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领域,“更少的统治,更多的治理”逐渐成为世界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很多国家相继启动了教育管理改革。社会组织参与教育第三方评价,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多项相关政策的保障是可行的前提,社会组织的中立地位是可行的基础,社会组织的功能属性可行是保障。
关键词:社会组织;教育第三方;可行性
2012年9月,随着西安市教育局创新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工程的签约,拉开了教育评价机构作为教育第三方介入教育评价的帷幕;2012年12月,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紧接着委托民间专业评价机构进行教育评价。
此后,社会组织参与第三方教育评价开始进入基础教育评价,并日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并得到认可。社会组织参与教育第三方评价,有其可行性和必然性。
一、 多项相关政策的保障是可行的前提
2010年,《國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提出培育专业教育服务机构,进而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这是我国第一次在重大政策中使用“教育公共治理”概念,正式明确了我国走向教育公共治理的改革趋势,并明确了教育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组织第三方开展教育评价,推动社会组织参与教育评价。
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不断强化、细化社会组织参与教育第三方评价,并加大对这些相关政策的落实监控力度,是社会组织参与教育第三方评价的前提和推力。
二、 社会组织的中立地位是可行的基础
教育第三方评价,顾名思义,就是非教育管理者和非教育被管理者的评价。朱永新教授曾经指出,我国教育评价主体单一,形象地比喻教育行政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样的评价方式存在明显的弊端。
社会组织参与教育第三方评价,评价主体既不是教育管理者也不是被管理者,而是具有专业评估能力的社会组织,因此相对而言,具有几点明显地优势:
第一,评价专业性增强。专业出身的评估人员,教育了解程度、分析能力都较高,有能力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进行严格真实的评价操作,使得评价更具有科学性;
第二,评价主体多元化。社会组织参与教育第三方评价,教育评价主体不再是原先的政府是唯一评价主体,社会组织的积极性被充分发挥。对评估结果结果和后期的改进措施都具有更高的认识和理解。能真正参与、监督基础教育评价活动,使得评价更具有民主性;
第三,评价更具有公正性。原有的评价制度相对封闭,评估过程不透明、评价结果不透明,较易导致评价结果受评价者主观因素影响。
社会组织参与教育第三方评价,能促使评价数据、评价体系、评价流程、评价结果、改进结果都透明化,使得评价更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 社会组织的功能属性是可行的保障
教育评价的本质是以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理念为指导,一定教育目标为引导,经历科学的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对相关教育活动本身及其结果进行反馈、提出改善建议。最终实现辅助教育质量提高和教育决策完善的目的。社会组织的功能属性可以有效地促进教育评价的科学高效落实。浙江省作为一个经济文化大省,有着极为悠久的民间结社文化和传统。
目前,浙江的社会力量发育如火如荼,登记备案的社会组织数量已突破10万个,其中正式登记的社会组织3.37万个,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6个。种类繁多的社会组织包括专业的教育评价组织,也包括业余的教育评价组织。
专业的教育评价组织,能够立足教育学、管理学,经历科学论证、严格删选和实践检验等过程,最终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确保标准的先进性和动态适应性,从根本上实现可行、合理、公平、科学和高效;能够合理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多渠道、多方面收集所需的信息,创造地使用现代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确保信息处理的科学性;能够基于理论分析、现实需求提出合理可行的改善建议。非专业教育教育评价社会组织的参与,能够提高社会各界参与基础教育质量监督的参与度,使得评估过程更为透明化。
社会组织参与教育第三方评价是可行的,并且有其必然性。期盼社会组织高效利用自身的各项功能,真正助力基础教育评价改革。
参考文献:
[1]朱永新.关于发展“第三方”教育考试与评价体系的提案[J].考试:理论实践,2014,(3):4-7.
[2]吴迪.社会组织参与教育第三方评价的模式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8):105-106.
作者简介:
徐婉羚,浙江省金华市,浙江师范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