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妇产科,重庆 408000)
宫颈癌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宫颈病变筛查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发展,绝大多数宫颈病变患者得到了早期的干预与治疗,但仍有部分妇女由于自我保健意识不够,使得宫颈癌的发生率居高不下[1]。因此,寻找一种积极有效的特异性指标对病情进行早期判断至关重要。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为一种由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分离而制备出来的糖蛋白相关抗原,大量实验资料显示,该抗原在绝大多数鳞状上皮细胞癌中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并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可将其作为判断宫颈癌治疗及预后的指标之一[2]。在通常情况下,可根据宫颈癌病理类型的不同将其分为宫颈鳞癌、宫颈腺鳞癌、宫颈小细胞癌及宫颈腺癌共四类,现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针对血清Scc-Ag与宫颈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妇产科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宫颈癌患者,纳入标准:行宫颈活检或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确诊为宫颈癌者;符合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为Ⅰ至ⅡB期[3];就诊前尚未接受过化疗、局部放疗者;未合并发生其他系统肿瘤者;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凝血功能障碍者、骨髓功能抑制者;精神类疾病者、认知功能障碍者。根据宫颈癌病理类型的不同分为宫颈鳞癌组(n=45)、宫颈腺鳞癌组(n=26)、宫颈小细胞癌组(n=10)、宫颈腺癌(n=9),宫颈鳞癌组年龄在38~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35±2.82)岁,宫颈腺鳞癌组年龄在39~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71±2.95)岁,宫颈小细胞癌组年龄在41~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49±2.95)岁,宫颈腺癌年龄在43~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54±2.58)岁。几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并按照血清的操作流程进行检测处理。检测方法为免疫发光夹层法,仪器为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MAGLUMI 2000P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评定标准为Scc-Ag≥2.5ng/mL为阳性[4]。对这四组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对比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血清Scc-Ag水平及手术治疗前后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血清Scc-Ag水平变化。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采取t检验,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宫颈小细胞癌组、宫颈腺鳞癌组血清Scc-Ag浓度<1.5ng/mL患者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χ2=0.78,P>0.05)。宫颈腺鳞癌组、宫颈腺癌组血清Scc-Ag浓度≥1.5ng/mL患者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χ2=1.02,P>0.05)。宫颈小细胞癌组、宫颈腺鳞癌组血清Scc-Ag浓度<1.5ng/mL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宫颈鳞癌组与宫颈腺癌组,宫颈腺鳞癌组、宫颈腺癌组血清Scc-Ag浓度≥1.5ng/mL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宫颈小细胞癌组与宫颈腺鳞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9~7.03,均P<0.05),见表1。
表1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血清Scc-Ag水平对比[n(%)]
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Scc-Ag levels in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pathological types[n (%)]
组别例数(n)血清Scc⁃Ag浓度<1.5ng/mL血清Scc⁃Ag浓度≥1.5ng/mL宫颈鳞癌组4510(22.22)35(77.78)宫颈小细胞癌103(30.00)7(70.00)宫颈鳞腺癌组268(30.77)18(69.23)宫颈腺癌92(22.22)7(77.78)χ26.397.12P<0.05<0.05
宫颈鳞癌组治疗前分别与宫颈腺鳞癌组、宫颈小细胞癌组及宫颈腺癌组治疗前相比,血清Scc-Ag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5、3.02、3.20,均P<0.05)。宫颈腺鳞癌组治疗前、宫颈小细胞癌组治疗前及宫颈腺癌组治疗前相比,血清Scc-Ag水平无明显差异(F=1.10,P>0.05)。四组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血清Scc-Ag水平降低,宫颈鳞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cc-Ag水平降低差值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56~6.89,均P<0.05),见表2。
表2 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cc-Ag水平对比(ng/mL,χ±S)
