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龙富
(中共娄底市委党校, 湖南 娄底 417000)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他带领广大共产党人取得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丰功伟绩,带领亿万人民群众实现了当家作主的革命目标。毛泽东在领导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推进民主革命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内涵丰富、系统有序、科学合理的领导艺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形成是无产阶级领导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植根于民主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特殊的国情和中国共产党特殊的党情。立足当下,毛泽东领导艺术所蕴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当代管理工作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毛泽东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思想和领导方法,既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照搬照抄的,而是立足于独特的历史起点、理论源泉和实践基础发展而来的。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思想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历史起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早期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理论源泉,民主革命时期特殊的中国国情是毛泽东领导艺术形成的实践基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同时也为沉沦近百年的传统中国社会送来了自由民主的曙光。1921年中国共产党于上海成立,自此中国民主革命的征程翻开了新的篇章。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成立的政党,并且自创立之日起就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一切行动均遵从马克思主义所创立的政党学说。马克思主义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指导政党的全部领导活动的理论基础,又是揭示党的领导活动的本质规律的思想武器[1]94。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无论是建党立党还是开展革命,都紧紧依托于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思想,并以此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毛泽东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并拥有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以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方法将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思想贯穿于中国革命实际,形成了极富智慧的毛泽东领导艺术。这也为他后来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坚实的历史根基。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非仅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功绩,而且是全体仁人志士和亿万人民大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样,毛泽东领导艺术的形成也并不单单是毛泽东个人思想的凝集,而且是全体共产党人集体智慧和思想理论的结晶。以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彭德怀等人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既是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者,同时也是中国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的早期领导者,他们在领导革命运动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成熟的领导方法和领导理论[1]99。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领导地位,此后逐渐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作为早期共产党人的核心人物和领导者,毛泽东不仅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更善于广纳良言、采纳他人建议。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早期共产党人拥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情怀,并以此为联结形成一个长期的、稳固的、团结的领导阶层。这种“汇聚天下英才、广纳仁人志士”的革命理念客观上为毛泽东领导艺术的形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和丰富的理论源泉。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国运日渐衰落,备受列强欺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导致中国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发展状况极不均衡,社会阶级也出现严重失衡。作为革命领导者的无产阶级在社会中仅占少数部分,而最广大的社会基础是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这种特殊的社会阶级构成形成了“橄榄型”的中国社会,同时也从客观上决定了想要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必须要以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领导方法将广大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1927年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背叛中国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宣告失败。此后,毛泽东率领部队转战井冈山,开辟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道路。正是中国社会特殊的民主革命实情和复杂的社会阶级构成迫使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开动脑筋、拓展思维、创新理念,逐渐探索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也正是基于中国社会复杂的革命情况,毛泽东领导艺术的形成得以拥有深厚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领导艺术作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亿万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思想引领和理论武器,拥有丰富的内涵和底蕴。毛泽东领导艺术涵盖了“党群关系”“领导权威”“吸收人才”“组织作风”“工作方法”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和推进自身建设都起到了巨大的指引作用。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工作路线,也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它是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套处理党与群众关系的具体工作方法。1934年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提到:“我们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2]136毛泽东充分认识到了中国社会中人民大众在革命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并且十分注重处理好党与人民大众之间的关系。在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开展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毛泽东也时刻强调要把群众路线贯穿于群众工作和革命事业的各个方面。1943年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毛泽东再次提到:“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899这也成为党的群众路线正式形成和完善的重要标志之一。
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对革命事业的领导权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一个核心内容,也是民主革命能够最终胜利的根本保障。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人清醒认识到巩固党的领导、把握领导权是领导革命事业的必要前提。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部队转战井冈山,在党的统一指挥和部署下,开始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型革命道路。此后,共产党人时刻注意牢牢把握党在革命事业中的领导权,不断巩固和提升党在其他一切社会阶级中的权威。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指出:“红色政权的长期存在并且发展,除了上述条件之外,还须有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2]50毛泽东对党的领导权在革命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有着敏锐的认知和洞察力,也对如何巩固党的领导权这一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
