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现实中,中学历史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历史教学质量。中考改革又使历史科目回到闭卷考的形式,教师用“我讲你背”的方式来应对,使得历史课堂黯然无趣。因此,新形势下如何调动学习兴趣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科;兴趣
中考改革又使历史科目回到闭卷考的形式,“我讲你背”的教学模式在一线教学中甚为流行,课堂单调,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的其人、其事、其情、其义,单纯的知识讲解没有办法体现历史的生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历史,只有感兴趣了,才能学好它。本人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稍作总结以供商榷。
一、 巧妙导课,激发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了我们兴趣的重要性。在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习中国通史与世界通史,内容之多、时间跨度之大,如果没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无从谈起。实践中发现巧妙的课堂导入,对于新课教学课堂气氛的调动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可为教学服务的资源非常丰富,教师恰当地引用这类素材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兴趣。除此之外,情境、音乐、图片、录像或实物,都可以引人入胜,调动兴趣,使学生产生追根溯源的想法,让学生在历史课教学中发挥主体性作用。例如初一年级《三国鼎立的形成》教学,我剪辑了易中天在《百家讲坛》品三国的片段,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种有效的导入对新课教学起到点题开篇的作用。
二、 情景教学的创设
历史情境的设置只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就可以烘托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是调动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诱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历史情境的再现表演在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方面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培养学生学科兴趣与能力的又一重要手段。
对“商鞅变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让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再现历史情境,角色扮演使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到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学生体会到改革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但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必将会取得胜利。历史情境的再现表演耗时耗力,但它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教师所无法表达到位的历史情感。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选取这一方法的运用,从简单的课堂小故事、成语典故开始,通过一阶段的适应,学生对历史学科就会有了兴趣。
三、 班班通教学设备资源的运用
历史教师一本书一根粉笔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在“三通两平台”强大的信息功能下,声音、文字、视频、动画等资源让学生多维度的了解历史,对于拉近历史时空差距,实现课堂的高效性和多样化有很大的优势。
例如,瓷器是中国的发明,中国的瓷器制造有千年的历史,我们在介绍各个朝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总会介绍瓷器制作情况,但课本上往往只有短短几句话,再配以几幅插图。我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播放了《故宫藏瓷》中的一段优美的解说词配以各个时期不同的精美的瓷器图像,学生在感官上多维度的感受,全方位地了解了中国瓷器制造的历史沿革、精美之作等。这样的学习才是学生所喜欢的,既有效地扩大了课堂的信息量、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的学习兴趣。
四、 回归生活的运用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放开手脚,通过观察、调查、访谈,告别过去“事例”加“道理”的陈旧、滞后,说教式的旧貌,把教材所呈现的历史素材作为一个话题,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生活,面对当前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历史长河中找到释疑的突破口。如面对藏独、疆独事件,引导学生从历史长河中,寻根溯源,深刻了解我国的疆域版图延续,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巩固、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等一些问题,认清民族分裂分子的真正面目。
五、 乡土教材的运用
当前,各校都在开发校本课程。历史学科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大部分学生对于家乡历史沿革、名人古迹等都会有所涉猎,也比较有兴趣。如在讲解“百家争鸣”一目时,相应的引用泉州清源山老君岩;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一目时,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郑成功陵园、陵墓为载体,结合地方史料或流传的故事进行教学。乡土历史资源的有效选择、适度结合教材运用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乡土历史的有效运用,要求教师要全面地了解本地的历史沿革、名人古迹等历史,并将这些历史信息进行科学引用。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入门阶段和兴趣培养阶段,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乐学境界,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宗旨。
作者簡介:黄轩明,福建省南安市,南安成功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