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有效提问在化学新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018-01-30 12:15齐力勤
考试周刊 2017年64期
关键词:教学环节金属材料反思

摘 要:课堂有效提问可以落实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完善知识体系。文章以《金属材料》为例,从教学的八个环节中体现课堂问题的设计,并对有效问题的设计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课堂有效提问;化学新课教学;金属材料;教学环节;设计意图;反思

2017年,高考实行全国统一卷,福建省实行统一中考,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壮腰工程”对初中教学质量的要求已从优生率转向平均分和及格率三率齐抓共管。如何落实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当前形势下的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专家有提出“优质课堂通过提问来促进思考、学习和取得进步”“有效的提问能够搭建支持学生学习的脚手架”。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中设置有效提问来提高课堂效率是一种很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策略。

一、 课堂有效提问在教学环节中的体现

1. 新课导入环节: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教师在课前教学设计过程中不仅要研究大纲,分析教材的教学价值和达成目标,还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抛出问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新知环节:依据教学目的,挖掘课本素材,结合教学过程出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并掌握新知。这一环节是循环递进的。问题要担负着系统知识体系的作用,因此,它的设计不是课本内容的简单重复,而要对教材灵活处理。在设计上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层次的提出,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同时,教师要会倾听、会观察,用心捕捉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及时指导学生的讨论、交流、表达,根据现场反馈情况及时调整问题。

3. 课堂小结环节:通过问题,强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完善知识系统,总结规律。

4. 布置作业环节:通过问题,让学生明确重点知识,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 课堂有效提问新课教学实践——以《金属材料》为例

(一) 教学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第一课题,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几种重要金属的物理性质(共性和特性)及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二是合金的定义,常见的合金,如生铁、钢及其性能、用途;三是了解部分金属之“最”。

2. 学生分析

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金属的相关知识,但所了解的知识尚未系统化,可能还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对常见金属的种类较熟悉,但对物理性质不够了解,一般还不能独立概括金属的共性。

(2)学生往往只认识到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不能认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3)学生对“合金”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及合金中的成分是否可以是非金属会模糊不清,这需要教师给学生作分析解疑。

3. 教学目标

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纯金属与合金的硬度、熔点大小,在探究中培养学生根据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建立感性到理性、共性到个性的认知规律。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培养爱国情操。

4. 教学重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认识几种常见的合金;了解合金与纯金属组成、性质的差异。

5. 教学难点

认识性质不是决定性质的唯一因素;理解合金的定义;分析问题、归纳小结的能力培养。

(二)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教师展示新闻图片并提出问题:新闻中提到的杯子是什么杯子?不锈钢是什么材料?

追问:不锈钢杯子泡茶真的会中毒吗?学生回答、思考,此時教师指出本节课题:在了解新闻的真实性之前,我们利用今天这节课先来了解有关金属的一些知识。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新闻中感受到金属在生活中的运用,问题的提出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环节二:比一比

教师提出问题:除了杯子,你还能列出哪些也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物质?学生在规定的半分钟之内列举出自己知道的金属制品。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对金属的认识程度,接着播放微视频【走进金属世界】。学生在观看中感受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了解金属材料的使用历史。教师再提出问题:你能说出金属的使用历史吗?从古到今共经历了几个时期?

【设计意图】

在这个环节中,问题的设计紧密联系生活,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都动起来。微视频的使用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其所包含的大量图片又丰富了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广泛使用的感官认识,加深学生对金属制品的认识。问题的分层次提出是为了让学生在讨论回答中更深地体会到金属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视频的观看能自己归纳出金属使用的四个历史时期。

环节三:梳理与归纳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金属制品,提出问题:金属都有哪些物理性质?

你是怎么判断出这些性质的?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小结。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建立“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和从感性到理性、从共性到个性的认知规律。

环节四:分组讨论

教师利用课本P3表81“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课本中的两个问题(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铝制?(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得出结论: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教师要求学生继续思考:(2)银的导电性比铜的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结论: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endprint

【设计意图】

不是简单地按课本中的讨论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而是有目的地调整问题顺序并分阶段提出,不仅让学生建立“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更是要让他们认识“性质不是决定性质的唯一因素”。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环节五:实验探究

教师首先展示资料:飞机的制造材料,提出问题:为什么生活中很多制品都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追问:合金跟纯金属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布置实验任务:两人为一小组,实验探究对比:纯金属与合金的颜色和硬度。学生实验后完成课本P5实验8-1中的表格,并通过讨论归纳出启示。

继续提出问题:根据课本P5讨论中提供的数据,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学生讨论归纳。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加深对“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的认识。培养观察能力,能正确表述现象的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环节六:引入新知,概念解析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金与纯金属的性质对比之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合金与纯金属的性质有差异?追问:什么是合金?在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定义之后又给出四道概念判断题。

【设计意图】

加深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认识。理解合金的定义。

环节七: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本节课我的收获?学生自我小结。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强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完善知识系统,总结规律。

环节八:布置课后作业

教师根据学生课堂上的掌握情况,布置相关思考题。

【设计意图】

巩固与提高知识,学以致用。

(三)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教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金属,从视频中去了解金属的使用历史,从实验、信息中去观察和分析金属及合金的性质,归纳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的抛出环环相扣,问题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在各种教学手段的配合下,促使绝大多数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达到本节的教学目的。

三、 关于课堂有效提问的一些思考

如何讓课堂提问变得有效,就本节课来说,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1. 教学设计前要研究分析大纲,吃透教材。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基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根据需要可做适当的调整。

2. 问题的抛出应注意分层次。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深奥。简单了就无意义,深奥了就变为无效提问。

3. 问题的有效性与各教学环节及教学手段紧密相关。

4. 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无论课前如何精心准备都会碰到无法预判的一些课堂状况,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倾听、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耐心引导、及时调整,并在课后及时做好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但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生活,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科学素养是化学教师设计课堂提问的前提依据。

参考文献:

[1]杨梓生.基于教学提问的化学课堂观察研[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8):101-104.

[2]吴莉娜.基于思维导向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1).

作者简介:

齐力勤,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水南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环节金属材料反思
把握考查角度 学好金属材料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负载型纳米金属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为金属材料披上“防护衣”——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研究
沈阳宇金属材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