传统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武术门派较多。其中,济南少林黑虎玄坛门由济南武术界德高望重的孙廷隆、孙长泰父子传承。孙廷隆祖籍山东滕县,生于1878年,卒于1948年。他自。幼跟随云游到山东滕县落脚的少林寺高僧(法号不详,俗名为冯佩)习武,以后曾经在滕州镖局任镖师,济南电话局任武术教练。

孙廷隆病故后,其儿子孙长泰继承父业,继续在家中或其他地点教练武术。孙长泰生于1908年,卒于1987年。当时跟其学艺者无计其数,其中王代友(原解放军八一队武术运动员、济南武协副主席、中国武术七段)、素有济南四大鞭王之称的王立诚(中国武术六段)都是其门徒。

在大军阀韩复榘任山东省主席期间,孙长泰曾受聘于手枪旅武术教练,因而在文革中他与家人受到严重冲击,被抄家、揪斗,家中的武术器械几乎全部被抄走,祖传武术器械仅剩1件月牙铲和燕翅镗,现由孙长泰之四子孙守杰珍藏。

济南少林黑虎玄坛门传人之一的邹法济老师出生于1946年,自幼受其父影响,跟随习练武术。后从师少林门老师刘泰庚习练月牙铲等武艺,拜济南黑虎玄坛门王立诚、王代友先生为师,学习九节鞭、绳镖等器械,也曾跟随济南、唐山等多名老拳师习练武术。

几十年来,邹法济老师收徒多人,如杨俊华(女)、赵冬梅(女)、尹树勇、周邓伟、王利泽等人,这些徒弟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武术比赛,屡获大奖。徒弟们又收徒弟,邹法济老师可谓徒弟、学生“桃李满天下”。如今,古稀之年的邹法济老师仍精神矍铄,经常与徒弟、学生们一起习练月牙铲等武术器械。

编辑/曾振宇

猜你喜欢
月牙少林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我和月牙拉钩钩
少林小罗汉拳(十)
月牙湾
弯月牙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造月牙
A transition method based on Bezier curve for trajectory planning in cartesian space①
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