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崔长喜
摘 要: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商周文化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中国青铜文化的发展繁荣,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青铜时代,龙纹成为青铜装饰艺术的一大主题,反映出了当时的宗教信仰。甚至龙纹青铜器与政治统治有了联系。另外,龙纹的形态演变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审美意识转变。
关键词:青铜器;龙;商周文化
在古代中国轻人事重自然、轻自然重神怪的思想体系中,一些动物通常会被作为沟通天地的工具。张光直先生曾指出,商周之早期,神话中的动物的功能,是发挥在人的世界与祖先及神的世界的沟通上的。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文化象征,而青铜器纹饰是青铜器的语言,正确解读青铜器的纹饰语言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古代社会。龙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当其作为装饰出现在青铜器上,青铜器龙纹的意义,就不单单表现在其构成特点上,也在于其向我们传达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内涵。青铜器龙纹从出现到逐渐衰弱,不单是一种纹饰的兴衰过程,更体现出其中社会意识的转变。
一
龙在远古时代就是原始先民所景仰的神灵祥瑞。最早的龙以蛇为原型,在传说中华夏民族的始祖就是人面蛇身。《广博物志》:“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先民将龙与祖先联系在一起,祖先崇拜与图腾崇拜就自然不可分割。与蛇相关的图腾崇拜使后来的龙自出现就居于高位。当蛇的形态产生变化、出现龙的时候,有关龙的传说和神话又进一步影响了人们的思想。人们对于龙的崇拜使龙的造型很快就被运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从史前到后来的青铜时代,从石器、玉器、陶器再到青铜器,龙纹造型几乎贯穿了整个社会生产发展史。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史前龙文化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而形成的。最典型的史前龙纹遗存发现如湖北省黄梅县焦敦遗址卵石摆塑龙,距今6000年左右,这条“龙”由河卵石拼成。其头西尾东,龙身起伏,形态逼真。又如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摆塑龙,双眼有神,呈飞腾状。此龙形象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间早、体型大、形态逼真的龙形象,有专家称之为“中华第一龙”。
另外还有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等红山文化玉猪龙。此时的玉猪龙可能与远古先民盼望风调雨顺的愿望有关,具有祭龙神、祈甘霖的象征意義。而在中原地区,被称为最早的龙图腾的则是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陶盘上所饰的蟠龙纹。其时代属于龙山文化晚期,特征是身饰鳞纹,头部有两角,口中含一物,类似麦穗。
上述史前龙纹遗存形态各异,所附着的器物也各不相同,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这些分布在不同区域、处于不同时期的龙纹遗存都证明了史前时期龙文化的兴盛,也向我们展示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同时也体现了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从中也可看出,史前时期普遍的龙崇拜可能已不属于图腾崇拜,没有了地域的限制,是带有普遍性质的龙神崇拜。随时间推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周时期出现铸铜技术,此时期关于龙的崇拜依旧活跃,因此在商周时期龙纹被大量运用到青铜器上,且造型各异,成为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一大特色。
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主要作为礼器使用,是人们在祭祀时常用到的礼器。而将龙饰在青铜器上,也表明了人们对于龙的崇拜,这种崇拜可能与天有关,将龙视为神灵崇拜,也可能与祖先有关,将龙与祖先联系起来,是一种祖先崇拜。而无论属于哪一种,龙的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
二
从目前考古学的研究成果来看,商文化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早商、中商与晚商文化。二里岗类型是早商文化的核心。而龙纹最早作为装饰纹样出现在青铜器上,就是在二里岗下层期,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最晚从二里岗下层期开始,商人的思想意识中对龙这一动物有了认识。从思想产生到能反映思想的器物形成是有一定过程的。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在更早时期商人就有了对龙的这种认识。
