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字洞与早期人类起源探索

2018-01-31 08:25魏光飚
化石 2018年4期
关键词:东亚地区灵长类起源

魏光飚

作者单位:重庆市地质调查院

我的导师金昌柱先生嘱我写一篇文章,以纪念安徽繁昌人字洞旧石器遗址发现二十周年。晃眼间,1998年秋的人字洞发掘距今已二十年。那段辛苦而充实的经历,那些曾朝夕相处的伙伴,已成为我生命中一段不可抹灭的记忆,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一种不可言说的情怀。人字洞是我学术生涯的起点,我的化石人生从那里蹒跚起步。人字洞发掘期间,我第一次开始从科学的角度去思考、去探寻“人”这种复杂生物的科学定义、起源与演化的历程。人生路上,我们走得太快,以至于常常忘了我们来时的路,忘了我们出发的起点和初心。回头看去,只觉走过的路扑朔迷离,云山雾罩。我们对人类演化历程的认知也是如此。且以我对“人”这个字粗浅甚或错误的解读,来纪念人字洞这个极其重要的史前文化遗址发现二十周年吧!

1998年5月,金昌柱等在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发现一富含哺乳动物化石的洞穴堆积体,初步判断其地质时代为上新世晚期至早更新世早期。因堆积剖面呈人字形,金昌柱等将其命名为“人字洞”,表达了在其中找到人类化石或人工石制品的一种热切希望。人字洞发掘项目属金昌柱任组长的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与环境背景的研究”安徽课题组,该专项旨在全国境内寻找距今4.0~1.8百万年期间的早期古人类遗骸及文化遗存,探索和研究东亚早期人类起源问题。正如攀登专项首席科学家邱占祥院士所说:发现人类化石或人类活动的遗迹无疑是本攀登专项,特别是安徽课题组每一个成员都梦寐以求的目标。

对于人字洞遗址的发掘成果,邱占祥院士作了如下客观而生动的评价:“遗憾的是,虽然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幸运之神始终没有降临,我们没有发现任何人类化石。作为补偿,‘上帝之手’却又轻轻一挥,让我们发现了大量的人类活动的遗迹,包括总数超过200件的石制品和若干骨制品”。无疑,人字洞的发现是我国乃至欧亚大陆早期人类起源与演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人字洞多达5000余件、近70个种的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和大量简单而原始的人工石制品与骨制品,为研究欧亚大陆尤其是东亚地区早期文化特征及环境背景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人类在繁昌人字洞活动的历史在距今250~220万年之间。与人字洞同属早更新世最早期的巫山龙骨坡遗址,含人类化石和石制品的地层年代同样介于250~220万年之间。这两个史前遗址提供了迄今为止欧亚大陆发现的最古老人类活动证据。人字洞与龙骨坡的文化遗物足以证明长江流域是欧亚大陆早期人类演化和扩散的中心之一,它们在解决最早的中国人及其文化起源研究上的重要性迄今仍被低估。

人字洞没有人化石发现的“遗憾”,是我国大多数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的一个共性。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或许与古地理、古环境有关,本文不做探讨。与人字洞同时代的龙骨坡遗址,尽管发现了上千件人工石制品和少量骨制品,但人科化石也只有一段残破下颌骨和一颗门齿,且还存在其是“人”还是“猿”的争议。有“东方奥杜威”之称的河北泥河湾盆地,拥有众多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其中的马圈沟遗址第三文化层距今166万年前),但至今没有发现过人类化石。朱照宇团队最近在Nature杂志上报道的陕西蓝田上陈遗址(距今212万年前),同样没有发现人化石,遗址中只出土了简单而原始的人工石制品。

如何评价这些只有石制品、没有人化石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学术价值?或许,这里牵涉到一个关于“人”的科学定义的问题。什么是科学意义上的人?直立行走者?工具的制造与使用者?人类学家与考古学家对于“人”有着不同的定义,生物学上的“人(Homo)”和考古学上的“人(Man)”定义是不一致的。前者更关注人的生物属性或自然属性,以两足常规直立行走作为人最重要的标志;后者则更关注人的社会属性或文化属性,以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作为“人猿揖别”的主要标志。中国诸多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表明,这两个标志的出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不同步的。安徽繁昌人字洞、重庆巫山龙骨坡、湖北建始龙骨洞、广西田东么会洞、河北阳原泥河湾、陕西蓝田上陈等遗址,共同组成了东亚地区的早期文化序列,提供了中国乃至东亚迄今最早的人类聚居地的证据。这些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已经现身或尚未现身的主人,是人,还是猿?

人,这个字形最简单而内涵最复杂的汉字,可以有三种科学上的解读,也分别代表了人类演化的三个阶段:人科(Hominidae)、人属(Homo)、人种(智人,Homo sapiens)。人科的出现以两足常规直立行走为特征,代表了体质学上的“人猿揖别”阶段,发生于大约700万年前,化石全部发现于非洲。人属的出现以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作为“人猿揖别”的主要标志,除能常规直立行走外,其体质学特征似人似猿,发生于大约330万年前,最早的证据来自于非洲的肯尼亚。智人的出现以解剖学特征上与我们现代的人类没有什么区别的最进步类型的人种出现为标志,发生于大约30万年前或者更早,最早的化石证据来自于北非的摩洛哥,最近也有报道说以色列发现了40万年前的智人牙齿。这个阶段人的智力与文化快速发展。

如果“巫山人”及东亚地区同类型的其他所谓的“神秘的”高等灵长类动物(比如建始人、么会洞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那么他们是“人”还是“猿”?或者说,如果他们的体质特征是“猿”,而思维能力是“人”,其系统位置又该如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人类所特有的文化的发展具有区域性、传承性和相对的稳定性。人类在其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在某些时间段或某些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体质形态的进化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会出现不同步、不协调的现象。文化遗物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经过有意或无意的创造而产生的物质产品,往往比人类化石更具丰富性和可对比性。因而,将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作为区分人(Man)和其他灵长类动物(Ape)的主要依据,更容易建立起一个明确的分类、比较标准,厘出一条清晰的文化起源、发展脉络。

是谁创造了东亚地区最古老的旧石器文化系列?或者说,是哪一种高等灵长类,早在约200多万年前,就在长江流域以蹒跚的脚步走过洪荒,一步迈入了旧石器时代?人字洞文化遗存必定属于某类主人。那么,他们是人,是猿,还是一种具有思维能力的我们目前尚未认知的高等灵长类动物?笔者认为,他们更可能属于前文对“人”字的第二种解读,即代表了东亚地区最早期的人属成员,其体质学特征介于人与猿之间。要真正确定人字洞文化的主人,尚有赖于对该遗址的进一步发掘,有赖于高等灵长类化石材料的出现,也有赖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所幸的是,人字洞遗址的工作还远没有结束,这里还有十余米厚的富含哺乳动物化石和古人类文化遗存的堆积没有发掘,这为我们将来揭开“人字洞人”的神秘面纱留下了极大的希望和无限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东亚地区灵长类起源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圣诞节的起源
奥运会的起源
如何看待我国的高投资率
会“珰”洞鉴以昭然——古代东亚地区冠饰“珰”之探究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中国灵长类动物一览表
为什么人们都说猴子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