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清��
摘要:在语文教育实践中,由于“应试教育”等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冰封,语文教学只是作为升学的工具,以死记硬背代替理解赏析,在教学方法上存在超强度、超负荷、死板灌输、缺乏正确引导等问题。本文将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科兴趣,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知。
关键词:中学;语文;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快乐地探索着。然而在语文教育实践中,由于“应试教育”等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冰封,语文教学只是作为升学的工具,以死记硬背代替理解赏析,在教学方法上存在超强度、超负荷、死板灌输、缺乏正确引导等问题。在短时期内或某一阶段里,这种方法有巨大的诱惑性。它迷惑了看中成绩的家长、领导、学生甚至教师自己,以为此方法果然“灵验”,其实这样的语文教育将语文课的工具性简单化、程式化、刻板化,形成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
在教学中,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达到了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的目的。
第一,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学习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要上好一节课,可以灵活地自选教学方式,采用“秀”式的教学方式,把作品“搬上”讲台,这样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吸引学生,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如教学《琵琶行》中,诗人对琵琶乐声的描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大部分学生对当时的背景没有一点感性的认识,不了解琵琶女的处境。有条件可以让学生弹奏一曲,将作品在课堂上秀出来,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再现琵琶女如泣如诉的形象,进而理解作者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感慨。我们这样利用音乐手段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学习娱乐两不误,学生也更乐于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第二,展开想象,提高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中学生的想象力特别丰富。学习意境丰富的散文,老师要引导学生边读边在脑中联想相关的画面,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这样既能用图画帮助理解内容,又能培养想象力。如《荷塘月色》是一篇文字清新、富有想象力的课文。在教学时首先要利用多媒体条件创造氛围,播放流行歌曲《荷塘月色》,再用幻灯片展示月光下荷花袅娜多姿的画面。那“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隐隐约约”的远山、“亭亭”的荷花、“田田”的叶子、“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密密地”挨、“静静地”泻、“重重”围住等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如临其境。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设问:“作者描述的这美景有哪些形象准确的语言可以表达?面对这美如仙境的画面,大家有什么感受?”通过幻灯片展示文章的美好意境,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学生纷纷发表看法:“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又像一把把撑开的小绿伞,鱼儿在伞下做游戏”,“一朵朵洁白的荷花如少女在碧绿丛中翩翩起舞”,使学生跟随作者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美的魅力。在这种美的意境下,连班级中的待进生也乐于参与,也有兴趣跟老师一起学习了。
第三,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
在教学中,一些非智力的因素有时也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例如,“亲其师而信其道”,是说学生会爱屋用乌,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或者学生因老师的赞扬而努力学习。事实证明,教师的个人魅力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发掘学习的潜能。因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是一条奔腾的河流,必须热爱读书,博览群书,拓宽视野,博学多才。久而久之,让你的学生“喜欢”上你,希望自己长大后也成为像你一样的人。
第四,贴近生活。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深切体会,指导学生体验生活时要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寓教于乐。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指导学生投身生活,尤其是作文教学不仅要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不断积累,为写作创造素材,再进一步升华,写出自己独到的感受。生活中熟悉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理解“激动”这一词时,许多学生不能准确地表达这是怎么样的感受,只能借助于一些表程度性的副词如“非常”“十分”之类的词来形容,我们可以利用课外活动课让学生体验,举行一场拔河比赛,让获胜的学生体会“激动”的感受,这样学生就会在娱乐活动中体会到“由于受到刺激而感情冲动心跳加快”“禁不住笑”“老想找人说”等感受来。这样的学习经历更加的深刻,而且轻松。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抓住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乐学境界,创设轻松愉快的语文课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搞活课堂氛围,有利于实现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因此,语文教师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从多方面去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才能由“苦學”变为“乐学”,才能自由快乐地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作者简介:吕小清,福建省南安市,南安成功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