龙虽然是一种幻想形动物,但其经常被认为是人的祖先,可以认为龙的形态特征是伴随着先民对祖先的思考出现的,龙的造型也是伴随着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出现的。《商书盘庚上》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此中器惟求新可以联想到盘庚迁殷这一事件,盘庚为使国民接受迁都这一事实,引用先人所言,来引导人们认识到新旧差别,使国民能更快接受新都。有关于“新”,可以不单指国都,还可以联系到建筑、器物等具体的物件。商代作为青铜器发展的繁盛时期,把“新”置于器物上,就不得不提青铜器。事实上,青铜器的功用在商代也有了新的变化,之前的青铜器比较起来可能偏实用一些,商代的青铜器用来祭祀天地祖先,其地位自然大大提升。伴随着祖先崇拜的龙纹样出现在青铜器上,其意义不言而喻,即殷人试图通过“龙”之礼器与其祖先神沟通、交流。可以看出祖先在殷人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古籍中也有多处记载体现了龙和人神之间的沟通有关联。《海外南经》又有“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可以看出龙被认为是神的所乘之物,用于沟通天地。
宗教信仰是一种比较重要的社会意识形态。商代当时比较突出的社会意识形态特征便是人的信仰开始寄托于超自然的神灵上。时人以为凶吉祸福、生产丰缺、战争祭祀等等各方面皆由上帝的旨意,因此无论大小事,商人多以甲骨向上帝祈求占卜。这一点,从现有考古出土的丰富甲骨资料都可以看出。商代巫师将饰有动物纹样的青铜礼器作为主要祭祀占卜用具进行祭祀占卜活动。巫师们通过动物达到与天地的沟通,接收上天旨意。宋人罗愿所作的《尔雅翼》中,释“龙”曰:“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这种把几种动物特征组合起来构造一个新的动物形态的表现手法其实是比较模糊的,其中充满着幻想与未知,给人的感觉就会比较威严而神圣,这表现了在当时的思想体系中人们的审美观还是有服从于宗教迷信的倾向,这与当时人们崇尚天命的宗教思想可能有密切联系。
三
《左传》昭公四年:“纣作淫虐,文王惠和,殷是以陨,周是以兴。”周朝的建立是历史的进步,以进步的新王朝来取代腐朽的商王朝,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先周社会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但其在经济上落后于商。因此,虽然西周取代了商王朝,但其并没有完全脱离商朝文化的影响。武王克商后,西周还是接受了商代的思想文化和典章制度,但其并非完全接收,在承接商文化的基础上周人也在极力地推进与重建周族的文化。从青铜器龙纹在此期的发展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龙纹,在大体上还是继承商代的晚期的风格,但其中也有细微差别,到了西周中后期,周朝原先的意识形态有了发展,一些新形式的龙纹开始突破原有纹饰风格。因此,西周青铜器龙纹的发展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是不言而喻的。从西周青铜器龙纹看西周文化,其一龙纹可能作为维护政治统治的一种工具,其二其中包含周人的精神寄托,其三则是形式各异的龙纹当中体现出的周人的审美。endprint
(一) 维护政治统治的途径
《尚书大传》记载:“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作为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的一番作为为周朝长达几百年的统治大业奠定了基础,并在当时使周初的政权得到巩固。关于周公是否制礼,有很多不同的意见。金景芳先生认为周公是肯定制过礼的,这是周公为巩固周朝政权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其意义超出了周代,是整个中国古代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文化遗产。周代所谓的礼,并不单指礼仪制度,而是指一系列的社会规章制度,并且集中体现在政治方面。
青铜器与政治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所谓“藏礼于器”,青铜器尤其是青铜礼器本身就代表了一定的政治地位。《左传·宣公三年》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各,使民知神、奸。”《汉书·郊祀志》记载:“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可以看出青铜鼎在青铜时代是一种王权的象征,而这种象征也不局限于青铜鼎,类似的青铜礼器如簋、甗等都包含政治因素。在陕西省长安县张家坡的西周墓葬中M54和M87的椁内,墓主人的头顶不远处放了一件铜鼎和一件铜簋,用最明确的证据证实了青铜器在当时思想观念中的地位。后来的列鼎制度同样是重要的体现,这种以陪葬礼器组合来“辨等列、明尊卑”的制度,在周人墓葬的考古发掘中获得证实。湖北京山相当于王、国君的高等贵族墓,随葬九鼎八簋;上村岭虢国墓中,相当于公卿大夫的中等贵族墓,随葬七鼎六簋或五鼎四簋;同地相当于士的末流贵族墓,随葬三鼎二簋或一鼎一簋。遵从列鼎制度埋葬先人,在周人的封建宗法制度下,这样的尊卑秩序是伦理性的,更是政治性的,这就是周礼的精神根源。西周在思想文化上开始强调“敬天保民”,出于政治的角度考虑,就是当时巩固政权的一种手段,也是为了实现政治意图的一种途径。这种偏向理性的思维使当时青铜器上的纹饰风格开始出现转变,形成一种比较具象化的风格。西周早期开始出现一些有特点的带有不同角的龙纹,角的变化就是龙纹具象化的一种体现。
龙作为纹饰被装饰在青铜礼器上,体现了龙的特殊地位。《礼记·礼器》云“礼有以文为贵者,天子龙衮”,可知龙纹不仅被青铜器所用,还用在了天子的服饰上。上文提到龙崇拜自史前就已经开始,在古人的思想中,一种文化的认定是很难被改变的。并且龙文化发展经久不息,直到现在都被国人所推崇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些怪异的形象的雄伟线条,深深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情感、观念和理想。可以说此时青铜礼器及其龙纹,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周朝的等级秩序,甚至对于西周早期政权的巩固都大有裨益。
