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机器人课程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案例分析

2018-01-30 12:16顾建新曹新红
考试周刊 2017年83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

顾建新 曹新红

摘要:人才作为国家长久发展的动力,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手段。机器人教育在进入到高中课程体系之后,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本文在对机器人课程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分析研究过程中,首先对机器人课程进行了解,然后对机器人课程应用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大量实际案例了解机器人课程优势,希望可以为教育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机器人课程;创新能力;青少年机器人组比赛

一、 前言

任何课程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能力。机器人课程目前已经在高中课程体系应用了一段时间,按照现阶段应用情况来说,机器人课程可以有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对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上,机器人课程优势更加突出。

二、 机器人课程概述

(一) 机器人课程

机器人课程也可以称之为教育机器人,是机器人教育开展媒介。机器人课程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为控制终端、传感器、执行部件及动力系统,其中控制终端可以比喻为人体的大脑,承担处理数据及传达指令职责;传感器就好像人体的五官,承担着接受外部信息职责;执行部件主要承担落实控制终端指令的职责;动力系统为机器人运动提供动力。之所以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开展机器人课程,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及操作机器人过程中,提高高中教育效果,通过机器人平台,在最短时间及资源情况之下,全面推动学生发展,进而获取最佳教学效果,并且减少教师工作量。

(二) 基本类型

根据我国著名教育研究人员彭绍东所发表的《机器人教育》研究成果中,机器人课程主要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机器人学科教学、机器人辅助教学、机器人管理教学、机器人代理事务、机器人主持教学。

(三) 特征

1. 教育性

通过机器人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电子、计算机、物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技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思维模式,加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2. 娱乐性

高中开展机器人课程,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进而对机器人课程要求较低,主要是在真实环境之下,让学生可以自主发现及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所设计出来的机器人作品和学生日常生活相贴近,具有较强娱乐性。

3. 游戏性

高中阶段机器人课程在开展中,大部分课程都属于实践性课程,同时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比赛,让学生可以自主参与到机器人课程之中,全面推动学生发展。

4. 学科综合性

机器人自身就包含多种学科内容,同时机器人所能够应用的领域又十分广泛,进而机器人课程具有十分显著学科综合性特征。

三、 基于机器人课程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案例分析

机器人课程作为高中技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按照现阶段机器人课程开展情况来说,机器人课程得到了学生高度关注,每年都会有很多学生参与到机器人课程中,但是由于受到场地、器材等因素限制,大部分机器人课程依旧采取小组形式开展活动。即便是这种教学模式,高中机器人课程依旧取得了良好成果,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机器人课程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 创造条件,在实践中提升

对于大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而言,都具有一定时间工作经验,但是引导学生开展机器人课程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机器人设计及实践中,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笔者认为,在现阶段,机器人设计主要应用C语言进行编程,机器人编程相对简单。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机器人编程的机会,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速度的计算活动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通过小组方式开展活动。速度的计算活动目标为:如何让机器人在有限体积情况下,在最短时间中通过直道,然后自动判断障碍物回归到起点。这样学生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产生了,怎样制作速度最快的小车?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仅仅需要对方法简单阐述,然后学生自行设计。当然,学生凭借自身生活经验,都会将机器人制作成为汽车形状,但是最终实验结果并不理想。教师并不给予引导,让学生自行对汽车分析观察。在下次实践训练过程中,学生更换了汽车轮胎,从四轮转变为独轮,这样汽车在直道中速度显著提升。学生在解决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多种解决思路,每一种方法都存在优缺点,但是目的都在于解决该道路问题。

通过上述教学活动,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机器人课程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机器人魅力,学生也可以将理论内容及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二) 合理规划,提升资金利用率

机器人课程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需要专门硬件设置保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应用到的窗簾必须具有良好的遮光效果,采取日常灯照明,同时为机器人软件程序编写配备计算机。学校可以为学生设置专门技术间,要是机器人活动场所需求较大,就必须对机器人课程活动合理规划,一个场地内开展多样活动,共同享用空间。这种空间规划方式,在提高空间利用率情况下,还可以培养学生整理习惯。当然,机器人程序编写及组装最好在同一个场地中实现,让学生可以及时协调机器人程序。

为了保证机器人课程活动顺利开展,机器人教学活动器材选购也十分关键。现阶段,机器人课程所应用到的教学器材类型较多,在应用方便、性能、价格、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机器人课程在采购器材时,必须按照学校机器人课程实际情况及需求,积极采集学校管理部门意见。笔者在经过实际应用认为,没有最佳机器人器材,只有最适合机器人课程的器材。

(三) 细心筛选,协调各方面关系

机器人课程属于综合性学科,其中包含多个学科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及物理等方面知识,并且具有良好合作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所以,机器人小组学生必须具有全面素质,同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笔者在分析之后认为,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信息技术方面比赛,让学生对机器人程序及问题处理方法深入了解,然后提高对机器人硬件问题处理强度,学生及教师之间还应该深入沟通交流。我国教育部门正式确立了“初高中机器人教学组”,同时制定了《初高中机器人课程教学意见》,在全国范围内相互开展了机器人课程评价活动。这就表示,我国正在广泛开展机器人教育。endprint

