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婧雨+梁正宇
摘 要:文章通过对赵萝蕤《草叶集》译本的细读和文本分析,探讨其作为知名翻译家、教授对待翻译的态度、标准和方法。她的态度是严谨且坚持;她一贯遵循的翻译标准是忠于原著及具有高语言水平;她采用的翻译方法是直译意译相结合以及注释法。
关键词:赵萝蕤;《草叶集》;翻译艺术
一、 前言
赵萝蕤是浙江籍著名翻译家、学者,她以自己翻译的文学作品参与了中国新文学体系的构建,且为《草叶集》全文的第一位中文译者,在中国近现代翻译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她翻译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力求完美地再现原作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文章将从语言角度对赵萝蕤的《草叶集》译本进行研究,结合相关文献和其生平,总结其翻译艺术。此文章可为赵萝蕤研究学者、文学翻译研究者提供参考,并有助于高校翻译教学的创新。
二、 赵萝蕤译《草叶集》研究
(一) 译者赵萝蕤的翻译态度研究
1. 严谨的翻译态度
赵萝蕤在翻译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体现在翻译准备工作中。赵萝蕤在着手翻译《草叶集》之前,花了很长的时间并奔赴母校来搜寻与惠特曼和《草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研读。她认为只有了解《草叶集》及作者的思维习惯和背景,才能更好地翻译作品。
二是体现在翻译作品中。从其翻译的《草叶集》中可以看出,赵萝蕤坚持实事求是地将原文翻译出来,不受当时中国人民对一些问题接受程度的影响,也不添加其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如《我自己的歌》中的第五节,她如实地翻译了惠特曼描述的场景。此外,赵萝蕤还坚持对翻译作品进行详细注释,方便读者了解原著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
因此,赵萝蕤治学严谨、务实求真的翻译态度使其翻译的《草叶集》能够博采众长。
2. 执著的翻译态度
赵萝蕤在翻译《草叶集》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变故,但仍对翻译持有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赵萝蕤在完成了翻译《草叶集》的准备工作后,“文革”爆发,使她遭受多种变故,且无法进行翻译工作。直至1978年,古稀之年且仅有微弱视力的赵萝蕤才得以重新开始翻译《草叶集》,最终此译作在学术界、在国内外获得了高度赞扬,其执著的翻译态度是此译作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 译者赵萝蕤的翻译标准研究
1. 忠于原著
从赵萝蕤的翻译态度中可看出其忠于原著这一翻译标准,此标准可从其《草叶集》译作中得出。
首先是体现在文体形式中。赵萝蕤翻译的《草叶集》与原著的形式大都一一对应,以其翻译的Beginners为例:
原文:
How they are provided for upon the earth,(appearing at intervals,)
How dear and dreadful they are to the earth,
How they inure to themselves as much as to any — what a paradox appears their age,
How people respond to them, yet know them not,
How there is something relentless in their fate all times,
How all times mischoose the objects of their adulation and reward,
And how the same inexorable price must still be paid for the same great purchase.
译文:
他们是怎样受大地供养的,(每隔一段时间才出现,)
他们对大地来说又是怎样可亲又可畏,
他们又怎样适应了自己如同适应其他——他们的时代又显得何等自相矛盾,
人们是怎样对他们作出反应的,然而又并不理解他们,
他们的命运又怎样每时每刻都显得冷酷无情,
每时每刻又怎样错选了崇敬和奖励的对象,
又怎样为了取得同样伟大的收获必须付出同样无情的代价。
此例中,译文形式与原文保持高度一致,原文用了七个“how”来层层递进地对Beginner(初学者)发出提问,译文则采用“怎样”加上一句的小部分内容来达到层层递进的效果。同时标点符号也如出一辙,这明显体现了赵萝蕤忠于原著的翻译标准。
其次,表现在对原著情感的高度还原。如,Song of Myself中的第三节,有一句话为“As the hugging and loving bed-fellow sleeps at my side through the night”,最初赵萝蕤译为“上帝像一个亲热的同床者一样”,此中的“上帝像”是原文中没有涉及的,可以说是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加进去的,因此,最后赵萝蕤将其修改为“彻夜在我身旁睡着的,拥抱我、热爱我的同床者”,从而高度还原原文内容,体现忠于原著的翻译标准。
2. 高语言水平
赵萝蕤译作的成功也因其具备高语言水平,这可从其生平中得出。
赵萝蕤1919年进入景海女子師范学校接受美国式的教育。同时,其父亲赵紫宸教授其中国传统文化,让赵萝蕤从小就接受了中西方的教育。之后,赵萝蕤进入燕京大学学习外国文学,毕业后在清华继续学习,研读外国优秀文学作品,这为其之后翻译惠特曼的《草叶集》提供了理论基础。
赵萝蕤对文学作品涉略广泛,具备较强的文学素养和较高的双语水平,这让其在外国文学研究和翻译工作中有所成就。endprint
(三) 译者赵萝蕤的翻译方法探析
1. 直译法与意译法相结合
赵萝蕤对于文学翻译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因此其在坚持直译法的同时利用意译法来进行结合。
其直译法的运用体现在其《草叶集》译本与原文在结构和节奏上的相似。如,Song of Myself的开头。
原文:
I celebrate myself, and sing myself,
And what I assume you shall assume,
For every atom belonging to me as good belongs to you.
