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目标的改革,传统的哲学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革新教师的哲学教学方式与教学态度,本文对运用“空白”艺术,提高哲学课堂实效进行研究,以高中课本哲学为例,采用文献查阅法、举例论证法等,从“空白”艺术内涵入手,根据哲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哲学课堂教学上“空白”艺术的应用依据,然后进一步闡释哲学课堂教学中“空白”艺术运用方法,为提高哲学课堂教学效果与新课程改革实施提供了帮助,对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空白”艺术;哲学;课堂教学;运用方法
一、 序言
目前,大多数学校实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哲学知识传授,忽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教学中很难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而导致教学质量与效率受到影响。而“空白”艺术是新型教学手段,其在哲学课堂中引入,可解决目前哲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本文展开对其运用的研究,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空白”艺术内涵
“空白”艺术不同于艺术空白,其又称为“留白艺术”或“布白艺术”,给人留下联想与再创造空间的一种手段,它是一种艺术创作手法。本文的“空白”艺术,主要是教学空白艺术,是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空间及声音上的空白,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再思考与创造。另外,要求教师课堂教学要巧置空白、虚实结合,不让学生的思想禁锢在条条框框里,而是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让学生开发智力、发展能力。教学空白艺术具有创造性、审美性及教育性等特征。
三、 哲学课堂教学上“空白”艺术的应用依据
对哲学课堂教学上,引入“空白”艺术,其顺应了发展潮流,改变了传统的哲学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打破教师为中心模式,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应用的依据表现在传统模式教学效果与学科目标具有差距性、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及传统教学模式使师生关系紧张,以下呈现的是具体的内容:
1. 传统模式教学效果与学科目标具有差距性
对于传统的哲学课堂教学模式,老师只是纯粹地教,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两者之间缺乏沟通与有效互动。老师只为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一直讲个不停,忽视学生能力与情感的培养,而哲学内容本来就很抽象,学生不能明白老师所讲授的哲学观点,一味被动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甚至听得筋疲力尽,长此下去使学生丧失对哲学的学习兴趣,甚至是产生厌恶感,导致学生情感与心理得不到满足,因此,需要找到符合新课程目标的教学方式迫在眉睫。
2. 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重视知识目标的实现,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能力目标的培养,学生在哲学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力差,一方面是自身比较依赖教师,缺乏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将问题留给教师,等教师告诉自己答案,忽视探索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学生受到的束缚太多,思想比较禁锢,丧失主动性与自主性,加上老师重视内容的讲授,缺乏对学生不同意见发表的勇气培养,需要在课堂前后为学生留置“空白”,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3. 传统教学模式使师生关系紧张
在传统的哲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对课本知识知识简单地坚守,对所教内容的观点没有见解,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思维模式比较固定,缺少对知识的创新性,导致课堂气氛比较呆板,缺乏活力。加上哲学观点比较抽象,内容枯燥,学生很难引起兴趣。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理论成绩,忽视学生内心需求,造成学生对哲学产生厌烦心理,而教师强迫学生去学,导致师生关系发生冲突,这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 哲学课堂教学中“空白”艺术运用方法
1. 导入哲学新课时运用“空白”艺术
一堂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事先做好课堂导入,而哲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空白”艺术进行导入,需要提前设置“留白”,使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探索,最终得到结论。比如,在讲解“客观规律”内容时,教师通过讲述“科学家拯救一只乌龟哨兵的故事”,设置问题“为什么科学家不应该帮助乌龟”,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结果学生回答内容不一。教师通过常见的问题来布置“空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使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了解了科学家不应该帮助乌龟的原因——这是由于规律具有客观性,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大自然有自己的法则,并且许多法则是我们还没有掌握的。人为干涉,虽然出发点是好的,可违背了乌龟的自然发展规律与属性,最终一窝乌龟灭亡,在现实社会中,人类过度干涉自然,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导致某些动植物惨遭灭绝。
2. 教学过程中引入“空白”艺术
在哲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引路人作用,以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留白”艺术,以此激发学生思考与搜索正确的答案。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我,培养其自信心。例如,在讲授《物质与意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先对物质与意识进行讲解,然后通过运用“空白”艺术,设置“国家为什么会颁布二胎政策?”的问题。由于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对问题感受颇深。教师进一步提问:“二胎政策属于意识范畴,还是物质范畴?”学生根据之前讲解的内容,不约而同认为是物质范畴。教师巧妙将“空白”艺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实例理解了老师所讲解的内容,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与思维创新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 在重难点讲授时运用“空白”艺术
由于哲学内容比较抽象复杂,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时,需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而通过运用“空白”艺术设置问题,逐层对学生展开引导,做到深入浅出,使学生获得知识。例如,对“事物是普遍联系”内容的讲授时,围绕同学们运动会接力赛的讲述,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比如“为什么第一个人跑得快,不一定会得第一名?怎样做才能获得第一?”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理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认识到每一个参赛运动员都是不可或缺的,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应该发挥每一个成员的力量,才能获取第一。老师在讲授内容的过程中,对学生问题进行引导与查漏补缺,这不但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发展,还有利于个性化发展。
4. 课后布置作业运用“空白”艺术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在布置作业过程中,引入“空白”艺术,主要是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使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比如,教师在讲完“意识的来源”的章节内容后,以故事的形式,讲解“胸有成竹”的北宋画家,为什么其画的竹子最生动、传神。而“胸有成竹”来源是什么?让学生思考,了解辩证唯物论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文同之所以竹子画得逼真传神,是因为有平时对竹子的细心观察作基础。正所谓文同画竹时,“胸中有成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文同正是由于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并在不断实践中,才造就了“胸有成竹”。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空白”艺术在哲学课堂实效的研究,分析了目前哲学课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在哲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空白”艺术运用方法,这有利于哲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促进了新课程目标的顺利实施,对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玉红.巧用教学中空白艺术,有效激发学生想象力[J/OL].学周刊,2017,(27):104-105.
[2]杜娟.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与哲学》教学设计研究[D].河南大学,2016.
[3]高欢.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学空白”艺术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4]李金平.特色艺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5]景怀宇.“空白”之艺术解析与哲学思辨[J].艺术评论,2011,(08):108-110.
[6]张晓辉.教学空白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黄上莺,福建省尤溪县文公初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