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驿与我国古代远程教育的发展

2018-01-31 11:55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驿站书信发展

(1.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陕西省远程教育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119;2.苏州大学 社会学院历史系,江苏 苏州 215123)

我们今天的书信主要是通过邮局来传递,邮局是我们近现代对信件专门传递机构的称谓。在我国古代,对信件及物资传递也有专门的机构,和我们现代邮局业务极为相似,被称为“邮驿”。与现代丰富的信息传递手段相比,古代的邮驿对当时人影响尤为深远。除了通过邮驿系统传递当时重要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之外,古人还通过邮驿来传递相互之间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乏教育子弟及相互讨论学问的信函,这种教育学习方式被我们现代人称之为远程教育。因此,探讨古代邮驿的发展,对廓清我国古代远程教育发展史极为重要。笔者不揣浅陋,试以时间为序,分阶段探讨我国邮驿发展及对远程教育的影响。

一、邮驿的产生及初步发展

在古代文献中,“邮” 、“驿”为近义词,都是指在道路上间隔一定距离,为传递信息的人设立的补给食物及交通工具的场所,亦指以邮驿方式传递信息。有研究者认为,我国邮驿雏形形成于商代,在郭沫若编的甲骨文《卜辞通纂》和《卜辞通纂考释》等书中说,凡是甲骨文中 “来鼓”、“来僖”等词都是指打鼓,是说当时商朝在边疆设了许多鼓,遇有敌情通过打鼓次第传递军情。

到了周代,出现了利用烽燧传递军事情报的方式,著名的“烽火戏诸侯”就是当时烽燧传递情报的最好例证。但依靠烽燧传递信息的不足是显而易见的,它不能准确详细地表达想要传递的所有内容。因此,能快速、准确、完整传递信息的要求被提上日程,以邮驿传递信息便应运而生了,在此时的文献中也出现了明确的记载,《周礼·地官·遗人》记载:“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凡委、积之事,巡而比之,以时颁之。”这里的庐、路室、候馆均为我们后来所说的馆驿,只不过各种称谓的馆驿规模大小不同罢了。

到东周的春秋时期,邮驿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传播速度快被当时人所称道,《孟子·公孙丑上》引用春秋时人孔子的话:“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将道德的流行速度与邮驿的传播速度相比较,可见邮驿传递速度在当时人心目中的地位。到战国时期,由于各国战争不断,为了准确传递军事情报,各国都非常重视邮驿系统建设,此时根据情报的紧急程度,将邮驿递送方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类,出现了递、驿、徒三种递送方式,其中递是指用马车传递情报的方式,驿是指用马传递情报的方式,徒是指信使徒步传递情报的方式。重要的军事情报以递或驿的方式来传送,而一般的情报信息通常用徒的方式来传递,可以推断当时的私人信件必定是通过徒的方式来传播。

通过以上论述可见,我国邮驿产生于商代,当时以击鼓的方式传递情报。到了周代,为了更为准确、完整地传递情报信息,我们严格意义的邮驿产生了,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是邮驿发展的非常重要时期,当时人根据情报紧急程度将邮驿分成递、驿、徒三种类型,提高了邮驿传递的效率,当时的私人信件只能通过徒的方式传递。邮驿系统的创立及初步发展,为我国古代的远程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我国古代邮驿的发展完善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它开创的许多制度影响深远,为后世朝代所效法。秦朝对邮驿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朝的统一,不仅仅是局限于对疆域的统一,对日常衣食住行及制度的统一,意义更为深远。不必说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单说道路交通方面的统一。秦之前各国,道路的规格都不相同,各地路况差异很大,给出行造成诸多不便。秦统一后,对全国道路交通进行统一规划,统一修建,这就是所谓的“车同轨”,修成了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极大地改善了国家的道路交通状况,便于人们出行。驰道的修筑不仅仅有利于人们日常出行,对邮驿的发展更为至关重要。在统一规划的驰道上,每间隔固定的距离,朝廷都会设立馆驿,备有饮食及换乘的车马,邮递人员可以在馆驿补充食物、换乘车马,以更快的速度奔赴下一个驿站。