译文:
我赞美我自己,我歌唱我自己,
我承担的你也将承担,
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
此例中的译文结构与原文相同,音节节奏也保持一致,且在遣词造句方面均从原文出发,忠实表达了原文的意思。又如,Song of the Open Road的第十二节,赵萝蕤运用了大量的“者”来翻译原文中多个后缀为“er”的名词,高度还原了诗歌。
但仅仅使用直译法是无法流畅且准确地翻译出整部作品的,因此,赵萝蕤在翻译《草叶集》的过程中,会灵活地采用意译法来使译文更加通顺且好理解。例如,Song of Myself 中的一句:“I will go to the bank by the wood and become undisguised and naked”,用直译来翻译是“我要去林畔的河岸那里,成为不加掩饰的和赤裸的”,这明显不符合中文逻辑,因此,赵萝蕤将其译为“我要去林畔的河岸那里,脱去伪装,赤条条的”,对“undisguised”灵活采用了意译,使得译文语句通畅且更符合整首诗歌的韵律。
综上所述,赵萝蕤在翻译过程中坚持直译意译相结合,使译文更加通畅且贴近原著。
2. 善用注释法
赵萝蕤对于翻译中的“不可译”持有宁释不译的态度,在其《草叶集》译本中有450余条注释,大致可概括为四类。
第一类是对直译内容的阐述。如诗歌beginner,楚图南根据诗歌内容将其译为《创始者们》,但赵萝蕤则译为《初学者》,取其基本意义,并辅以注释:“初学者其实是指那些伟大的创新者。”这不仅坚持了直译它本身的翻译特点,也帮助了读者对诗歌的理解。
第二类是对诗歌背景的注释。如,To a Certain Cantatrice 的注释:“这首诗是写给著名女低音歌唱家玛丽埃塔·阿尔波尼女士的。1852至1853年间她在纽约演出了十个歌剧,作者每场必到。”此注释让读者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三类是对固有名词的解释。赵萝蕤在Song of Exposition中注释了多个地名,如将“爱奥尼兰”(Ionia)注释为“希腊的文化中心”等等,这使读者阅读更为顺利。
第四类是对原作写作手法和情感的解释。在Song of Myself的第三十三节中有一个注释:“从这里开始作者用了他典型的‘列举法,多写自然界、劳动和户外生活,反映大千世界和诗人的博大情怀。”这不仅指明了作者的写作手法,也告知了该篇诗歌的基本情感方向。
三、 结束语
文章研究了赵萝蕤翻译的《草叶集》,解读了其相关文献研究,结合了其生平,较为完整地阐明了其翻译艺术。并得出,从事翻译工作,首先要具有较高的双语功底,其次要有热情,要秉持着严谨的态度和忠于原著的原则进行准备和翻译工作,最后要学会直译意译在翻译过程中的有机结合,使翻译作品整体上保持原著的形式与风格,细节上遵循内容的准确与通顺。愿此文能为翻译工作和赵萝蕤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并为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Austin, J. 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2] Gargan, Edward A. Walt Whitman Sings Anew, But Now With a Chinese Lilt[N]. New York Times. Feb16, 1988. A.1.
[3] Hessler, Peter. Oracle Bones; Letter from China [J].The New Yorker, 2004(1),p118.
[4] Huang, Guiyou. Whitman in China. Walt Whitman and the World. Ed. Gay Wilson Allen and Ed Folsom[C]. Lowa City: University of Lowa Press,1995.pp406-422.
[5] Wang, Baihua.Emily Dickinsons Reception in China: A Brief Overview, PartI[J].The Emily Dickinson Journal22.1(2012):110-116.
[6] 崔学新.治学严谨 务实求真——诗歌翻译家赵萝蕤逝世十周年纪念及其诗歌翻译述评[J]. 中国翻译,2008(3).
[7] 崔学新.“形式与内容的血缘关系” ——赵萝蕤诗歌翻译思想与实践探索[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9).
[8] 韩桂良.对赵译惠特曼Song of Myself 的几点商榷[J].中国翻译,1991(1).
[9] 刘树森.一个学者与翻译家半个世纪的足迹[J].中国翻译,1994(1).
[10]肯尼斯,M.普莱斯,刘树森,赵萝蕤.赵萝蕤访谈录[J]. 高校社科信息,1997(3):42-45.
[11] 区鉷. 赵萝蕤译惠特曼[J].外国文学评论,1988(4).
[12] 黄宗英等.“灵芝”与“奇葩”: 赵萝蕤《荒原》译本艺术管窥[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
[13] 刘树森.评《草叶集》的六个中译本——纪念惠特曼逝世一百周年[J]. 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2(1).
[14] 王宾.浅談国外文学著作翻译及其现状[J].中国科技博览,2012(20).
[15] 王寿兰.当代文学翻译百家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16] 赵萝蕤.读书生活散礼[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7] 刘树森.我的读书生涯·后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周婧雨,梁正宇,浙江省湖州市,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