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琛
新高考体制下,生涯规划教育在全国方兴未艾。但热闹之余,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加高效、与时代接轨的生涯规划教育。为此,笔者试图将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埃里克森提出的刻意练习(delibrate practice)理论迁移到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计及实施中,探寻更具实效性的生涯课程。
一、什么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在了解某一领域表现最杰出者的成就及在哪些方面表现卓越后,在导师指导、不断反馈中清楚自己该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怎样去达到目标而进行的反复练习[1]。练习的内容,并不在于知识和技能本身,而在于这些知识和技能之间所具有的结构,即“套路”。如同棋谱是专业棋手的套路,案例是律师的套路,公式是数学家的套路,定律是科学家的套路。
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教授提出了一个关于成功的公式:成功=思维模型(套路)×大量重复动作[2],这是刻意练习的另一种解释。
我们可以把上面的公式分解成生涯规划教育“刻意练习”的三步曲: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即发现或创建生涯规划教育背后的思维模型,这个思维模型就是“套路”;第二步,反复练习,把这个套路“内置”到脑子中去,成为随时可调取的行为依据;第三步,找到生涯规划教育界优秀的导师给予自己及时、正向的反馈。
二、生涯规划教育的思维模型(套路)
(一)目标模型
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可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蓝本,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基础上,生涯规划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未来与现在学习生活的联系,理清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找到自主决策和行动达标的“套路”,反复练习并最终走向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模型本身就是帮助学生实现自主生涯的“刻意练习”。
(二)内容模型
美国的生涯规划内容主要从学生的學业发展、职业发展和个人/社会发展三方面[3]展开。
综合全球的生涯规划教育内容,我们整理出了一套更符合中国学生及学校管理者面临的各类问题的生涯规划教育(学生发展指导)内容模型(图1),分为学业发展指导、专业与职业发展指导、个人与社会发展指导。其中学业发展指导是对学生学习的目标与态度、计划与时间安排、方法与技巧提升、选科与选课等方面的指导;专业与职业发展指导是对学生在专业发展的了解、职业目标的制定、职业技能的提升、行业及城市选择等方面的指导;个人与社会发展指导是对学生个人情绪管理、社会技能、心理健康、生命安全及闲暇生活等方面的指导。
(三)过程模型
生涯规划教育的公认过程是“自我探索→外部探索→决策行动”,但国内很多教材和参考书籍,对“自我探索”的定义都是对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的探索,“外部探索”是对大学、专业、职业、城市、社会的探索,“决策行动”则是在前两者基础上做选择及制定行动方案并实施。其实真正的生涯规划则是“齿轮咬合型”的(图2),三者相互咬合,彼此影响,任何一个方面突破舒适区向外发展,另一个方面也会相应调整,或延展或缩小。而“决策行动”在整个生涯规划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刻意练习
在此,试以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难调动的年级生涯讲座为案例,探讨刻意练习在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按照刻意练习理论,一堂“成功的生涯规划课=思维模型×反复练习+及时反馈”。下面即针对这三个方面对《致未来的你——是时候开启你的生涯规划了!》讲座①进行全方位解析。
(一)课程思维模型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1.课程目标设计
作为高中生涯第一课,该课程目标定位在核心素养里的“自主发展”方面。课前对上课年级做的学生生涯规划需求调研问卷中,学生提出的关于生涯规划过程的问题最多,达38.18%;其次是学业发展的问题,达21.23%。而对生涯规划过程的指导需求量来看,自我探索最多,其次是外部探索。依据调研结果,我们把课程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①乐学善学: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②信息意识: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能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
③自我管理: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
2.课程内容及过程设计(表1):
整个课程以“人生格子秀”(图3)作为线索,用时间维度串起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重大决策,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三大内容和三大过程的学习和思考。
考虑到往年该校重本率达60%以上,所以选取的素材都是各学科和行业前沿的内容。具体设计如下
(二)反复练习在课程设计中的重要性
反复练习不仅是指教师在设计生涯课程时要反复练习生涯规划教育目标、内容和过程模型,也要在课堂中创设各种情景、对话、小组活动等使学生反复练习,这样生涯规划教育才能成为教师教学的“心理表征”[4],也才能成为学生自主规划时的“心理表征”。如表1所示,目标模型除环节一和四外,都有完整的反复呈现;内容模型除环节四以外各环节都有涉及;过程模型在第三个环节及之后都是完整的反复。
这样,到最后学生在生涯规划的内容和过程的大方向上都有至少4轮的反复练习,学生也在最后简单的“给未来的自己”的寄语中按照这样的模式去思考。例如其中一位女同学的分享就从生涯规划的目标、内容和过程去解读未来与现在的自己:
“我未来想做摄影师,跟着剧组去世界各地拍摄。但我没有美术功底,现在去读术科考取专业的戏剧学院或影视学院不现实。所以我可以先在社团里多积累一些摄影技能和经验,选择一些戏剧或摄影氛围不错的大学,或是戏剧学院的非术科专业,再在大学去做相应的学习和路径调整。”endprint
虽然叙述简练,但生涯规划的第一课能激发出这么清晰的方向和思路已经是非常不错了。可见反复练习对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非常重要。
(三)及时反馈在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
这里说的及时反馈分两个层面:一是生涯规划教师要有一个更优秀的导师对其课程教学、个别辅导等进行及时、正面的反馈;二是生涯规划教师本身要做一个优秀的导师对学生进行及时反馈。
比如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是“27岁要当一家企业的老板”,下面哄堂大笑,但导师不能跟着笑,而要继续问他这么规划的理由是什么。经过几轮分解性问题,才能了解学生自我定位是性格比较自信、有魄力,希望能在一定规模的团队担任领导,学生也清楚自己的缺点是毛躁,不够有责任心,于是想要用这样的目标让自己更有责任心,更用心学习。虽然该同学的目标和路径仍然很模糊,但导师仍要及时给予鼓励,并在后续的辅导中帮助其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并獲取外部的信息与资源,制定更加清晰的个人目标和行动方案。
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中国新时代的热门话题,教师更应顺应时代的潮流,打开教学的视野,创设更多的平台,让学生的现在与未来快速发展的社会趋势紧密联系。通过对思维模型的反复练习和及时反馈,不断提升生涯规划教育的知识、技能及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4]安德斯·埃里克森,罗伯特·普尔.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145,100.
[2]李善友.李善友:你与高手的距离,并非只差了一万小时练习[EB/OL]. (2017-06-17).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MzMDkzOA==&mid=2661081923&idx=1&sn=eb29e058bd51db1ef0397a127b8aaec6&chksm=8bfb7316bc8cfa008a08aae0a6495e1132628065d13a8ec2522fc27804395c73e6bc0678c8f4&mpshare=1&scene=1&srcid=0617xNqwMjW0dwi5nPxNz9Bc#rd.
[3]West Virginia Board of Education.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al School Counseling Model [S]. USA:West Virginia Board of Education,2012.54-68.
[4]安德斯·埃里克森,罗伯特·普尔.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100.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 广东广州 510640)
责任编辑 徐向阳endprint