汉承秦制,在邮驿方面,也是在秦朝的基础上向前推进,最重要举措是在全国范围增设了驿站,不仅在密度上加强,在广度上也进行加强,驿站蔓延到的地方,亦是情报信息能够传递到的地方。据相关统计:西汉时期邮亭数量多达29635个,《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当时:“五里一邮,邮人居间,相去二里半。”,《续汉书·舆服志》记载:“驿马三十里一置”,不但饮食物资补给方便了,驿马的换乘也更为方便,邮递人员挨站就可换马,一直可以保持高速行进。正因如此,到了汉朝,邮驿传书速度已经非常惊人了,《汉书·赵充国传》记载离长安远隔1450里的金城,在三日半后即收到了朝廷的文书,照此计算传递速度竟达日行400余里。

东汉之后,直至隋代,我国大都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这一时期的邮驿在承继了秦汉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这一时期邮驿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政府将一般性公文交由驿来传递,而较为紧急重要的公文则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委派专人递送,不再假手于驿站递送人员,驿站仅仅提供递送人员的食宿及马匹车辆。这时邮驿发展最大的特色是出现了私邮,一些有钱有势的达官显贵依靠雄厚的资金及权势开办了私人递送书信的机构,虽然这些私邮仅仅递送开办者本人的书信及物资,但也表明当时以书信传递信息的方式已很普遍,不再仅仅局限于政府层面。此时普通百姓的书信还是主要依赖于走南闯北的过往商旅捎带,有时也托亲朋好友转送。正因为递送书信的途径多样化,才促使书信业出现大的发展,书信题材由以前主要为军政情报,转变为题材更为广泛,除军国大事外,还出现了人物评述、朋友互答、山川风情等,涉及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可见,自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后,由于修建了延伸至全国各地的道路系统,促进了邮驿的快速发展。经过汉朝的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全国邮驿系统,邮递的速度和效率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东汉后直至隋朝前,虽然我国多为分裂政权,但并未影响邮驿的发展,这一时期突出的成就是为了解决个人书信及物资递送的需要,部分达官显贵建立了私人递送机构——私邮。普通百姓为了传递信息,往往托走南闯北的商旅或亲朋好友转送书信及物资。信息传递渠道的丰富化,极大推动了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此时诸多封建帝王及文人雅士往往通过家书教育子侄及弟子,留下了许多教育类书信的名篇。

三、我国古代邮驿的繁荣时期

唐代至明代时期是我国邮驿发展的繁荣期。如前所述,东汉以后,隋代之前,我国多处于分裂割据状态,隋朝是继分裂割据后又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隋朝建立后,致力于统一国家的建设工作,在交通建设方面,重新整修了全国道路,还修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京杭大运河,贯通了南北水上运输系统,这为唐代邮驿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了唐代,在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基础上,大力发展邮驿业,当时除了继续完善以前在陆路的邮驿外,还利用南北贯通便利的水上运输系统,通过舟楫来递送信件及物资,为了解决递送人员生活必须品及船只的补给,在重要的码头还设有水驿。除陆路和水路传送信件物资外,唐代还别出心裁建立了水陆结合的递送方式,建立了水陆兼办的邮驿方式。据《唐六典》记载,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有陆驿1297所,水驿260所,水陆兼办驿68所。正因为邮驿方式的进一步多样化,及邮驿系统的进一步完善,邮驿递送效率大幅度提高,递送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信件及重要物资,一种类似于现代报纸的资料也通过邮驿系统传递至全国各地,据文献资料记载玄宗时刻印出版了一种名为《开元杂报》的资料,它是我们现代报纸的前身,就是通过邮驿系统递送的。当时邮驿系统不但递送内容增加了,且速度也大幅度提高,唐代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一诗中写道:“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表明当时邮驿递送的高速,相关记载也显示当时陆驿通常日行300余里,最快能达500余里,难怪当时杨贵妃喜欢吃的荔枝能从千里之外在很短时间送抵京城。

