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勤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抚州 344100)
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培养高素质和高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是新经济环境下机电技术专业提出的创新实践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化教育阶段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体系难以与现行经济制度和体系相应的发展趋势相适应,解决机电技术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实现机电技术专业学科人才培养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为学生的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也可以帮助机电技术专业教学实现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教学和实践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为了实现学生对机电技术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更加侧重于实践部分,而为了实现良好的教育衔接,需要立足于学生个人,提倡兴趣化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要求立足学生自身进行教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人类的本性,是人们认识某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进行机电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的动力。在机电技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事物的好奇心是形成基本的机电技术素养、发展机电技术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
从现实来看,处于高职阶段学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还会用到中职阶段所学的知识,而大部分学生对之前学习的知识遗忘的一干二净,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中职教学阶段不注重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学生简单的把机电专业当成是背公式、操作复杂的机械,而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缺乏系统的理解,教与学存在严重的断层,因而在高职阶段仍然难以表现出很好的学习质量。
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首先要保证在中职阶段树立正确的教学与学习理念,脱离填鸭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习惯或者熟悉程度进行相应的实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学习与精通机电技术的欲望,学生通过不断练习对自己的从业方向和相关的知识能力要素也具有更好地理解,因而在高职阶段可以更好地完善学习。
一般而言,专业的机电教师必须要熟悉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特点,然后再针对性分析其可能出现的学习和专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可以说在中高职教学体系内的教师素养构成要更加偏向于引导能力、倾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以便对机电技术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基于目前中高职教育体系中存在的教师能力不统一、教学方法差别较大导致学生能力的悬殊,个人认为有必要加强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比如:教师脱产培训。脱产培训意即脱产教育培训,是指离开原工作和工作现场,由其他学校的教育专家和导师对各类人员进行集中教育培训。通过脱产培训的定义可以明确其主要为有相关教育提升空间的员工准备。就中高职院校而言,由于其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都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相差甚远,而他们同时肩负着振兴中高职院校学生教育质量的重任,因而切实加强其教育能力和专业胜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构统一的中高职教师教学体系,使用更加统一的教材与教学方法,实现中职教学与高职教学内容的兼容与渗透,继而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构建合理且科学的机电技术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有必要加强对机电学科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在中高职教育体系中明确具体的教学方案。
中、高职院校要明确职业化培养的机电技术人才和普通本科教育培养相关人才的差异性,这一差异性体现在职业目标、教学层次、实践和理论教学的比例等多个方面,认清这一差异的存在有助于中高职院校改革目前存在问题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如更换更具有高职建筑经济管理教学特点的针对性教材,加大实践操作的比例,减小教师讲授内容的比例。将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进而实现自上而下的课程教育体系的完善。
综上所述,机电技术人才作为针对市场、服务经济建设的高等专业人才,在能力的培养和知识文化素质的提高方面都必须要做到同步,这是中高职机电技术专业所必须明确的教育目标。为此,实践教学的架构和教学模块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改变,以便完善机电技术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相关行业输送更多有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1]孙健,宰广旭,张国祥.机电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现状研究[J].职业,2016,(21):92-93.
[2]朱明松.“3+3中高职衔接项目”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机电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2014,(4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