宫颈癌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第三大恶性肿瘤,易导致女性患者死亡[5]。血清Scc-Ag为一种特异性较高且应用于诊断鳞癌的肿瘤标志物,结合大量临床资料发现,有利于应用在全部鳞状上皮细胞起源癌的诊断与监测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包括子宫颈癌、外阴部鳞状细胞癌以及头颈部癌等[6]。鳞状细胞癌抗原为鳞状细胞上皮癌相关抗原TA-4的亚单位,多存在于妇女的子宫、宫颈、头颈等诸多鳞状上皮细胞胞质中,并具有较为强大的抗原表达能力。有研究报道指出,血清Scc-Ag为一类与宫颈鳞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以及肿瘤大小等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也与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等相关,多表现为随着宫颈癌肌层浸润深度的升高以及临床级别的升高而表现出更高的水平[7-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宫颈小细胞癌组、宫颈腺鳞癌组血清Scc-Ag浓度<1.5ng/mL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宫颈鳞癌组与宫颈腺癌组,宫颈腺鳞癌组、宫颈腺癌组血清Scc-Ag浓度≥1.5ng/mL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宫颈小细胞癌组与宫颈腺鳞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Scc-Ag水平降低,宫颈鳞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cc-Ag水平降低差值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清Scc-Ag在不同病理类型的宫颈癌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水平,其中宫颈鳞癌的血清Scc-Ag表达水平较高,且阳性率更高,推测出现此结果的原因是宫颈鳞癌细胞组织中的Scc-Ag更加容易通过微血管,使得血清中的水平明显升高,说明血清Scc-Ag阳性可能对宫颈鳞癌具有较好的辅助临床指导意义,但对于其他类型的宫颈癌敏感性一般[9]。经过手术治疗后,血清Scc-Ag表达水平降低,推测出现此结果的原因是当肿瘤病灶被尽可能的切除后,则会相应的减少Scc-Ag透过微血管的量,所以血清中Scc-Ag表达水平较低。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患者全身的鳞状上皮组织在发生病变后均可以使得血清Scc-Ag的表达水平较高。因此,不能单独将血清Scc-Ag作为诊断宫颈癌的依据,但能够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指标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及预后过程中。
综上所述,血清Scc-Ag与宫颈癌病理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血清Scc-Ag可作为宫颈癌早期辅助诊断及评价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尤其对于宫颈鳞癌而言更具价值。由于本次试验样本量有限,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可通过深入研究以获得精确的结论。
[1]Heijkoop S T,Franckena M,Thomeer M G,etal.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radiotherapy and concurrent hyperthermia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stage cervical cancer: a retrospective study[J].Int J Hyperthermia,2012,28(6):554-561.
[2]孙茂春,康晓琳.HPV-DNA联合TCT检查对于诊断宫颈疾病的价值及其病理分型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5):647-649.
[3]Xu W,Yu S,Xin J,etal.Relationship of 18F-FDG PET/CT metabolic,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J].J Investig Med,2016,64(8):1246-1251.
[4]邹美燕,刘丝荪,潘吴媛.宫颈癌淋巴结内鳞状细胞癌抗原和细胞角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9):1468-1470.
[5]Zhu W,Pan X,Yang Z,etal.Expression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TAp73 and ΔNp73 in FIGO stage I-II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Oncol Lett, 2015,9(5):2090-2094.
[6]Hu Y Y,Fan W,Zhang X,etal.Complementary role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and 18F-FDG PET/CT in suspected recurrence of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ncer[J].J Cancer,2015,6(3):287-291.
[7]任红英,黄伟,程晓榆,等 .血浆鳞状细胞癌抗原在宫颈肿瘤中的表达[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1):50-52.
[8]Yu J Q,Zhou Q,Zheng Y F,etal.Expression of vimentin and Ki-67 proteins in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J].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5,16(10):4271-4275.
[9]王静,田小飞,袁渊,等.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在局部晚期宫颈鳞癌中的临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13,21(3):636-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