(二) 精神之寄托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礼器在西周不仅用于陪葬,同样还用在祭祀上,于此青铜礼器的地位可见一斑。而龙被饰于青铜器,龙纹的地位又可窥探一二。在早期社会,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有一定差距的,动物不断被神化,人自然就显得比较被动。古人渴望为神力所庇佑,青铜器上的动物纹饰就多了一种“辟邪免灾”的用途。传说中龙掌管雨水,《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龙,水物也。”《山海经》中也提到“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在晴雨难测的古代,龙的司水之职,使龙在普遍的社会意识中具有了较高的地位,成为古人崇拜的神祗。
此外,人们对于龙的感情可能还来源于一种对于自然万物的朴素情感。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动物纹样与当时生活中的动物是分不开的。西周人和殷商人一样,相信上帝在天上,生活在一个充满神祗的世界,它们在主宰一切。龙纹只是集中地表现出了周人对于自然神的崇拜,而此期龙纹的多种表现形式也体现了龙在当时人们的思想里是变幻莫测的。出于人类本身的猎奇心理,龙的形态越是难以确认,人们对于龙的幻想就会越丰富。
所以,在西周早期,龙纹被装饰在青铜器上,一方面是由于龙作为神物其本身的功能,另一方面还是由于周人对于龙的特殊情感,其中不仅包含了崇拜之情,更有着一种人本能的对于大自然的新奇与敬畏。
(三) 龙纹之美
龙纹作为一种装饰,西周青铜器上的龙纹毫无疑问反映了周人的审美观。根据考古资料中西周青铜器的龙纹形态,可以看出周人对于美的理解,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其一就是和谐对称的美,主要表现在兽面纹上。兽面纹除了特殊的以外,一般都比较相似。目前所见绝大多数的所谓“饕餮纹”,其实都是牛、羊等动物和幻想形动物如龙的头部的正面形象。一些兽面纹可能属于正视的龙面纹。龙有角有目有足,兽面纹以鼻梁为中轴线,角、眉、目、耳、足都分别对称,体现出一种对称和谐的美感。其二就是圆润之美,主要表现在卷体龙纹上,具体则是蟠龙纹和团龙纹。蟠龙纹和团龙纹中龙的身躯都是盘成圜状,这种圆满之美也是此时期一种比较独特的风格。其三是简单多样的美,幻想形纹饰在继承商代的基础上,改变了其构造繁密的特点,变得更加简单明了。如西周早期青铜器兽面纹、夔龙纹等。线条明朗,构图简单,集中体现了此时期纹饰的简单美。
四、 结语
目前学术界有关青铜器龙纹的研究较多,在龙纹分类以及龙纹内涵上更是众说纷纭。青铜器纹饰的发展,受到的影响是多样的,所表现出的形式以及文化内涵也是多样的。关于龙,其起源已久,从被认为是雨神到后代王权的象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青铜器上的龙纹是龙在青铜时代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与史前时期就开始使用龙图案有关,也与整个时代的时代背景有关。商周时期作为青铜时代的繁荣期,此时青铜器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而从青铜器所饰龙纹来审视商周的话,这条发展线则偏向于从商到周不同王朝所引领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崇尚天命的思想贯穿商周。商代出土青铜器所見龙纹,是从简单的造型上慢慢发展起来的,这伴随着当时的社会意识唤醒;到周代,敬天保民的思想成熟,龙纹的造型开始具体化地发生改变;西周中晚期,龙的前额开始呈现尖形,短角显现明朗,足部明显伸长,爪数清晰可数,这就是思想意识形态映射下的龙造型的变化。
艺术的发展来源于现实。商至周的社会制度发展决定了青铜器龙纹的整体风格发展,同样,这种风格变化也反映了时人在思想意识上的改变。
参考文献:
[1] 岑仲勉.两周文史论丛(外一种)[M].中华书局,2004(4)1.
[2] 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论上[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2.
[3]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组.商周青铜器纹饰[M].文物出版社,1984(5):1.
[4] 林巳奈夫.神与兽的纹样学·中国古代诸神[M].三联书店,2009(2).
[5] 马承源.中国古代青铜器[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1.
[6] 陈望衡.狞厉之美——中国青铜艺术[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1(5).
[7] 李泽厚.美的历程[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1).
[8] 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M].文物出版社,1980(1).
[9] 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M].上海三联书店,1996:6.
[10] 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M].三联书店,1963(7)1.
[11] 左丘明.国语·周语[M].济南齐鲁书社,2005:202.
[12] 李松.中国青铜器[M].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11),1.
[13] 向中华.青铜的历史[M].新世界出版社,2006(11),1.
[14] 贾文忠.中国青铜器鉴定实例[M].紫禁城出版社,2009(1),1.
[15] 景闻.商周青铜器写实动物纹饰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2.
[16] 王莹.商至西周前期青铜器龙纹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7] 张书洋.史前龙型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作者简介:刘娜,崔长喜,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