到了宋代,由于北方战事频仍,军事情报的快速递送显得尤为重要,政府特别重视发展邮驿业。当时一个重大变革是将之前驿亭服务人员驿卒由普通民夫变成士兵担任,进行军事化管理。除此之外,还特设了类似我们现在的特快专递——金字牌急递脚。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驿传旧有步、马、急递三等,急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递脚如古羽檄也,以朱漆木牌金字,日行五百里。”这里的步递是最普通的递送方式,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平信,用于递送日常信函及物资;马递速度较快,一般递送较为紧急的文书;急递是最快的递送方式,是面临紧张战事特设的递送方式,主要用于紧急军情的传递。金字急递脚是急递里面最为特殊的一种,是传送特别紧急文书的,在递送过程中不能耽搁,且由专人递送。据研究者研究结果表明,宋代抗金英雄岳飞被朝廷用十二道金牌召回,这里的金牌就是金字急递脚。

到了明代,我国邮驿网络更加完备,特别是明代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产生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此时商人们将资本投资于各行各业,邮驿系统也不例外,部分商人创办了民信局,打破了以前官办邮驿的格局,更加方便了普通老百姓书信的邮寄,这是我国邮驿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可见,自唐代至明代是我国邮驿繁荣时期,信息递送方式不仅仅局限于陆路,水路及水陆结合的递送方式相继出现,使信息递送效率提高,递送量大增。此时,邮驿的分类更为细致,由于邮驿业的发展,信息递送速度较之前大为提高,为了对信息传递进行有效管理,邮驿被分为普通邮驿和快速邮驿,普通书信通过普通邮驿传递,而重要军事情报及政务情报则通过快递邮驿传递。此时,邮驿还出现了打破政府垄断的局面,开始出现了私办和商办的形式。由于邮驿业的这些变化,使普通百姓书信邮寄更为方便,通过书信探讨学问及教育子侄、学生的形式更为普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古代远程教育的发展。

四、我国古代邮驿向近现代邮局转型

清代,我国邮驿继明代之后继续发展,在康雍乾时期,达到邮驿业的鼎盛时期,据相关文献记载当时全国有驿站2000余个,驿站服务的士兵40000余人,驿夫70000余人,驿铺也有1.4万个。

但进入清代中叶以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我国自己的发展道路被打断。面对强大的西方列强,一批有识之士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开始向西方学习,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道路交通不再仅仅局限于之前的公路网络,铁路的修建被提上了日程。水路交通业不再局限于之前的帆船,蒸汽机驱动的轮船被引入航运。这时的邮驿系统新旧交替,既有之前的驿站,又有明代出现的民信局,也有自西方引进的近代邮局。近代邮局的引入,展示了它高效的递送能力,体现了它的竞争优势,清政府也对邮驿系统进行了“裁驿归邮”的整合,我国邮驿已开始逐步步入近代邮政。从此以后,邮政不再是官府独占,而是官民合邮,普通民众充分享受到现代通信方式带来的便利。到1912年,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传统的邮驿系统已经日薄西山,北洋政府果断裁撤了所有的邮驿站点,近现代邮政完全取代了邮驿。

可见,清代是我国传统邮驿业的顶峰,同时也是传统邮驿业日薄西山之时,现代邮政业被引进并逐步代替了邮驿。现代邮政业不但依仗现代交通工具高效递送信息,同时它实行官民同邮的方式,使普通民众书信往来更为便利。正因为现代邮政业的出现,也促成了我国现代意义的远程教育在清末民初开始萌芽发展。

[1]陈京.中国邮驿发展简史 [J].现代邮政,1990(3).

[2]樊清.古邮驿的衰落与近代邮政的兴办.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1).

[3]胡文悼.古代邮驿的管理[N].中国邮政报,2006-3-31(6).

[4]金岩.秦朝以前我国邮驿通信概况[J].中国邮政,1991(2).

[5]张小永.书信与我国远程教育[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

猜你喜欢
驿站书信发展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打分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共 筑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