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君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公布,开启了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教育教学改革新征程。以此为契机,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成功申报“十三五”省重点规划课题“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本色教育研究”,尝试以本色教育为抓手,努力寻找核心素养培养与区域教育改革的对接点,通过本色教育的实施探尋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促进学生发展。
从2018年第一期开始,本刊开设“核心素养的江汉表达”栏目,力求用凝练的文字展现武汉市江汉区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本色教育之路。
“十二五”全国重点课题中,武汉市江汉区“本色德育研究”的课题着眼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采取自然、朴实有效的方式,培养既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具有时代精神的本真人。在此基础上,区教育局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将本色德育研究拓展为本色教育研究,成功申报了“十三五”省重点规划课题“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本色教育研究”,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自上而下改变着管理的思路和教学的方向。
核心素养与本色教育的内涵
1.核心素养的内涵解读
核心素养是对“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回答。它的范畴超越了行为主义层面的能力,涵盖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是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育人之本”。
同时,核心素养是众多素养中的核心部分,是每个个体都必须获得的最关键的品质和能力,是学生的“成才之本”。
2.本色教育的内涵
本色教育,是指充分尊重少年儿童天真自然的品质及身心发展规律,遵循质朴、自然、发展的教育理念,结合本区域地方特色、校本特色及优秀的传统文化因子,培养具有核心素养及时代精神的本真人的教育。
要想实现本色教育的整体育人功能,必须实现每一部分的协调发展。通过建立以课程、教学和评价为一体的本色教育体系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我们对本色教育进行了语义学的探求和生态学的考察,初步提出本色课程、本色教学、本色评价三项研究路径,让本色教育研究深入学校,既从实践中来,又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
① 本色课程: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体的现状,以适应不同地区与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我区的本色课程通过融合与整合改革途径,凸显“四个一”:一个本原,即关注核心素养的发展;一个本位,即学生本位;一个本体,即学科本体;一个本质,即通过学科素养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② 本色教学:坚持“三个一”,通过研究本色的学、本色的教与学科本色这三项要义,掌握本色教学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揭示课堂教学的规律。“本色的学”是主动学与有效学的结合,关注的是学习过程,表现为积极参与、自主构建、思维活跃;“本色的教”表现为目标与内容设计的全面性与准确性、教学过程的多样性与实效性、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愉悦性;“学科本色”是指充分挖掘学科价值,用学科素养涵养学生的生命成长。
③ 本色评价:把握“三个一”,即始终把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平衡与充分发展放在首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出自由的空间;关注学生真实学习。实现本色评价目标,需要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在常规质量检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品德形成规律,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及时搜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信息,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运用评价反馈引导学生持续发展。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本色教育实现途径
核心素养是个热词,基础教育几乎都在谈核心素养,让核心素养落地,就是要把核心素养的要求融合到课程中、体现到课堂上、蕴含在校园文化中。江汉区上下一致,高度“聚焦”:聚焦好学校发展的核心——教师 ,我们借助课题的研究,引导教师从体力劳动走向智力劳动、智慧劳动,培养一批学科素养丰厚的、专业素质高的名师、大师;聚焦教育教学的核心——课堂,关注课堂的核心主体、核心课程、核心教育形式,实现教学意义的最大转变;聚焦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学生 ,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把育人放在首位,关注学生成人成才,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1.聚焦教师,助推教师研究力生长