例如,在我国所开展的机器人青少年组比赛,在搬运项目过程中,整个比赛并不具备任何规章制度,学生只需要按照图纸及器材完成比赛就可以。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校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每一个学校小组学生提出针对性计划,然后采集不同方案意见。学生分析不同方案的优劣,同时对每一个教学方案是否可以操作可能性分析,机器人设计之后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学生所提交方案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大部分方案虽然表面看起来并不完善,部分方案甚至并不具备操作性,但是学生却在方案设计过程中提高了自身创新能力,部分学生所提出的方案还具有一定意义。如,在比赛中一个学生所提的方案为:应用两个光电搬运小车进而完成比赛任务。但是两个小车在线路规划上还存在一定不足,小车之间相互并不阻挡,怎样才可以保证小车良好效果,学生具有较高自主参与性,具有较强创新意识,最终所取得的效果也十分理想。该名学生在全面机器人青少年组比赛中获得了良好成绩。在比赛结束之后,裁判给予了热烈掌声,对学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四) 学生主体,教师辅导

学生作为机器人课程活动的主体,一直都是课程重点。例如,在我国所开展的任何类型机器人比赛中,教师都不允许进入到比赛场地中,学生需要自行解决自身所遇到的问题。所以,机器人课程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作为核心,让学生成为机器人搭建到调试整个流程,全部以学生自行主导,教师仅仅起到辅助性作用。学生自主参与到机器人制作中,这样学生才可以真正认识到机器人理论,同时按照实际要求完成机器人任务。

例如,在机器人集装箱搬运项目中,一般机器人具有多种设计方法,机器人为了完成某一任务,最终所设计的形态存在较大差异。任何教师都不会说自身的设计是最好的,同理教师也不应该将这种想法教给学生,一旦学生在教师思想约束之下,也无法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机器人集装箱搬运项目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设计难度较高。学生在参与项目过程中,都需要自主设计一个机器人,该机器人按照轨道行驶,在绕过障碍物之后,搬起一个集装箱重新回到起点。整个运动都必须沿着轨道行驶,不允许脱离轨道。学生在解决机器人轨道行驶问题之后,就需要解决机器人搬运集装箱问题。由于比赛条件约束,学生已经应用了两个马达作为驱动力,怎样让马达转动,然后将集装箱搬回来。学生自行反复思考到3天之后,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辅导,假装做成了一个夹子。机器人集装箱搬运问题在解决之后,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进而解决项目问题。

(五) 分工合作

大部分机器人课程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单元作为划分单位,几个学生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例如,在机器人足球比赛活动中,学生就可以分为两组,分别为防守机器人及进攻机器人,学生分别承担搭建机器人及程序编写作用。学生在完成整个机器人足球比赛任务之后,小组内学生应该合理配合及分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实际上,机器人小组是一个整体,并不是一个学生就可以参加,需要小组中学生一同努力,大家相互沟通交流,这样才可以保证机器人课程最终教学效果。

(六) 利用网络,获得帮助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过程中,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寻找自身机器人设计所需要的资料,这样才可以创新机器人,有效解决学生在机器人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学生在对某机器人了解时,可以通过微博及QQ和机器人生产厂家沟通交流,厂家中的专业人员解答学生在机器人理解上所遇到的问题,并且专业人员也可以给予学生专业指导。

(七) 任务驱动,由易到难

机器人课程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都应该从简单到难过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划分学生任务,遵循由易到难准则,逐渐完成机器人课程教学任务。

例如,从棒球小子到家庭中央控制系统。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过程中,可以选对棒球机械小子项目进行设计,了解机器人中机械手设计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对机械人问题深入思考,细致划分问题,借助多样化问题凝聚学生思维。首先,教师可以先问学生:机械手在家庭中应用的优势?学生在深入分析之后认为:机械手可以抓住公文包,然后通过密码开关控制。学生在深入对机器人理论学习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组合创造法问学生:智能控制及机械手,房间是否可以智能化转变。在教师引领之下,学生在传统基础之上,基本上完成了智能化房间设计任务。

(八) 做好准备工作

现阶段,机器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灵敏度及精度上面。在我国机器人保龄球比赛中,部分机器人由于受到电池及场地光线等因素影响,造成机器人无法顺利完成比赛任务,中途退出比赛。任何机器人活动在结束之后,教师及学生都应该对活动整个过程思考,认识到机器人活动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总结自身在机器人制作上面的经验。学生所积累的经验,可以提升学生技术水平,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四、 结论

按照上文分析可知,机器人课程想要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为学生创造条件,只有在具有条件之后,才可以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2)合理規划,提高机器人课程教学资源利用率;(3)合理筛选机器人知识,协调各种知识之间关联;(4)让学生成为机器人课程主体,教师仅仅起到辅导作用;(5)合理划分学生制作内容,提高学生合作意义;(6)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资源,解决学生在机器人课程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7)通过任务驱动,由易到难开展教学活动,根据一定顺序落实机器人课程。

参考文献:

[1]季凡杰.浅谈依托电脑作品制作活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J].科技展望,2017,(06):190.

[2]刘峰,魏明,马爱民.基于机器人活动的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科技视界,2015,(11):96-97.

[3]阎世梁,张华,肖晓萍,王银玲,熊开封.高等工程教育中的机器人教育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08):149-152,196.

[4]王标,李彩林.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探究——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为例[J].科技视界,2016,(07):48.

[5]王海珍.创新教育与当代高等教育[J].高等理科教育,2002,(5).

[6]梁上燕,孙建安.对高校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反思[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4).

作者简介:

顾建新,江苏省泰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曹新红,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小议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