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云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东营 257335)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18〕1号)和《山东省教育关于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有关要求,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根据《山东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现结合我校实际,对新旧动能转换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了现代学徒制探究。
(1)取得的成效。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基本形成“双主体、分阶段、定制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我校合作的与山东信义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东营威玛(集团)石油钻具有限公司和东营广大金科机器人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经营理念超前,管理文化先进,始终不忘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断超越创新,一直以来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主动推进校企联盟,与我校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而在新旧动能转换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徒制探究进一步提升我校职业教育对山东经济发展尤其是黄蓝战略两大经济区建设的贡献度。
(2)遇到的困难。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模式是校企共同负责培养、共同承担风险。为降低风险,解决困难,学校与企业应共同制订动态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对教师和师傅进行考核,对优秀的教师和师傅在评优方面优先考虑。改革评价模式。围绕行业、企业用人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建立以能力为核心,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研究现代学徒制的理论已经很多,如何在新旧动能转换下进行学徒制研究有一定的困难。
(1)紧密对接行业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完善校企人才培养方案的联合设计、实施、修订机制,建立服务产业升级驱动的专业课程改革机制。构建“三平台+三模块”的课程体系,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对接、学习内容与工作过程对接、培养过程与生产实境对接、双师校企共育、评价校企共施、双证相融共取,按照“主体、分阶段、定制式”一体化培养理念设置课程模块。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形成有机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开发“线上线下、开放共享”专业教学资源。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开发通识教育课程资源库,探索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等途径,不断丰富通识教育课程资源。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将建设混合式教学课程50门;建成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0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3门、“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0种;引进公共慕课50门。建设12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系统,打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创建国家级和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搭建校企互动信息化教学平台。
(3)引企入教,建设共享型技术培训中心。东营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与山东信义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东营威玛(集团)石油钻具有限公司和东营广大金科机器人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教学实践与技术应用中心,构建“专业群+企业+技术中心”(教学工厂)。共建工程机械运用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和数控技术专业,依照高质量管理标准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拔尖人才。
(4)创新机制,建设高水平师资团队。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开辟引进企业技术人才绿色通道,对急需高技能人才,放宽年龄、专业、学历等条件,使企业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院兼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完善教师评聘机制,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重视技能水平、科技研发成果等,突出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横向课题”在职称评聘中的分量,引导专业课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提升职业素质和专业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