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公证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2018-01-30 08:06孙学艳
卷宗 2018年35期
关键词:放管服改革

摘 要:本文以“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公证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为重点写作内容,简单阐述了“放管服”的概况和主要内容,并根据实际,提出“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公证管理体质改革的对策,即:把关公证人员准入制度,强化公证人员队伍建设;出台公证机构的执业标准及其规范,加强监督;完善“两结合”管理体制,加强公证协会职能建设。

关键词:“放管服”改革;公证管理体制;改革

1 序言

當前,在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作为一项法律保障手段,公证活动已经开始介入社会生活多个领域,公证的制度理念与功能定位符合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公证对创新社会治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公证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拓展与深化公证服务,对加快职能的转变,社会治理结构的创新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公证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为题展开写作,重点探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公证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2 “放管服”改革简述

2015年5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其主持召开的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的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了体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及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双创”的重要讲话。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简称“放管服”改革。“放”是指简政放权,“管”是指放管结合,“服”是指优化服务。“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是我国政府行政改革的基础,“优化服务”是高层次要求,是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的必然要求,三者体现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

3 “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公证管理体制改革对策分析

3.1 把关公证人员准入制度 强化公证人员队伍建设

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公证人员准入制度,对公证人员从业资格进行严格把关,加强对公证行业的准入审查。公证人员作为国家相关公证事业的代表,其就业资格需要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公证人员符合就业标准的前提下方可进入公证行业,严格对年龄、任职资格、阅历等进行审查,以行业的高标准要求公证人员。其次,通过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对公证人员的管理,加强对机构编制的管理,兼顾聘用备案人员的核定,避免人员流失,科学制定公证员配备方案与公证机构的设置方案,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制度以适应公证事业的发展需要。在“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之下,公证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需要强化制度化的管理以及加强各项制度化标准的完善和制定,通过制度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和相关标准规范公证人员的行为。第三,强化公证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公证人员的素质,培养公证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之下,积极充实公证人员的队伍,加强公证人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公证教育与培训机制的作用,对公证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加强公证人员作风建设,提高公证人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程度,打造具有坚定信念、清正廉洁、公证自律、执业为民的高素质的公证职业化队伍。

3.2 出台公证机构执业标准和规范 强化监督

“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公证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出台公证机构执业标准和相关的规范,强化监督。公证职责履行的基本要求是规范有序,加强公证体制改革,需要对公证执业的行为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加强公证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与信息化发展,积极完善公证执业的准入与考核以及监督机制,完善和规范公证执业工作流程。在“放管服”的背景之下,积极推动公证执业的准入规范化、考核标准化以及监督机制的体系化,对公证执业的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公证执业的监管系统,推动公证执业的规范运行。公证执业的监管系统应该包括执业的准入、对日常的监管以及考核评价机制和奖励处罚措施。加强对公证执业监管系统各个环节的的规范化运作。完善公证人员的年终执业考核制度,依法依规完善公证机构对公证人员的考核机制,通过人力资源、业绩评测、办事效率、管理水平全方位多维度进行机构的改革和建设,提出相关的完善要求和完善措施。规范公证机构执业标准与相关的规范,充分提高服务社会的水平与服务社会的效率,确保公证人员依法按照规定办事。

3.3 完善“两结合”管理体制 加强公证协会职能建设

当前,我国公证机构正在推行社会化改革,应当以次为契机,加强公证行业的规范化管理,严格自律,强化自律管理在公证监督管理体制当中的主导地位。充分重视行业协会的规范管理职能,完善“两结合”管理体制,加强公证行业协会相关职能的完善,调动其在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强化其执业管理的职能。加强公证协会职能建设,应以我国公证行业执业管理的实际出发,注重对经验的总结与积累,对公证协会职能进行梳理,对公证协会需要承担的行业管理职能予以明确。按照“两结合”管理体制,强化公证协会对行业的管理职能,加强公证行业的自律管理,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业务进行指导、对执业进行规范、对行业加强规范。完善公证员的执业教育培训制度体系,提高公证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强定期的教育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公证员的执业意识,从法律素养、专业知识、工作规范等方面加强对公证员的教育力度,促使公证员的执业能力与专业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执业规范化培训,帮助公证员树立大局观,强化公证员的执业责任、质量意识以及诚信态度,促进公证服务社会水平与能力的提高。强化公证协会的权利和责任,充分把握改革的趋势,加强司法行政的管理与公证协会的行业自律,注重满足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

4 结语

在“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公证管理体制改革,需要结合公证工作的具体情况结合公证工作的特点,做好公证人员准入的把关,完善公证人员准入制度,强化公证人员队伍建设,积极出台公证机构执业标准与相应的规范,强化监督和管理,完善“两结合”管理体制,大力加强公证协会的职能建设,依法加强公证工作监督指导,强化政策的制定、行业规范以及执业监督管理,从而提高公证管理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顾雪连.论我国公证审查制度[D].山东大学,2017.

[2]洪英.关于公证权性质与公证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司法,2014(12):47-52.

[3]李军鹏.改革开放40年:我国放管服改革的进程、经验与趋势[J].学习与实践,2018(02):29-36.

[4]叶青.新时代背景下公证制度如何改革[J].人民法治,2018(02):6-7.

作者简介

孙学艳(1984-),女,河南,本科,初级,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公证处。

猜你喜欢
放管服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以壮士断腕精神把“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
国家发改委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改革创新(二)
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更多制度红利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