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与学习信心的增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计算知识,往往对计算题的学习兴趣不浓,因此,在一年级计算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抓住学生活动的兴奋点,找到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快乐学数学”的氛围,让学生在“趣”中学。
关键词:“情”中激趣;“变”中生趣;“玩”中显趣;“评”中享趣
一、 “情”中激趣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具有波动性和感染性。而积极的情感则能转化为动力,这种动力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有效地学习。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精神饱满,乐于向上,寄情于生,寄情于教,让“情”产生感染和激励作用,让“情”来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其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欣赏与尊重,进而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如笔者在教学“十几减九”时,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投入13-9这一题的多样化算法的探究,在师生问好时,转变角色,真诚地称呼学生为“小老师”。面对如此“厚遇”,学生情绪高昂,课堂中学生一声声“老师,我还有……”“老师,我想说……”将探究活动推向高潮,他们总结出多种计算方法:(1)13个圆片子,拿走9个,就剩下4个;(2)把13个圆片分成9和4两部分;(3)把13分成10和3,10-9=1,1+3=4;(4)13-10=3,3+1=4;(5)因为13-10=3,所以13-9=4,等等。可以说,教师富有情感的投入,有如一道“催化剂”,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灵距离,增强了师生间的亲和力,为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教学效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 “变”中生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而教材的知识是“静止”的,甚至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已经能掌握,学生对此失去一定的新鲜感。针对这种矛盾,教师应发挥个人教学智慧,在“变”上做文章,即通过巧用教材,化“静”为“动”,变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
如笔者在教学连法、连减时,针对“4+2+1”这一道题,我对教材做了创新性处理,创设了“蜜蜂采蜜”的情境。课始,随着轻松优美的音乐,伴着教师风趣的旁白,几位带头饰的蜜蜂扮演者分成三批,陆续“飞”进教室(4只+2只+1只)。突如其来的“表演”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抓住契机,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①看到什么?②一共有几只蜜蜂在采蜜?并加以解决(4+2+1=7);再针对“8-2-1”这一题,笔者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角色,用说或演的方式加以探究,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没有丝毫的“疲倦”。这样以“动态”的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能亲身体验到的东西,学生较好地经历了数学知识,较好地理解了本课内容,并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 “玩”中显趣
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在“玩”中学,体现学习过程的活动化,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活动情境,而游戏恰好为这种数学活动情境的创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课堂增添了活力。
在低年级计算教学的练习课中,游戏的运用更为广泛,诸如青蛙过河、巧编手势、智力闯关、学唱儿歌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笔者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练习课上,便大胆抛开教材所准备的一些练习,放手让同桌相互出题,以手势表示出每道题得数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参与练习。学生个个表现踊跃,表现出十分的兴趣,创造出很多不同的手势,促进了个性化的学习。又如笔者在一节练习课上则用学唱儿歌做练习的游戏方式,也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游戏中让同桌合作,两人扮演小蜜蜂,边出示数字卡片(如45和9),边唱儿歌:“两只小蜜蜂呀,飞到数学宫呀,飞呀,算呀,和是(54)呀,差是(36)呀。”同时,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对儿歌进行再创造,如“两只小花猫呀,跑到数学宫呀,跑呀,算呀……”。这样,把趣味游戏引入课堂,避免了练习课中旧饭重炒的乏味性,学生感到十分新鲜。
四、 “评”中享趣
“评”即评价,《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在评价的时候,我们应当意识到,不能以统一的标准衡量每一个学生,应以多样化的手段和形式,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在评价中都能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
笔者在计算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在练习环节,教师让同桌互相检查,发现错题用“\\”做个记号,订正后再补上“”,这样,盡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评价体验时,教师总是用亲切的口吻:“怎么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来,表扬一下自己。” 有的学生自豪地对自己说:“我真棒!”,有的学生为自己写了“优”字,也有为自己画“★”的,甚至有的学生兴奋得“耶、耶”直乐,对此,教师报以微微一笑,一同与其分享快乐。学生从自我评价中体验到了乐趣,而在教师对他们的评价中更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笔者在“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练习课上,出示“45-8”让一位学困生计算,经过数秒还没算出得数,有的学生嘀咕道:“怎么这么慢。”这时,教师给予亲切的鼓励:“没关系,老师相信你能行。”受老师鼓励后,这位学生终于计算出得数。在言语交谈中,我发现这位学生是利用100以内的数字表,从45开始倒着数出来的。教师灵机一动,把他的方法命名为“××走棋法”,接着笔者顺水推舟,鼓励每个人都来当“数学家”,“创立”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情绪十分高涨,他们总结了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在每种正确的计算方法上都写上“××计算法”。这种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使计算教学充满人文气息,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生动、主动、活泼的发展。
作者简介:陈维现,小学高级教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福鼎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