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

2018-01-31 01:17
家庭医药 2018年13期
关键词:压力感黑色素瘤皮肤科

超100个基因在“操纵”人类头发颜色

你的头发天然是黑色、白色,还是黄色、棕色?这些是体内的基因说了算。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由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联合多国科研机构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影响人类头发颜色的基因超过100个,这打破了“人类头发颜色主要由几个已知的基因决定”的原有认知。该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发表。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通过问卷和专家评估结合的方式,精确量化了近30万人的头发颜色状况,并分析了800多万个遗传位点和头发颜色的关系,最终新发现超过100个新的遗传位点和头发颜色存在显著关联。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刘凡研究员说,此发现深入解析了头发颜色的遗传力,进一步揭开了人类色素表型表达变异的分子基础。基于新发现位点的人类头发颜色预测有更高的准确性,在法医学等领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实现通过DNA来精准预测未知犯罪者的头发颜色提供了可能。

女性年龄增长,压力感反而降低

近年来“中年危机”这个词受到热议,从广义上来讲,中年危机是指人至中年可能经历的事业、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种关卡和危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在这个时期都容易出现如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然而不久前,一项来自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结果却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的压力感反而会降低,具体来说,就是在这一“特殊”的时间段,女性的压力感相对较小、生活质量更高。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共调研了超3000名年龄范围在42~53岁之间的女性,通过评估女性的自信心、控制力以及应对生活压力的能力,来评估年龄、更年期和人种对于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调研对象感受到的压力,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其中相比于黑人、白人以及中国女性,日本女性的压力下降程度相对较弱。

虽然在这次研究中,并没有进一步研究压力感下降的原因,但研究人员推测结果或许与生活现状有关。对于正在经历更年期的女性来说,这项颠覆过去经验的研究成果,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听音乐可改善自律神经功能

日本的研究小组发现,人在聆听环境音乐时可以减轻主观疲劳感,变得舒心放松,从而改善与主观情绪变化有关的自律神经功能。

不同类型的音乐可以诱导放松、睡眠、兴奋以及悲伤等情绪。从生理学观点推测,这些情绪变化可能与自律神经功能有关,但尚没有科学的共识加以解释。

此次,研究小组从钢琴、小提琴和自然音源等构成的音乐中,选择适于预防疲劳和放松恢复的乐曲制成环境音乐专辑,并以20名健康人为对象,利用数值化装置测定他们在下班后听30分钟专辑音乐与无音环境下的疲劳、不安、睡意、忧郁等主观情绪。结果发现,被测试者在听音乐时主观情绪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观疲劳感减轻,慰藉、放松情绪变动较大。环境音乐对循环系统自律神经功能的影响为心跳显著减慢。

欣赏音乐是能够简单转换心情的方法之一。这项研究表明,科学评价主观心情转换的效果是可能的,今后有望将音乐欣赏确立为一门与健康有关的学科,推进健康社会建设。

日本研究:全球变暖导致人们夏季难以入睡

日本东京大学一研究团队近日发布研究结果称,全球变暖、城市热岛效应使夏季夜晚气温偏高,人们因此失眠、辗转反侧,睡眠质量也随之下降。

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人们可能都有过在夏季夜晚难以入睡的经历,但此前尚未证明气温与睡眠之间的具体关联。对此,东京大学环境社会系统学副教授井原智彦率领研究团队对1284人进行调查,并通过将睡眠质量数值化,得出气温与睡眠质量的关系。

其中,40%的受访者在夏季出现“晚间入睡后突然醒来”“白天困到不能自己”等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不佳的现象。尽管凌晨平均气温约在23~31℃之间,但气温超过24.3℃的话,人们就容易失眠、难以入睡。

井原表示,因中暑可能导致死亡,人们对中暑关注度及警惕度较高。但实际上,在夏季难以入睡、无法保证良好睡眠质量的人也不在少数,由此造成白天工作效率低下,对社会整体产生负面影响。建议人们在夏季入睡时适度使用空调,保证良好的睡眠环境。

人工智能诊断皮肤癌,打败17国58名专业医生

据报道,近日,来自德国、美国和法国的一个研究小组用超过10万张图片对一个人工智能系统进行训练,使它能够区分出危险的皮肤病变和良性的皮肤损伤。

这台机器——一个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区分恶性黑色素瘤和良性痣照片的测试中,打败了来自17个国家的58名皮肤科医生。其中超过一半的皮肤科医生是“专家”级别,有5年以上的经验,19%的人有2~5年的工作经验,29%的人是初学者。

“CNN的表现优于大多数皮肤科医生。”研究小组工作人员表示,平均而言,人类皮肤科医生准确检测出了86.6%的皮肤癌,而CNN的比例为95%。

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海德堡大学的Hologer Haenssle在一份声明中说:“CNN检测出了更多的黑色素瘤,这意味着它比皮肤科医生的敏感度更高。”但它还是“误诊了少部分恶性黑色素瘤,这将导致不必要的手术”。

因此,机器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医生,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人体某些部位的黑色素瘤,如手指、脚趾和头皮,很难通过图片展现,人工智能可能难以识别“非典型”病变或病人自己没有意识到的病变。“目前,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彻底的临床检查。”墨尔本莫纳什大学的Victoria Mar和昆士兰大学的Peter Soyer表示。

日本筑波大学团队发现睡意与脑内蛋白质有关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筑波大学教授柳泽正史(神经科学)团队在英国科学杂志《自然》网络版上发布研究成果称,通过老鼠实验发现大脑中的80种蛋白质活化时将导致犯困,而睡眠后又会恢复原状。名为“单核苷酸多态性”的这些蛋白质被认为是睡意的“真面目”,似乎与睡眠本身有密切关系。

柳泽等人认为蛋白质能促进睡眠,使神经得到休息,有助于恢复机能。他表示:“这或将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和开发失眠等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压力感黑色素瘤皮肤科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为何压力越大越能吃
皮肤科医生6招教你抗“冬痒”
灵魂画手
邢台市中医院皮肤科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
颅内黑色素瘤的研究进展
左拇指巨大黑色素瘤1例
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现状调查研究*
当归拈痛汤在皮肤科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