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曲梦可
摘 要:本文对中国智能制造领域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一些提高智能制造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途径,从高校、研究院两个方面,总结出一套符合实际的中国高端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法,提出双结合培养理论。
关键词:智能制造;工程项目;教育方法
一、 引言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但是,目前正处于从工业化向智能化转变的关键时期,对于智能制造产业体系的构建,全世界都在探索階段,与之配套的技术人才培养方法更是处于摸索规律阶段。智能制造系统相关的技术和工程经验,单凭高等学校的力量是很难对学生进行系统和有应用价值的教育的,必须与企业联合才能培养成符合智能制造产业实际需求的人才。然而,中国智能制造生产线都处于建设和模式阶段,生产类企业关于智能制造的技术和管理体系也尚未形成。通过国家级智能制造领域研究院与高等学校联合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智能制造领域技术和工程知识培养,能够有效缓解高校在智能制造系统方面的不足,也能够为智能制造企业提供有力和充足的技术人才。
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国家级研究院有很多,本文科研团队主要与中国工程机械领域的技术归口单位:工程机械研究院联合探索智能制造领域学生的培养方法和模式。
二、 我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 学生培养的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教学深度严重不足
目前,已有课程都是各自为战的单学科领域教学,严重缺乏教学过程中的学科、领域融合贯通,因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能学到最简单的基础知识,而深层次的理论知识尤其是多学科、领域融合应用的专业技能却没有掌握,使得学生在进行智能制造技术实践活动时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
(二) 智能制造系统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践环境建设不足
学生进行智能制造领域设计活动的最终成果是智能制造系统方案、智能制造集成式加工单元方案、智能制造非标设备方案作品,而这些作品的制作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设计、制造、装配、调试、修改活动才能完成和完善。作品的制造、装配、调试需要相应的实验设备、加工设备、调试环境作为支撑,否则,无论多么完美的设计,也无法转化为实际的创新设计作品。
(三) 智能制造领域软件培养不足
学生的智能制造系统设计作品需要通过计算机三维设计软件、工业控制编程语言、电气系统设计软件、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态通信软件、机械系统仿真分析软件、智能制造生产线构件分析软件等完成设计、理论分析、强度校核、完善修改后,才进入实际工程应用方案研究阶段。在作品的整个设计、制造、调试、修改过程中,各种工程软件和编程语言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需要强化对学生的各种工程软件和编程语言方法培训,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工程软件和编程语言的使用,从而使学生能够高水平地完成设计作品。
(四) 缺乏企业工程实例教学过程
智能制造系统方面的创新能力培养,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的工程项目的设计、制造、装配、试验等过程。如果没有相应的工程实例教学,学生无法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相结合,就不会对理论知识有更直观、深层次的理解。
(五) 智能制造技术能力培养没有和毕业设计、研究生课题、就业相结合
培养学生智能制造系统设计能力的最终目标是使其在工作以后能够更好地完成相关的工程设计工作,只有把智能制造系统设计能力培养和毕业设计、研究生课题、学生就业相结合,才能最大效能地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环境。
三、 联合国家级研究院的培养途径
(一) 通过研究院实际项目培养学生
将学生直接派驻到国家级研究院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研究院从事工程师的设计、实验、研究工作,给学生安排一定量的真实设计、实验任务,让学生通过理论、工程实际项目结合的方式掌握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从而更加直观也更能够贴合工程实际。
(二) 通过研究院项目实施锻炼学生
让学生参与到国家级研究院的实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按照企业工程师的标准给学生分配现场施工、监督、调试任务,让学生亲手参与项目的机械、电气安装、调试施工,从而使学生从工程实际角度掌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和经验。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对智能制造的理解更加结合应用和现场实际项目,对智能制造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三) 通过研究生、本科生组合培养
国家级研究院的很多智能制造领域项目都是属于开创性、高层次的项目,因此,这些项目中很多视觉、智能控制、机器人、电气控制、非标机械设计等专业项目难度较大,单纯地依靠本科生的知识储备和水平很难实现项目的全面参与,以研究生、本科生组合的方式,由研究生负责项目中较难的部分,本科生负责项目中基础的部分,实现学生的优化组合。
(四) 分析国外联合研究院培养方面的经验
走访国外相关研究院,了解国外高等学校和研究院合作培养学生模式,把其中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方法、制度、体系借鉴到中国,从而在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建立中国的高校联合国家级研究院培养高端技术人才体系。
(五) 通过学生专业竞赛检验学生培训效果
中国建立了丰富全面的大学生专业竞赛体系,可以通过使学生组队参赛的方式检验学生在智能制造领域专业知识培养的效果,按照机械、电气、软件、视觉、机器人等领域,分门别类地检验学生在各领域的掌握情况。
四、 联合国家级研究院培养体系建立
(一) 总体培养体系分析
在国家层面应该建立高等学校、大型研究院的互动合作模式和制度,从而使高等学校和研究院之间建立起宏观的合作桥梁,高等学校依托研究院培养学生,研究院依托高等学校培养工程师。
(二) 智能制造系统设计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endprint
在指导方法上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承揽的智能制造领域工程项目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生培养过程中强调用理论指导工程设计实例,用工程设计实例牵引学生理论学习。在具体培养模式上采用校企联合培养,以企业为主的模式,将研究生、本科高年级学生直接派驻到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从事智能制造领域工程师工作,从而以实际工程项目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
(三) 联合国家级研究院培养智能系统创新团队模式的建立
根据分析出的我校智能制造系统设计能力培养方面的主要不足,提出解决途径。结合我校在培养学生智能制造系统设计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查找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符合我校实际条件的解决途径,制定相应的学生智能制造系统设计能力培养方法。
通过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完善我校学生智能制造系统设计能力培养的相关制度。根据国内外先进学校、科研机构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先进经验,建立我校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方面的相关奖励制度、激励措施、扶持政策,从而激发教师、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热情。
联合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建立一个具有大型智能制造系统开发能力的师生创新团队。联合天津工程機械研究院建立一套教师、学生统筹,多学科交叉,多领域涵盖的应用型智能制造创新团队,通过团队的自我孵化能力,并结合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的实际工程项目作为培养渠道,就可以建立起具有可持续、高效率、高自主性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
五、 结束语
通过与国家级研究院进行高等专业技术人才的联合培养实践和探索,建立其高校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和制度,为国家级研究院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完善中国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养的相关制度,提高智能制造高端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东海,陈曦.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174-175.
[2] 朱广华,陈万明.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人才培养绩效影响因素及其演进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4(6):87-89.
[3] 许忠美.中美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比较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2):154-155.
[4] 肖文,陈勇.研究生导师组培养模式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3):8-9.
[5] 杜建军.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办学实践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启迪[J].考试周刊,2013(3):13-17.
作者简介:荣誉,曲梦可,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