区域带动。为了让全区小学领导及教师对核心素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研室邀请全国知名教授进行“关于核心素养的若干问题”的讲座,让大家清晰地认识到核心素养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是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延续。当大家真正认识了核心素养时,就会发现它正是我们多年“本色研究”需要寻找的方向。我区结合“十三五”省级重点课题的研究目标,制订了“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本色课程体系研究”“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研究”“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体系研究”三个方向,带领各校从小切口入手开展研究工作。
学校联动。聚焦主题深度研究成为江汉学校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常态。围绕着核心素养这一主题,各校选择切口小的研究子课题:研究的主题有的来自原发性问题,有的来源于学校办学理念的思考。“课程的整合探索”“合作学习的研究”“作业的革命”等学校课题与教师个人课题结合,形成学区、学校、教师个人联动研究的学术氛围。
展示互动。为了进一步提炼、分享、物化研究成果,教育局积极倡导区校两级展示活动。围绕“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本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语文学科在2017年5月初和6月初开设了两场展示活动。
学校层面的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主要以学科基地校展示和课题样本校为主,汉口辅仁小学率先示范,开设区域内的首场展示活动,学校结合“为灵动生命的自主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展示了课程整合实验中寻找“适当、适宜”的多学科整合、多版本整合和多途径整合的融合课程改革的路径。
“校校有课题、人人做研究”,锻炼了管理者的课题研究领导力,磨炼了教师的教学思考力,强化了全员的课程育人观,助推了教师的研究力生长。endprint
2.聚焦课程,构建多元发展平台
课程是学校教育、学生发展、教师成长的重要载体。得课程者,方能真正立足时代发展、勇立潮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江漢区小学教育积极建设有区域特色,体现完整性、针对性、科学性、可推广性的区级精品课程。
2017年10月,江汉区小学教育以“破冰”之举,开设精品课程优秀社团评比活动。来自五个学区的35个精品校本课程和30个优秀社团精彩亮相。评选活动历时一个月,各校挥洒才情,不遗余力,经过初赛、复赛、实地调研三个阶段的评审,12门精品校本课程和7个优秀社团被评为“江汉区精品课程”和“江汉区优秀社团”。这些特色课程充分展现了各小学在江汉区“本色教育”理念指引下校本课程自主开发的成果,明确了校本课程的目标价值、内容途径、实施策略、评价手段。这样一批具有时代特点、学校特色的精品课程和优秀社团推动了全区课程建设蓬勃发展——“体艺拓展课程”“学科融合课程”“生活实践课程”“潜能开发课程”正在形成与完善。四类特色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推广,将撬动学校课程结构的整体变革!
3.聚焦学生,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① 诵习练工程纵深推进,涵养学生文化素养。
“诵经典、习汉字、练运算”是我区弘扬传统文化的特色项目,当核心素养来敲门时,我们把该项工作与核心素养的价值体系进行了对接与解读:
我们区建立了“价值理念先进、指标特色鲜明、部门协同有力、运作流程高效、价值应用充分”的江汉区小学诵习练评价监测体系。这个体系由“价值目标体系、指标标准体系、组织管理体系、实施规范体系和结果应用体系”五大子体系组成。在该评价体系的指导下,我们力求通过诵经典让学生思想上有大智,伦理上有大善,再以习汉字和练运算为切入点让学生能在科学上有大真,艺术上有大美。
② 劳动教育全面铺开,历练学生生活技能。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也是“成人”的基本素养。教育局在调研的基础上,推出《江汉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校细化各年级劳动技能训练目标,家校联手,使劳动教育实现了以人为本、自然朴实的价值追求。
③ 研学活动阵地拓展,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开辟研学旅行阵地,是进一步完善核心素养育人体系的重要之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的“知行合一”路径。各小学开发的研学课程涉及传统文化体验、红色之旅、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内容,促进了学生知识学习转化为能力,学生的爱国情怀、美好品质、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在研学活动中得到践行与提升。起始于知识、收归于实践,学以致用,是江汉学子成才的有效路径。
课题研究时值今天,刚好一年,江汉全区干部和教师借助“十三五”湖北省重点规划课题“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本色教育研究”的平台,开展大量调研工作,深入开展课程设计与变革研究,践行着教学方式的转变。“直面问题、去伪存真、聚焦核心、提升素养”,在这样的实践、研究、再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达成了共识:本色是教育的回归与升华!让教育回归本色,才能承载核心素养发展的企盼!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 刘玉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