革命事业就本质而言是人的事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认识到社会先进力量和优秀人才对革命事业的巨大推动作用,因而在领导革命事业的过程中始终秉承“五湖四海广纳人才”的用人之策,并且始终以包容和开放的心态吸收一切先进力量加入到革命阵营中来。可以说高超的“选人用人之策”也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毛泽东在1925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提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2]9毛泽东在精准分析中国社会各个阶级的基础之上,逐步形成了统一战线的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此后,中国共产党人以统一战线的策略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先进力量,不断充实和壮大自身的社会基础,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毛泽东在1945年七大《论联合政府》中提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2]1094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事业的过程中始终牢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风气和崇高理想,始终坚持以优良的工作作风来指导革命实践工作,立足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三大作风来指导全党工作,力求打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环境,力求塑造一心为民的政府工作作风。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核心内容。中国革命早期阶段,以王明为代表的部分共产党人一味追求马克思主义原著、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导致中国革命事业停滞不前。遵义会议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解放思想、立足实践,逐步纠正了全党的工作思想。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提出:“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2]801此后,党中央于1942年前后在延安地区部署开展了整风运动,立足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有力反击了党内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教条主义等一系列错误思想,逐步端正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态度。
毛泽东领导艺术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领导智慧结晶和思想硕果,是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作为一种管理方法与领导艺术,它不仅在历史上指导中国人民成功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样在当代也闪耀着理论的智慧光芒,对当代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通行的等级观念深入人心并延续至今。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群众路线”来处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大众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构建了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深厚合作根基,最大程度地调动了人民大众参与革命的积极性。由此可见,领导者如何处理与追随者之间的层级关系是保证全局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当今社会各级单位中,管理者与执行层之间普遍存在“颐指气使”“绝对命令”“唯上是从”等畸形层级现象,居于领导地位的管理者往往将自身职业地位的等级属性嫁接于人际关系之中,从而以“高姿态”“高地位”“高眼光”的态度来对待单位下属或执行人员,这也往往造成管理者与执行层之间关系的淡漠和疏远,不利于营造团结高效的整体工作氛围。作为管理者,要深入把握毛泽东领导艺术所提倡的“群众路线”,以平等姿态和友善态度来构建单位中领导层与执行层之间的工作关系。第一,要合理界定公私权力界限。管理者与执行者之间的从属关系仅限于工作领域范畴,其权力效力也仅限于工作单位内部。管理者要明晰自身权力的效力范围,将权力合理行使于单位工作和相关业务中,防止权力效力越过公事边界,从而影响领导层与执行层间的正常工作关系。唯有秉承“公私分明”的原则,才能最大限度保证管理层权力行使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第二,要立足平等心态构建人际关系。管理者作为单位的权力中心,务必要以身作则自觉抵制“官僚作风”和“等级风气”,要以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观念来指导全局工作,尊重他人的工作岗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人的建议和方案,将心比心、以诚换诚,通过践行相互尊重的理念从而引导全体成员共同构建“平等、友爱、团结、高效”的良好工作氛围。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开辟了“统一战线”方针,以平等和团结的方式将旧社会中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各民主党派等多种进步力量凝聚到一起,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强大的政治革命力量。这种“多方力量精诚合作”的模式之所以能够长期延续,最核心的要素便是中国共产党人坦诚相待、以诚相交的公正之心。由此可知,一个单位中管理者的工作作风往往能对整体凝聚力和管理层公信力产生巨大影响。简言之,管理者能秉承公正公平的工作作风,单位才能产生团结统一的凝聚力,管理层才获得人人敬重的工作权威,全局工作才能高效开展。树立领导权威,管理者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坚守工作标准不动摇。无论是重大业务还是细节工作,都要坚持以“工作标准”为原则和底线,管理者要带头践行“工作首位”的理念,以兢兢业业的实干精神鼓舞全体员工,以不折不扣的工作态度开展业务,以优异业绩和工作成效赢得全体员工对管理者的肯定。第二,坚持奖罚分明无折扣。管理者的职位属性决定了其掌握全局工作的决策权,行使决策权的核心要义在于保证权力效力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对待优秀员工和优异业绩,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针对重大失误和工作过失,要依规给予相应惩处。严格遵循单位工作制度来推进决策权执行,才能自觉树立管理者的权威。第三,坚持信息公开无遮掩。管理者在决策和处理单位范围内相关工作时,应在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保证信息公开和透明。如单位员工管理机制、工作业绩评价尺度、人才提拔考核标准等方面,要充分保证全体员工的知情权和建议权。以坦诚互惠的工作理念赢得全体员工对管理者的理解和认可。
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人力资源是开展工作的根本和前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得益于清醒认识到人才在革命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才能以统一战线的策略最广泛地团结优秀人才和先进力量,进而为中国革命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最终取得革命事业的成功。这也为当代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选人用人提供了借鉴和思考。管理者要保证单位整体工作的高效开展,必然要掌握恰当的驭人之道和用人之策,将人才资源和工作岗位科学结合,进一步夯实单位人才根基。第一,科学布局工作岗位。俗话说“革命分工各有不同”,无论是规模庞大的单位还是机构较小的部门,其工作岗位都分门别类,各不相同。最高管理者作为单位中把控全局的操盘手,要以睿智的眼光识人善用,结合不同员工的专业和特长安排相应职位,以实现人尽其才的工作目标。第二,逐步完善人才政策。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根本和前提是给予充分的工作肯定和政策鼓励,管理者要高度重视人才政策,根据工作实际和经济水平逐步调整和完善单位的人才政策,特别是对特殊人才和优秀人才适当给予优厚待遇,进一步提升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幸福感。第三,充分挖掘优秀人才。人力资源拥有交替换代的属性,骨干人力资源的流失必然需要新兴人力资源的补充。因此,管理者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人力资源部门要重点培养和挖掘单位内部的“人才潜力股”,通过相关的岗位交换和工作锻炼机制,使其成长为符合岗位需要的优质人力资源,以此保证单位新老员工的平稳交替。
实事求是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历经革命实践和社会发展检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依靠实事求是的工作思路才能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年代末,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依靠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才得以纠正“左倾”错误路线,成功推动改革开放。立足当下,实事求是同样是我们应当发扬的优良作风。居于管理地位的管理者,应当更加坚守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第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管理者要带头践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作风,无论是工作执行还是制定决策,都要立足于客观实际,不盲信书本知识和他人经验,不盲从他人建议和固定模式,而是要事必躬亲,亲自参与全程工作,最大限度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二,不怕错、不容错、只求真。任何工作的成功都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失误与过错是工作常态。管理者作为全局工作掌舵者,要带头树立直面挫折、敢于认错的工作态度。敢于正视工作的失误和不足,敢于抵住决策的风险和压力,敢于解决一切困难和问题。管理者带头践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就能进一步感染全体员工的工作作风,进而在单位内逐渐形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