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熠熠生辉

2018-01-30 12:00侍继红
考试周刊 2017年36期
关键词:生命小学语文课堂

侍继红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感知生命的珍贵,体验生命的力量,进而激发生命潜能,促进生命成长。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旨在培养小学生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命;课堂;教育

我们知道,语文是最具人情味的学科。在教育领域,小学语文的生命教育领域更为广泛。在语文学科中开展生命教育,是以鲜活生命作为基础进行生命意义的阐述。因此,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与计划性。生命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學生人文类爱好,让学生在充满意义、价值、意蕴的课堂中学习。这样,小学语文教学就会发掘生命内涵,促进学生对生命充满希望,从而在熠熠生辉的人生道路上前进。

一、 挖掘教材,让课本成为生命教科书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赋予它必须开展生命教育。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课程教育的目的应是将生命教育融入语文学科。多彩的生命与大自然所具有的节奏性、规律性值得被寻求、被敬仰,万物值得被关注,永不间断的、具有平衡性的自然生态值得被维持;学生开阔眼界,参观万物百态,思考个体与自然生命的联系,确定自己应走的人生大道。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很多有关生命教育的课文,教师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过程就是生命教育的过程,例如: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五彩池》《草原》之类的文章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喜爱之情由然而生,爱使人体会到生命的难得。有的是写人的文章,例如:《母亲的恩情》《平分生命》《爱如茉莉》《孔子游春》等课文彰显出生命所被赋予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还有的如屠格涅夫的《麻雀》之类描写小动物的文章,主角虽小,可但也体现出令人难忘的伟大母爱和可贵的生命。在教学中教师应以身作则,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教材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让学生站在审视人类生命的意义的高度感受自己的人生道路。

二、 以人为本,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教师,需要积极打造一片能够使学生展翅翱翔的天空,创造出能够使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例如:在教学《九寨沟》时,就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将学生带入文章中所描写的情景中,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流连忘返。教师可以这样处理导入新课的:“孩子们,盛传的九寨沟之美令人向往,让我们也去感受一番吧!”接着教师可以为他们播放关于九寨沟的视频或者歌曲,在他们感叹美景之时,可以询问他们关于九寨沟美景的想法,有的说:“九寨沟的风景迷人至极!”有的说:“九寨沟的美简直是让人过目不忘啊,真想亲自去看上一番啊!”……然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那今天老师就与你们一起去欣赏九寨沟的美景,一起去开阔开阔我们的眼界怎么样?”同学们开心地说“好!”在同学们的感染之下,教师的情绪也会被带动起来。最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功能为同学们上课,继续带他们浏览九寨沟的美景。这样,课本中枯燥的文字被转变称为丰富多彩的视频与声音,让学生自己去放松身心,去欣赏,去探索,去张扬自己的个性。

三、 改变方式,营造自由探索的空间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并且能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果自己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了疑惑,就让他们独自地发挥才能去解决问题;作为教师,要在教书的过程中,热情鼓励,培养学生质疑的信心。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擦出了智慧的火花,要提供足够的机会去使学生搭建自己的知识王国。许多学习内容以问题与探究循环的基本模式包含于语文学科中,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内容,去挑战自己从没有参加过的、具有探究性的活动。如此,学生不但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也可以学习到许多日常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例如:在教学《军神》一课时,在学生已经深刻了解了课文并表达出了对刘伯承的敬仰之情,老师说:“如果你们见到了刘伯承叔叔,你们会如何表现呢?”学生就可以有感而发,真情实意地说些发自肺腑的话。如此学生可以学会自己去感悟并且与人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还可以巩固学生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同时,也提升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为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打好根基。

四、 正确引导,让生命意识根植于文本

我们知道,文本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文本阅读,就是在生命意识的海洋中寻求生命的意义,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并且使他们幸福快乐地生活,活得真实自在。这样,学生就会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念。同时,学生更能在生活中发现生命的美与可贵,更加理解别人,体贴别人,甚至关怀周围的环境,珍爱每一个生命。因此,语文教学就是要让生命意识根植于文本。例如:在课外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时,这篇外国的短篇小说塑造了一个充满责任感、正义感的主人公——哈威尔船长。课文中“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悲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等几句点睛之笔,犹如醍醐灌顶,令人印象深刻。再如“可悲的利己主义”与“悲壮的舍己救人”,前者指的是把个人利益看作高于一切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不考虑他人,凡事只为自己,危急关头更是不择手段,只为保全自己;而后者指的是不顾个人安危也要去拯救他人,以集体为重。两者对生命意识的理解截然不同。

总之,教育是生命事业的摇篮。教师需从教材入手,以实践为途径,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寻求课本中的生命意识,体会生命的难得可贵,真情实意地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教师应真诚地帮助学生发展,走出自己的道路,这就是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小惠.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探析[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6(07).

[2]童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快乐阅读,2016(18).

[3]黄汉地.让小学语文教学绽放生命教育的光彩[J].小学教学参考,2015(06).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命小学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