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娜+成晓丽+刘鹏
摘要:作为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武德具有更为突出的自身特点,它可以通过习武、练武等有效载体得到世代传承,可以作为中国特色传统文化扩大它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还可以通过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功效增加对广大群众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武术教学已经成为许多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习武强身也成为众多教师的修身首选,因此,加强武德教育势必可以成为道德教育的有效切入点,从而成为加强高校党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武德教育;高校;党风建设
一、 党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三个方面,其中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现阶段,我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其中一个热点问题就是某些党政干部的贪污渎职等行为。
党风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党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尤其是高校党的作风建设。
二、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对于高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高校党建是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我国发展的哪个时期,高校都肩负着探索国家发展方向、培养大规模高素质人才力量、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等许多重要的使命。所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对于确保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提高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推动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可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指引方向。我国高校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才能确保高校党委领导的正确性和纯洁性,才能始终坚持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得到完全的落实,从而确保党扎根于我国高素质人才队伍中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和生命力。
其次,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可以成为学校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的重要引领。高校党的作风建设是通过学校内部各项工作表现出来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党风、校风、教风、学风,对于学校各级领导、党员、教师、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可以帮助广大师生在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面前,坚定正确的立场;同时,健康向上的校风、教风、学风也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创设了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再次,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高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高等学校能否将工作的重心放到创造和传播科技知识上,关系到高等学校能否成为科学知识向生产力转化的理想的孵化基地,关系到高等学校能否发展成为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不仅是支持、是保障,更是不竭动力的源泉。
三、 以武德为有效切入点,加强德育教育,探索高校党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对于高校党风建设中出现的一些不正之风,我认为除了制度、体制、社会环境和国际大环境等客观方面的原因外,党员自身的道德意识薄弱、道德修养欠缺等主观因素也应引起重视,只有抓住了思想深处的根源,我们才能做到标本兼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而意识对客观存在具有反作用。人的主观世界的改造必然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因次,我想从道德这一主观领域入手,来探索一下在高校进行党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1. 武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有效切入点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能帮助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同时,它还能通过教育、评价、示范、劝阻等方式和途径来指导和纠正人们不道德的行为,促使人们从不良的行为转变为应用的良好行为,从而深刻地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境界和道德行为,培养人们的道德习惯,使人们逐渐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从而对社会生活和实践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武德具有更为突出的自身特点,它可以通过习武、练武等有效载体得到世代传承,可以作为中国特色传统文化扩大它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还可以通过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功效增加对广大群众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武术教学已经成为许多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习武强身也成为众多教师的修身首选,因此,加强武德教育势必可以成为道德教育的有效切入点,从而成为加强高校党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2. 与时俱进,把握武德教育的有效方法,使德育教育深入人心,从根源树立良好作风
党员都是成长起来的优秀群众,因此,针对学生党员的作风建设要从所有学生的道德教育抓起。我们要充分利用武术教学这一课堂阵地,充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环境、专业背景,采用有针对性、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逐步渗透博大精深的武德精神,并且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QQ、论坛、微信等方式,形成全方位育人模式,寓教于乐、育人于无形,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追求和良好作风。
3. 加强道德修养和道德评价,促进使党的作风建设内化为道德自律
道德修养是人们在思想品质、思想意识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追求和自我改造,以及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情操和所达到的境界,它是一种提高自己道德水平的自我教育模式。道德教育可以说是形成人们道德品质的外因,而道德修养则是形成人们道德品质的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以,道德教育的效果必須经过加强道德修养才能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R].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
[3]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劳动模范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J].中国职工教育,2013(10).
[4]余晓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逻辑结构的构建思路和方法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0.
[5]陈云.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召开的第三次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座谈会期间的谈话(1980年11月).陈云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王丽娜,成晓丽,刘鹏,河北省石家庄市,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