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慧,张金凤,康文英
(1.山东省滕州市气象局,山东 滕州 277500;2.河北省衡水市气象局,河北 衡水 053000)
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做好“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将“三农”气象服务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提升三农气象服务能力,我国现已建立起了由气象卫星接收站、局地天气预警雷达站和遍布城乡的加密自动气象监测站等组成的综合气象探测网络,增强了监测气象灾害的能力,同时还提升了气象为农业服务的针对性水平。
近年来,滕州市气象局着力在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上狠下功夫。气象信息广播大喇叭和LED电子显示屏,实时接收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滕州“三农”项目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先后成立气象为农服务领导小组、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等。与气象部门建立合作机制的部门由4个增加到9个,乡镇服务站由4个增加到18个,农业专家联盟将组织开展联合会商和农情调查,将其制度化、常态化,服务产品全面升级。
气象服务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若气象服务信息不能第一时间传递到农民手中,即使气象信息的准确度再高,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对涉农单位和农民来说,都希望在关键农事季节对本地的气象情况进行了解,希望气象部门可以对大风、强降雨、冰雹、雷暴等灾害性天气加强预警和预报服务,不断增强灾害性天气预报的时效性水平,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不断降低干旱、冰雹等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只有保证气象服务产品内容具有针对性特征,才能将气象服务信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若气象信息的产品种类、时间和空间较为宽泛,都会影响产品的使用效果。因气象部门开发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针对性不强,使得气象信息产品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参考或指导作用大幅度降低。
当前,农民获取气象服务信息时仅限于电视,虽然农村地区加大了对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通过向气象信息员发送手机短信,再有信息员利用大喇叭进行发布。但有很大一部分气象信息员的责任性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降低了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水平。尤其是对于雷电、冰雹、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因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很难在短时间内传递到农民手中。
一是对天气和气候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建立起集科研化与研究业务的体制,以输出精细化水平高的数值预报产品。二是增强基层气象部门的管理水平,并对业务能力加强建设,将以经验预报和定性预报为主逐渐转变为客观预报和定量预报上来,进一步增强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同时还要积极提供定点、定时和定量的气象信息产品;三是对短时和临近天气预报有所侧重,对天气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卫星云图、自动气象站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进行结合,为有效弥补短时天气预报中的不足,可以积极开展0~12h临近天气预报服务。
气象部门应对农业气象灾害加强监测、预测预警、评估及控制技术,对于同天气和气候联系较为密切的农业灾害需做好灾前预警、灾中跟踪和灾后评估及防灾减灾工作,对当前农业气象观测体系不断进行完善,尽快建立起主要农作物发育期业务预报系统,以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对于滕州市地方广播电视部门来说,针对重要灾害性天气应建立起绿色信息发布通道。及时插播同农村种养殖业关键期相关的大风、暴雨、雷电等突发性强的灾害性天气预报。建立完善的政府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增强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制度,当地广播电视、移动、联通、电信等部门应及时播放气象预报信息,增加播放频率,确保气象信息和预警信息可以第一时间传递到每位农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