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东月
(陕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 晋中 030800)
反流性食管炎又称RE,是一种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糜烂及溃疡的食管炎症性病变,患者常伴有吞咽困难,喉咙肿痛、食管灼痛等症状,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1]。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由于自身基础疾病多,加上对药物的耐受度不强,往往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患者一方面需要合理用药,另一方面需要进行精细化的护理模式[2]。我院为此作出研究,分析临床精细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护理效果。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反流性食管炎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69.50±3.50)岁;对照组男1 7例,女1 3例,年龄6 3~77岁,平均年龄(68.80±3.7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采用包括奥美拉唑、西咪替丁在内的药物治疗,2次/d。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精细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制度,制定严格考核制度,规范护理人员操作,对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及责任心进行考察。患者入院后详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及病史等,根据患者护理要求,人性化判定护理措施,细化护理措施方案。
临床患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护理人员需详细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情况,保证药物时效性和安全性,给予患者用药过程中,注意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止用药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老年患者年龄较长,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身体各器官功能减退,加上对病情的不了解,缺乏疾病知识,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排斥治疗,影响治疗效果。对此护理人员应积极实施心理辅导,了解患者不安原因,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为其详细分析病情,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帮助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为患者制定合理饮食计划,细分至早、中、晚三餐,注重营养搭配,少食多餐,进食时要细嚼慢咽,禁止患者食用巧克力、咖啡及其他辛辣刺激类的食物,严禁烟酒,为减少反流频率及酸对食管粘膜的影响,睡前2~3 h不再摄入食物,告知患者用餐时不宜使用卧位进食,将病床抬高15~20 cm即可。尽量减少增加腹内应的活动,如:过度弯腰,扎紧腰带等。鼓励患者进行简单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避免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增强体质。
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工作,指导患者规范饮食及生活习惯,按时作息,劳逸结合。按时用药,定期复查,出现病情复发或加重情况及时就医。
自制表格比较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烧心、反酸、吞咽困难),分数越低表示改善情况越好;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由合理饮食、正确用药综合得出)。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烧心、反酸、吞咽困难症状评分分别为(2.25±0.42)分、(1.83±0.42)分、(2.82±0.52)分。正确用药19例,依从性为63.33%(19/30);合理饮食13例,依从性为43.33%(13/30)。
观察组烧心、反酸、吞咽困难症状评分分别为(1.75±0.41)分、(1.03±0.22)分、(1.57±0.45)分。正确用药27例,依从性为90.00%(27/30);合理饮食25例,依从性为83.33%(25/30)。
治疗后,患者临床情况得到改善,且观察组临床症状情况较优于对照组,同时依从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精细化护理是一种创新与发达国家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新型护理模式,基于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该护理过程要求精细化、规范化。要根据患者要求进行个性化设计。
对护理人员制定严格考核制度,规范护理人员操作,考察其专业水平及责任心。详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及病史后建立细化护理措施方案;通过对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取心理辅导及健康宣教,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规范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异常情况对症治疗,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禁烟禁酒,生活规律,合理饮食,鼓励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减少反流频率及酸对食管粘膜的刺激,增强患者体质,指导患者掌握疾病有关知识,以便进行自我护理,防止病情复发。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症状改善评分和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显示,临床精细化护理应用于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效果明显,精细化护理便是对常规护理的细化和升华。
综上所述,临床精细化护理干预能有效作用于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其康复。
[1] 杨 宁.反流性食管炎中施行护理干预的价值评定[J].饮食保健,2017,4(10):157-158.
[2] 汪继平,唐 晓,张 丽,等.护理干预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3):50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