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新飞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590)
近年来,无人驾驶与自动驾驶在汽车行业掀起了一场改革风暴,各大汽车巨头与互联网公司都投身到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中。很多人对无人驾驶与自动驾驶的认知存在很大的误区,认为两者是相同的,事实上,无人驾驶与自动驾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汽车根据自动化程度分为6个级别:L0属于没有自动化的传统驾驶,L1和 L2属于驾驶辅助,L3为有条件的自动化,L4是高级自动化,L5是自动驾驶技术里最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是一种辅助驾驶技术,仍然保留驾驶室与方向盘,驾驶人对汽车享有绝对的控制权;而无人驾驶技术是自动驾驶技术的最终理想形式,即不再保留驾驶室,车内空间完全用来运载人员与货物。
(1)经济适用性。家用轿车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支配使用的轿车,主要用来载运家庭成员及货物,除此之外,一些企业及政府部门还使用家庭轿车作为公务用车。就目前来说无人驾驶技术仍然是一种科技含量比较高的技术,无人驾驶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还需时日,目前高精度的激光雷达、高精度GPS和高精度惯性导航是比较主流的三种无人自动驾驶感知技术,而这三套设备的价格大概分别为人民币70万元、50~100万元、30万元。即使在未来无人驾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其售价也会高于自动驾驶汽车,从经济方面考虑,家用轿车采用自动驾驶技术要相对合算的多。
(2)安全性。今年5月7日,特斯拉一辆无人驾驶车辆在使用自动驾驶模式的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并导致驾驶人员死亡。无人驾驶汽车发生的多起事故充分证明了无人驾驶技术的安全性还有待观察。虽然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紧急情况发生时的危机处理机器人永远不能代替人类。家用轿车在城际行驶时,大多会选择高速公路,较高的速度也就意味着较高的风险。在遇到复杂情况时,自动驾驶模式可以切换为人为驾驶模式,而无人驾驶在遇到危险情况时无异于让乘客将生命托付于并不能完全信任的机器人。
(3)人文因素。无人驾驶技术侧重的往往是乘客的安全性,而忽视了驾驶者的需求。根据几位无人驾驶汽车体验者的亲身感受,多数驾驶者在首次体验无人驾驶汽车时都是胆战心惊的,大多数人会在中途改为手动驾驶模式,无人驾驶技术在家用轿车的发展最大的障碍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乘客的心理承受、驾驶者的需求等人文因素。
(1)经济适用性。美国波士顿集团的研究认为,无人驾驶市场未来将实现高速增长,到2025年无人驾驶公交车预计可达1800万辆。一辆现行小型公交车的售价在30-50万元左右,法国里昂推出的ARMA无人驾驶公交车,每辆成本约为19.55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45万元。虽然无人驾驶公交车的初期投入大,但其后期投入较少;传统公交车的投入则成平稳状态,前后期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无人驾驶公交车的经济适用性要高于传统有人驾驶公交车。
(2)安全性。迪拜于2016年9月1日对全球首个无人驾驶公交车线路进行了试运行,迪拜所使用的无人驾驶公交车是由法国EasyMile公司研制的EZ10小型电动无人驾驶电动车。深圳也于2017年进行了无人驾驶公交车试运行,即“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系统”。与迪拜不同的是,深圳试行的无人驾驶公交车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该系统仍保留了司机的位置,在危险情况下司机可对车辆进行人为干预。由于无人驾驶公交车路线相对固定,车速较慢,其安全性有较大的保障,目前,尚无无人驾驶公交车出现较大事故的记录。
虽然无人驾驶是自动驾驶的最终形态,但不是所有的车辆都适合采用无人驾驶技术,车辆的发展应该根据人的需求来进行,无论如何,车辆的安全性都是首位的。家用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相对灵活,需要应对多种路况,而且驾驶员的驾驶乐趣亦不可忽视;而公交车相对死板,不需要考虑太多因素,所以将二者区分对待,前者采用自动驾驶的发展模式,后者采用无人驾驶的发展模式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