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宁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创作中心工作室主任、《南海纵横》总编导)
在中国大陆的最南端,有片广阔的水域,国际上习惯称之为“南中国海”。中国先民最先发现、命名、经略了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世世代代以南海为生,视南海为粮袋子、菜篮子。同时,中国政府也最先管辖了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
五集电视纪录片《南海纵横》是中国首部全面解读南海历史与现状的大型纪录片,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摄制完成。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按《联合国海洋法》的规定,中国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海洋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资源保障,同时也是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可能遇到威胁的潜在来源。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因此,针对国际热点的南海问题,2014年10月,南海纪录片项目开始酝酿,文本经多次修改,反复论证。2015年5月,此项目展开全面拍摄,2017年正式播出。
全片旨在从历史学、考古学、地图学、法律学、社会学等角度,权威性地全面解读中国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的法理依据,讲清南海问题的来龙去脉,用中华文化的传统理念,解读中华民族“和为贵”的民族秉性。
全片以“南海”为叙事载体,纵横两千多年中国人民经略南海的历史,在古代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经纬编织中,依据古今中外历史文献、考古发现、历史遗存、法律证据、鲜活的人文故事建构内容,用事实描述中国对南海诸岛领土主权及相关海域权益形成的历史过程, 证明“南海”是中国的合法领域。
在此基础上,《南海纵横》通过对“南海问题”的资料收集与整理,邀请业内权威的专业人士,从法理的角度对南海的归属进行评判,并分析管控南海争议的有效途径。通过大陆学者与台湾太平岛指挥官之间由共同捍卫南海权益所结下的友谊,讲述关于南海维权两岸一家的故事。在新的背景下,随着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南海纵横》还表达了中国与世界共同建设和谐南海、共享和平的美好愿景。
《南海纵横》的总体结构表现为在大时空的框架下,内容按逻辑结构法分解。全片共为5集,第一集:千年耕海;第二集:百年维权;第三集:管控争议;第四集:两岸同心;第五集:共享和平。
在片子中,历史与现实交汇,故事与情感交融,中国与世界交织,所有线索又以南海的权益归属为核心来展开叙述,在讲述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中来呈现南海问题的来龙去脉。
《南海纵横》每集48分20秒,共241分钟。
《南海纵横》作为中国首部全面解读南海历史与现状的大型纪录片,呈现出独具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史诗化叙事逻辑
全片以“南海”为基准点,通过“南海”说“中国”,通过“中国”话“世界”,跨越亚欧、美洲大陆,穿梭海峡两岸,聚焦时代焦点。
在古代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交叉叙述中,依托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口述历史、档案揭密、专家解读为叙事手段,在说古论今、纵横万里的时空跨越中,以厚重的文化内涵梳理南海问题的前世今生,以不容置疑的历史证据和国际法理,形成强大的证据链,并将其转化为电视化的法律文书,用事实证明中国人民是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的真正主人,南海是中华民族的祖宗之海。
(2)故事化的叙述手法与电视化证据相融合
全片在核心内容形成强大证据链的同时,以故事化的手法叙事,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讲述中形成故事链,证据里面有故事,故事里面存证据。
如:中国南海渔民航海使用的手抄本《更路簿》的故事;《明代东西洋航海图》的故事;郑和下西洋的故事;王恒杰教授南沙太平岛考古结缘台军太平岛指挥官贾重利上校的故事;中国皇帝和苏禄国皇帝的故事等。在历史叙述中,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洋务运动、西方海上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政府收复南海诸岛、中国传统海疆线的形成等国内外重大事件串联在一起,立体的、全方位的呈现南海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国内外对南海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全片在技术层面,集水下探密、空中摄影、卫星遥测等多种创作手段为一体,在史诗化叙事的宏观背景下,多层次、全方位地呈现南海及其周边海域的全貌。
《南海纵横》作为中国首部全面解读南海历史与现状的大型纪录片,主题鲜明,导向正确,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政策性与敏感性,并且历史资料详实全面,论述问题依据充分,并饱含爱国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